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4|回复: 0

流传千载的一句谎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 01: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传千载的一句谎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蒋非非  发布时间: 2007-11-23 06:35 来源:光明日报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在国学兴盛的今天几成口语,引用者多半不会对它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然而,几十年前,文史大家洪业先生就撰文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是“撒谎的故事”。近日,本刊收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蒋非非新作,认为“半部《论语》”之说是围绕有
宋一代政治派别及儒学发展中新学与道学的斗争、由程朱学派信徒故意编造的一句谎言,其长期广泛流传的学术政治背景则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从汉唐经学一变为宋明理学以及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制 度的变化等因素所致。蒋文所论言之成理,今刊于此,以飨读者。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流传甚久,相传出于北宋宰相赵普,《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引用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解释“半部《论语》”,称“典出于此”。《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赵普”条称:“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经常出现在各类文章著作中,显然各位引用者并未注意到,早在1970年,文史大家洪业先生就已撰写长文详加考证,指出“半部《论语》”只是传说,不可置信(《半部论语治天下辩》,载台湾《清华学报》1970年第8卷,又见《洪业论学集》,中华书局1981年)。惜洪业先生并未分析谬传产生及传言在后世广为传播的原由,使此论题仍留有不少值得探究的余地。

  一、赵普其人及其与宋太祖、太宗的关系

  赵普(公元922—992年),五代后周至北宋时人,参与策划宋太祖、太宗兄弟建立宋朝的陈桥兵变,太祖在位时任过十年宰相。他建议太祖逐步削夺地方将领的财权、兵权,选拔各地精兵到中央作禁军以削弱藩镇武力;实行更戍法,军队经常变换驻地,使兵卒和将领互不认识;又“杯酒释兵权”,解除石守信等大将兵权,防止他们率军谋反。史称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但太祖称其为“书生”,赵普也自称“书生”。此处之“书”应是指战国以来惯称的政府行政文书,后周时赵普曾“掌书记”,负责官府行政文书,“书生”即是对抄写行政文书之人的称谓,唐人有称专事抄佛经者为“书生”之例。宋太祖于乾德三年(965年)灭蜀后见蜀宫女持有乾德四年铸造的铜镜,问身边大臣何故,无人知晓究竟,叫来学士窦仪,才知蜀王衍曾用乾德年号,太祖遂有“宰相须用读书人”之语。当时赵普恰在朝为相,可见太祖并不将他看作读书人,否则不应出此言。至太祖晚年,赵普因挑拨赵匡胤兄弟关系、违法经商牟利、包庇犯法属下等劣迹被罢相职,离开京城。太宗时,赵普又两度短暂入朝为相,一手策划了除掉太宗弟秦王廷美和政敌卢多逊的大狱,迫死多人。992年去世前封魏国公,真宗时封韩王。

  朱熹(1200年卒)撰《五朝名臣言行录》以赵普居首,李焘(1184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亦详载赵普言行,二书均无赵普“半部《论语》”或读《论语》的记载。据洪业先生考证,目前可知最早记载赵普“半部《论语》”事迹的书籍是南宋李衡弟子龚昱1178年所编《乐庵语录》,该书《附录》提到李先生对弟子说:

  太宗欲相赵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

  下。太宗释然,卒相之。《辞源》引作出处的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编成于1252年,记载内容基本相同,只在“辅陛下”后多出“致太平”三字,年代则较《乐庵语录》晚了74年,书中记载的赵普回答是“定天下”、“致太平”各用半部,不是仅用半部,后人截取半段略成熟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已不是宋人记载原貌。

  赵匡胤兄弟虽是武将出身,但绝非目不识丁的草莽。宋初沿用唐制以科举取士,考试内容包括儒家《九经》及史书诗赋法律等,宋太祖曾亲自出题,开此后殿试先例;又致力征求散亡书籍,扩大皇家藏书。太祖曾说“欲武臣尽令读书”,也经常劝赵普读书。若论统治国家的儒学知识水平,“书生”赵普在太祖面前无任何优势可言,而且他为太祖谋划的计策都是法家申不害、商鞅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一类,无关儒家“君君臣臣”的统治理念。

  史载太宗也“性喜读书”,自称“无他好,但喜读书”,在位时修千卷《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要求臣下每日送三卷《太平御览》,要在一年内读完这部类书。公元990年,太宗赐各路官员《九经》,令众官诵读。宋初又印佛经,至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已刻印佛经五千多卷。太宗对佛教颇有兴趣,曾对赵普说“方外之说亦有可观”,要他读来看看。试想,面对孜孜不倦的读书皇帝,臣下赵普哪有可能狂妄到声称以“半部”书就能辅佐天子致太平的道理?

  诚如洪业先生所论,太宗与赵普少年相识,共同策划篡夺后周天下,到太宗欲以为相时,普已年近花甲。共事多年,太宗应深知赵普为人,不会因旁人的片言诋毁便生疑窦。李衡所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这类话更非两百年前赵普本人口吻。《宋史·赵普传》载,雍熙三年(986年),赵普上疏太宗:“臣载披典籍,颇识前言,窃见汉武时主父偃、徐乐、严安所上书及唐相姚元崇献明皇十事”,又引《汉书》“兵久生变”之言谏太宗退兵,可知他到太宗时已经自诩熟悉汉唐历史,读过《汉书》及唐人著作。宋太宗所撰赵普《神道碑》称其“及至晚岁,酷爱读书,经史百家常存几案,强记默识,经目谙心,硕学老儒,宛有不及”。赵普早年为吏时确曾“寡学术”,经数十年学习,到晚年经常阅读儒家经书史书,某些学问甚至超过硕学老儒,这应是宋太宗对赵普的真实评价。

  考述至此,大致可以断言,赵普不是“半部《论语》”的发明人。然而,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是何人因何目的要编造荒诞不经的“半部《论语》”之说?这一谎言为何能从南宋以来流传千载,且每每让人深信不疑?

  二、有关赵普与《论语》的另一则传说

  南宋时记载赵普读《论语》事迹的一部史书是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5 07: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