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9|回复: 0

【推荐】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宝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 16: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印古代文化和诗学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宝生


黄宝生 任昕

     
    任昕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副研究员 :作为国内著名的梵语文学研究专家,您主持翻译了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在印度文学研究方面也著述颇丰。多年来您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致力于中印诗学的比较研究。请问您目前在这方面的进展如何?
     黄宝生:我1965年从北京大学梵文巴利文专业毕业,来到外文所。而研究工作是在十年“文革”后起步的。我最初是研究梵语文学,并参加季羡林先生主编的《印度古代文学史》。在撰写过程中,我深感梵语诗学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库。因此,在完成《印度古代文学史》项目后,我投入了梵语诗学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写出了一部《印度古典诗学》。完成这部专著后,我准备围绕梵语诗学,从事比较诗学研究。先后也发表了一些论文,如《印度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文论》《禅和韵———中印诗学比较之一》和《在梵语诗学烛照下———读冯至〈十四行集〉》等。然而,我的这项研究没有继续下去,因为工作需要,我接手主持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工作。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诗,卷帙浩繁,我们花费了十年时间,才最终完成全书译稿,于2005年出版。
     待完成《摩诃婆罗多》翻译,我突然发现自己已年过六十。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学术研究上也是如此,一生只能做有限的几项工作。现在,我又回到比较诗学的课题上。我的研究计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翻译一批梵语诗学代表作,二是撰写一部中印古代诗学比较研究专著。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第一部分工作已经完成。我翻译了十部梵语诗学著作,其中四部为选译,六部为全译。研究工作总是资料先行。我的这些翻译既是为我自己研究所用,也是为国内比较诗学提供梵语诗学资源。第二部分工作正在进行中。我已经将梵语诗学按照诗学专题进行了梳理,下一步是按照这些专题与中国古代诗学展开比较研究。然而,中印古代诗学的异同又与各自的传统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印古代文化比较显然是一个更宏大的课题。因此,我选择了与文学和诗学关系较近的几个题目,对中印古代文化传统做了一些比较研究。总之,这项比较诗学研究饶有趣味,但要做好也不容易。不必着急,也不要赶时间,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走吧!匆匆忙忙赶任务,既不能保证研究质量,也失去了研究的乐趣。
     任昕:中印两国同为亚洲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毗邻,但在文化形态上的差异很大,这确实是个有趣的现象。从您目前的研究来看,中印两国在文化形态上主要的差异是什么?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
     黄宝生:你提的这个问题,是我长期盘旋脑中的问题。要回答这样的宏观问题,需要以大量的微观研究作基础。我还没有能力全面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提供一些初步的想法。
     确实,中印两国同是亚洲文明古国,又相互毗邻。但在上古时代,世界各民族大多独立发展,形成各自的原初文化形态。大约到了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东西方主要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同时发生重大转折,并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和思想形态。就中国和印度而言,中国上古夏商时代原本也与印度吠陀时代一样是崇拜神
hbs_interview.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4 08: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