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7|回复: 3

台灣的關公信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6 0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關聖帝君,就是民間俗稱的「關公」、「關帝爺」,其信仰及廟宇遍布世界各地,在東南亞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公信仰都相當盛行;也因為華僑在國外從商者很多,自然對於作為武財神的關公多加崇祀。目前,僅在台灣地區主祀關公和配祀關公的廟宇就將近有五百座之多,可見其普遍性。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座關帝廟也是建於隋代。《佛祖統記》和《三國演義》都記載有關公死後在玉泉山顯聖的故事(玉泉山位於現今湖北省的古城當陽):僧人智顗是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於隋開皇十二年(西元五九二年)在玉泉山上建造玉泉寺。因為智顗曾經看見兩個威嚴有王者風範的人,長者美髯鬚、少者冠帽秀髮,原來是關羽、關平父子,他們請求智顗在山上建寺,於是智顗就建玉泉寺來紀念他們。
關公的顯靈事蹟開始於隋代。隋代封為「忠惠公」,唐代封為「伽藍之神」,宋朝加封為「壯繆義勇王」,南宋時被列入正式的祭典之中。元代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代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朝時,關公更被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山西關夫子」,獲得了武帝、武聖人的尊稱,與文王、文聖人孔子並列;他的廟宇被敬崇為「武廟」,和孔廟並祀,每年春、秋兩季定期舉辦祭祀活動。
關公的信仰遍及社會各個階層,不但受到歷代皇帝的奉祀,在民間百姓中總是香火旺盛,而且擁有其他神祇難得的「三多」--封贈賜號多、祭祀廟宇多、信徒多。
關公信仰之所以會如此盛行的原因,除了政府官方的推崇和鼓勵之外,最主要是因為關公神職的多樣性。包括有:戰神、驅邪神、保護神和武財神等等。作為戰神,由於關公生前最重要的事蹟是幫助劉備打天下,作戰勇敢,是三國時代蜀國「五虎將」之首,因此人們把它當作戰神來加以奉祀。又因為古代科技不發達,民間四處流傳著妖精、怪物或是邪祟相關的故事,關公原本就是一位猛武的將軍,正氣凜然,理所當然的被認為是能夠驅邪的神明,有些地方的年畫,甚至還把關公畫成門神,和鍾馗有著同等的神格;而且關公驅邪趕鬼往往又與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在寺廟的戲台建造完成、正式開台演戲之前,會選擇吉日舉行祭台和掃台的儀式,這時候,就必須請關公出場趕走惡鬼和掃除邪、煞氣。
關公既然被信徒當成萬能的神祇,所以一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民眾就想請他出面。像類似乾旱時求雨、保護村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治病、求子等等,都變成了關公的業務之一。此外,關聖帝君又被廣泛地當作是武財神,普遍為商家所供奉,尤其在國外華僑的關公信仰中,篤信因為有關聖帝君的庇祐,才有今日生意的興隆。
  關聖帝君是儒釋道三教共同的神祇,在三教中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儒教將祂列為五大文昌之一,尊稱祂為「文衡聖帝」(台南市裕農路的關帝廟就是主祀文衡聖帝),或「山西夫子」、「關夫子」,因為有書記載:「山東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讀春秋。」山東一人指的是孔子,山西一人就是指關公。
  道教則尊奉關公為「蕩魔真君」、「伏魔大帝」、「協天大帝」、「玄靈玉皇上帝」等。在佛教的寺廟裡、釋迦牟尼佛前面,有左、右護法天神,一位是韋馱,另一位就是關公;又稱關公為「護伽藍神」(伽藍,指的是寺廟),原始佛教中的伽藍神共有十八位,後來又多了一位關公,而且被列為伽藍神之首,與四大天王的部屬韋馱,侍衛佛陀左右。相傳,關公遇害後,頭顱被孫權斬下獻給曹操,靈魂卻遊蕩到了荊州玉泉山。關公常心懷怨恨的向著天空大聲咆叫:「還我頭來!」普靜禪師於是對關公曉以大義:「昔非今是,一切休論。你今日大呼還我頭來,但是以前顏良、文醜等五關六將的頭,都是被你斬下來的,他們又該跟誰去要頭呢?這就是因果報應。」從此關公徹底覺悟,皈依佛祖,誓願為寺院護法。
  另外,在台灣有許多崇祀關公的廟宇,稱主神關公為「恩主公」。「恩主」是鸞堂(神壇的一種)對於「救世主」的特殊稱呼,意思是說:所奉祀的神祇能夠解救芸芸眾生。雖然被稱為「恩主」的神明不是只有關公,但一般廟宇所奉祀的「恩主公」,通常指的就是關聖帝君--關公。
台灣地區自鄭成功時代開始奉祀關聖帝君,並且陸續興建關帝廟,而其祭祀的方式,大抵沿用古禮制。關聖帝君的誕辰日期,較為普遍的有農曆正月十三日、五月十三日和六月二十四日三種說法,大陸有些地區甚至還有其他的祭典日期。政府官方則是自明代開始訂定農曆五月十三日為關公聖誕,台南地區就是選在這一天舉辦相關的祭典活動。在民間信仰中,農曆五月十三日是關公的生日,也是關公「單刀赴會」,會下「磨刀雨」的日子;關公既是老龍轉世,當然和天神施雨相關,所以在這天的祭典上有時還會加上祈雨的儀式。(也有傳說農曆五月十三日是龍的生日、關平的生日或是「桃園三結義」的紀念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才是關公的生日。)
祭祀關公的活動及其方式大致有:祭拜關公、迎神出遊、廟會和演戲祝壽等等。在台灣的諸多關帝廟中,香火最盛的,應該是台北市的行天宮了。行天宮定於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關聖帝君誕辰的祭典:當天的早晨六點,先舉行迎神儀式,以示天上關聖帝君降臨現場;接著行和獻、亞獻、終獻等「三獻禮」,宣讀祝文。廟方則準備有免費的壽桃、壽麵、糕點、湯圓、桂圓茶等祝壽物品,供信眾食用,希望藉此得到關聖帝君的庇祐,增加智慧福壽。並請有戲班子演戲、舞獅表演等活動。
而在農曆正月十三日祭祀關聖帝君、最為著名的是台南鹽水的蜂炮活動。傳說,在清朝嘉慶年間,台南鹽水地區流行霍亂,民眾傷亡甚多,於是向當地武聖廟的關聖帝君求助。關公顯示將在農曆正月十三日掃蕩病疫邪魔,附近信徒也群起大放鞭炮助陣,一直到十五日元宵節才結束。果然,疫情被控制住了甚至絕跡,民眾都非常感謝關聖帝君,於是在元宵節放蜂炮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
发表于 2005-12-6 09: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的關公信仰

