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张勃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开启第二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5 22: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uanbingshan 于 2013-7-15 22:03 发表
爱东兄终于说话了。学术批评最难开展,但第一季的民俗学者们做到了,在此致敬。
爱东兄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依然不够成型,学术的呼应不够,大家停留在口头上,而只有书面批评才是真正的思辨的学术批评。这话 ...

太好了。
行政工作太耗时间,能回归到纯粹的学者身份,是一种幸福!
发表于 2013-7-15 22: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微老师对高丙中老师的《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一书的的学术批评是民俗学批评的一个典范,虽然只是上篇的形式,但条文缕析、思维严密,彰显了理论民俗学的高度与深度,期待吕老师写出下篇。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2: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开场白中提到要做书评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书系做起。已经有写完了。
发表于 2013-7-15 22: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辞去不做,有重新做人的人生感觉。这里贴一个原来与张勃一起想好的今天晚上还要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民俗与公共文化”,大家可以看看。内容如下:

                     民俗与公共文化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第一次主题讨论)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季已经举办了十届,主要围绕民间文学、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问题展开学术讨论,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而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的学术宗旨就是继续民俗学学术系谱的传承,民俗学学术薪火的传递。因此,我们有意接续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季的相关会议话题,在原有话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讨论。
    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季的十届会议中,2008年第六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其主题是“民俗与公共生活”,在那次会议上,民俗学者们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在关于民俗与公共生活方面,许多老师的论文有其相当的学术启示意义。我们对于2008年第六届“民俗与公共生活”话题抱有相当的学术兴趣。
    关于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的第一次学术讨论主题,我们愿意延续原有的“民俗与公共生活”的话题,并略作改动,改为“民俗与公共文化”这一新话题。因为“公共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程度,就会形成相应的“公共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公共生活”是基础,而“公共文化”则是理念上的提升,即文化理念、文化风格的产生。公共生活如果离开公共文化理念,那么公共生活也难以发展。这里所谓的公共文化理念主要是现代性的一些理念,如文化民主性、文化公共性、文化自由发展等理念。
    对于民俗学界来说,民俗与公共生活话题实际讨论的是民俗的公共性特征,确切地说是讨论民俗的文化公共性、文化共享性问题。
因此,我们希望大家一起讨论第一季原有的民俗与公共生活话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民俗与公共文化话题。
发表于 2013-7-15 22: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勃 于 2013-7-15 22:08 发表
在开场白中提到要做书评呢

在你们的《中国民俗学评论》尚未做起来的时候,可以先把已有的书评给《中国民俗学》先用着呗。
口水仗、口头批评,都很难做到逻辑严密,自圆其说。
学术界太需要真正的学术批评了。
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书评和文评。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2: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施爱东 的帖子

那好啊。我把已有的回来发施兄。
发表于 2013-7-15 22: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与公共生活这一话题实际也点明了民俗参与公共生活,共同建构公共生活的社会现实。因此,民俗与公共生活话题也与社会变迁、社会行动等相关概念有一定关联。在社会化过程中,民俗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并形成新的社会行为模式与社会观念,从而使参与者产生一些社会文化心理上的变化,民俗主体的社会角色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将导致民俗形态与民俗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民俗学作为对模式化的生活方式研究的学问,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当代中国正面临一个民众生活方式重构的问题,新的民俗在不断产生,新的公共生活方式与公共文化理念也在不断形成,同时,公民社会也正在逐渐形成过程中,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作出学科意义上的探索。
    回顾2008年第六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会议,虽然主题是讨论民俗与公共生活,却没有学者撰文讨论美国的公众民俗学(公共民俗学)这一话题,我们希望在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上能够讨论一下,增进对于民俗的实践性与文化共享性的认识。另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民俗及民俗学的影响,我们也希望能继续这一话题。同时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加深关于民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建构的学科实践性方面的认识,这一话题也可以与美国的公众民俗学联系起来。
发表于 2013-7-15 22: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勃 于 2013-7-15 22:09 发表
我们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书系做起。已经有写完了。


十分赞成!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2: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两本书的勘误放在书评后,是极其认真的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2: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想法基本上都放在开场白里了。关键是持续做下去。
发表于 2013-7-16 16: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
哈哈
剛剛我又跑錯地方了
繼續認罪
獻上遲到的祝福
发表于 2013-7-16 18: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学术研究其实是少数人书斋和田野中的事。
学术共同体的功能不是具体的研究,而是在研究者间建立联系,组织活动。目的是激活思想,交流信息,结识朋友,扩大学术的社会影响力。
明确目的,再根据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工具与手段。
每个阶段选准一件事,做好,做出影响来。不必想太多,想多也无用,计划不如变化。
青年的特点不是思考,而是行动!
发表于 2013-7-16 19: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报个到

张老师,向你报个到。  湖南科技大学 李跃忠
发表于 2013-7-16 20: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支持第二季开张~~~

俺也是70后的,刚刚70,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1 12: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