用转帖顶一下。
转自http://www.cctv.com

弘扬关公文化 继承传统美德

  2001年11月19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关羽在海峡两岸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忠诚、仁义和勇敢一直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景仰。金秋时节,山西省运城市、河南省洛阳市和湖北省当阳市共同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关公文化节。台湾同胞和海外的华人、华侨纷纷来到这里,以他们各自的方式纪念这位历史名将。

  这一次关公文化节是历届关公文化节中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有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美国等地的来宾共300多人参加本届关公文化节。他们自发地组成团体来到大陆,谒祖敬香,朝拜关庙。

  台湾彰化关帝庙圣帝会 主任委员 陈孟圭:我们彰化关帝庙是建于清朝雍正13年,到目前有290年历史。彰化的关帝庙到这里来总共有4次,这一次是第四趟,来谒祖敬香。这一次是专程来参加我们2001年的祖庙关公文化节这种活动,朝拜关圣帝君是因为我们信仰他,我们崇拜他的仁义、忠勇这种精神。

  山西省运城市是关羽的故乡。公元160年关羽生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关羽19岁时,因为打抱不平,杀了村里的恶霸而远走他乡,在河北涿州关羽遇到张飞、刘备,三人相见恨晚,在桃园义结金兰。常平村关帝庙也就成为关帝的祖庙。台湾彰化关帝庙会朝拜团一行40人到关帝祖庙朝拜,敬香,并且进行了交香仪式。

  台湾彰化关帝庙圣帝会 主任委员 陈孟圭:刚刚我们在敬香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交香的典礼。把我们家乡带过来的,这个香炉我们把它点着之后,跟祖庙这边的香炉一起加旺,把它加旺,加旺之后,我们等到祖庙跟我们自己带来的这个炉,两个炉烟交汇在一起,就等于说,我们从家乡带来的神灵跟我们祖庙关圣帝君的神灵结合在一起,代表有回来谒祖的味道,另外一方面的解释是我们把这边点着的香烟,我们把它舀了三个瓢子到我们炉里面来,就像是说,我们取回了这边的香火,回到我们那边代表薪火相传的意思。

  交香仪式完成后,台湾彰化关帝庙会朝拜团还请了一把关公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带回台湾彰化关帝庙。罗贯中所著小说《三国演义》中记述,关羽,字云长,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手握青龙偃月刀,脚跨赤兔胭脂马,人称“美髯公”。

  台湾彰化关帝庙圣帝会 主任委员 陈孟圭:一般拜关圣帝君的有很多是生意人,我们今天迎回我们祖庙的青龙偃月大刀,我们的用意是在于说,因为他,我们的关圣帝君在三国时代过五关,斩六将,驰骋神州无往不利,就是靠这把青龙偃月大刀跟这个赤兔马两种神物。一般来讲,我们做生意的朝拜关圣帝君是朝拜他,第一个他做生意他讲义气,他不骗人的,他做这个事情有利,有利,就是说,跟我们一般来讲,他这个青龙偃月刀,我们崇拜他的青龙偃月刀是锋利,那个利跟这个利是相通的,锋利,我们做生意有利我们才做生意。有了利益之后,所以说很多生意人来朝拜关圣帝君,摸一摸我们关圣帝君的青龙偃月大刀,保证这个生意兴隆。

  不仅仅是做生意的人敬奉关公,把他敬奉为武财神,还有许多警察也敬奉关公,把关公看作自己行业的祖师爷。这次来参加关公文化节的,就有香港、台湾和美国纽约的警察们。

  台湾敕建礁溪协天庙交通大队 队长 赖传安:我本来以前个性很坚强、很好强,我感觉到这几年,三、四年来,我崇拜关公以后,我感觉到心里很开朗,不像以前脾气很暴躁。

  台胞廖德鸿先生说,在台湾不仅仅是做生意的人、警察敬奉关公,人们生病了也拜关公,认为关公在医术上也很高明。

  台湾台中圣盟堂 主持 廖德鸿:台湾的恩主公,虽然他是武圣,可是在医术方面常常也被台湾的信徒,当作有疾病,身体不舒服,他们求助于,求拜于关公。关公庙来给他帮助,盼他们身体早点好起来,心情好一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胡小伟:关羽最突出的是,只有关羽成为了一个缘融三教,跨越了民族和时代的隔阂,最后在清代,成为了一个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帝所共同信仰的神。在这个过程中就赋给他很多功能,他既是一个保家卫国的战神,又是一个讲究商业道德的财神,他甚至还是考试神,还是其它很多行业的神。在100多年以前,大规模向海外移民的时候,很多移民就把这个信仰带到了台湾,带到了东南亚,甚至带到了欧洲、美国等其它地方,使这个信仰在全球华人中间都生根发芽。在全球华人,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信仰。

  关公文化节上,台胞们还欣赏到了各种民间艺术表现的关公形象。有剪纸画,有麦杆画等等。关公文化节开幕的同时,由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合作拍摄的大型系列片《中华关公文化大观》也正式开机。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孙维浩告诉记者,他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很多台湾同胞。台湾同胞向他建议拍摄一部表现关公文化的专题片。

  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孙维浩:我们这部片子,现在整个策划是拍摄52集,每集大概15分钟,通过寻访关公故里,探讨关公的历史,讲述关公的故事,通过这些采访,我们把它形成一个大型的系列专题片,在这个专题片的基础上,我们再准备搞一部图文并茂的精美的画册,同时出版一套光碟。奉献给社会,奉献给海内外的同胞,特别是奉献给海峡两岸的同胞,来满足他们对我们的希望和要求。

  天色渐晚,记者在关帝庙门口,遇到了村里组织的锣鼓队。他们告诉记者,听说有台湾同胞来参加这次关公文化节,他们就自发地来到这里,想通过锣鼓声来表达对台湾同胞的欢迎和祝福。记者也记录下他们质朴的表演,希望他们一片真诚的心意能有更多的台湾同胞知道。据史料记载,关羽因为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而在湖北省当阳市就义,他的首级埋葬在河南省洛阳市,所以有关羽“头枕洛阳,身在当阳,魂归故里”的说法。河南省洛阳市的关公文化节,在洛阳关林举办。关林是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关羽去世后,曹操派人取了关羽首级到洛阳。曹操打开装着关羽首级的匣子时,见关羽的眼睛正怒视着自己,吓得大病一场,随后将关羽的首级厚葬于关林。洛阳关林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南临龙门石窟,北依隋唐古城,是我国惟一一座冢、庙、林三合一的古代建筑遗存。洛阳关公文化节在这里举办。开幕式上,各界来宾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期望。

  台湾中华道教关圣帝君弘道协会 会长 吴昌煌: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台湾中华道教关圣帝君弘道协会,对朝圣大典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我和全体朝圣团同仁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亲眼目睹了古都洛阳的巨大变化。古都洛阳焕然、蓬勃向上活力,相信在洛阳市政府的领导下,古都洛阳将跨进一个新的时代。

  美国纽约关帝庙 主席 冯德鑫 :在此我代表美国关帝庙的全体同仁,祝贺这次的活动圆满成功。

  台胞来到关林朝拜、参加关公秋祭大典,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要在洛阳关林和当阳关陵各取出99公斤泥土,与运城解州关帝庙的香炉灰揉合在一起,塑造出9999个关公像,寓意关公身首合一。让关公身首合一是广大台胞、港澳侨胞的美好心愿。千百年来,关公作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在海内外受到了广泛一致的认同。据不完全统计,大陆有关帝庙数千座,在台湾仅注册备案的关帝庙就有2000多座。正是“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关公当年厮杀疆场的雄壮场面,夜读《春秋》的感人情景,报效蜀汉的浩然气节都已经名垂青史。关公自身所具有的和后世所赋予的道德精神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份宝贵的遗产。

  台湾台中圣盟堂 主持 廖德鸿:过去的把它当成历史,但是人不可能说有十全十美、百分之百,一个人的精神可能会因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或是背景不同所造成他的结果跟他的过程也会不同,但毕竟只要他心意里面,我们讲念意里面,心念里面是纯善的,我想这个就是学习他的精神。当然每个人有功过了,有他的功有过。问题是功过并不是我们所要去计较,或者所要去探讨。所要探讨的就是他会被崇拜,他的精神在什么地方。关公他有所谓的护送他的大嫂,跟刘备的两个老婆被曹操关在同一个房间里面,他通宵达旦,他不能睡觉,他是礼的代表;他千里寻兄,结拜之后找刘备,这是他非常义气,结拜之后找义气,那么三捉放曹操,曹操曾经是他的主人,他捉了没有把他杀掉,放了他走,对不对?他智取,然后就是放水去淹大军,这是他的智慧;单刀赴会,他的仁慈。所以这是关公精神,我们要从这方面去信仰。至于他的过程,生活,那个当然是历史归历史,已经无法去考证了,年代也不一样,可是精神留下来,毕竟是我们要效仿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胡小伟:在关羽信仰形成的每一个阶段,都看到了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而且价值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台湾与)大陆交往的增多,很多台湾信奉关公的一些同胞,逐渐了解了关公信仰在大陆深厚的文化渊源。这一次搞的三个庙共同举行的金秋大祭活动是一次团结全球华人,另外是为建立新的中华民族道德精神和伦理体系,它可能提供一些非常有益的文化资源。

  主持人 结束语:关公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这次关公文化节是一次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追根寻源活动。在当今社会,弘扬关公文化将增强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感谢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下期节目我们再见。(编导:罗怡)

发表于 2005-12-6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的關公信仰

关公成为民众的普遍信仰,也成为提高地方知名度的有效手段.今年暑假在山西运城田野考察,发现有的商店门口贴着运城与云南卷烟厂联合生产关公牌香烟广告,笔者很赶兴趣,想买一点尝尝,可是一问才知道这种香烟已经从市面上消失了.因为品质的原因,可见关公也不是万金油啊,关公香烟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就轻易缴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08: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的關公信仰

關聖帝君成為玉皇上帝的傳說
  關於關聖帝君登基成為玉皇大帝的傳說,根據相關資料的記載,清末民初曾流傳於大陸西南地區;而在台灣民間的鸞堂,最早的記載則是民國三十五年見於南投縣魚池鄉的啟化堂。到了民國六十年代,台中聖賢堂出版扶鸞善書,將此傳說經典化,書中記述說:「由儒釋道耶回五教教主,共議選舉關聖,於甲子年元旦,受禪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位,其尊號曰: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統御諸天。」從此以後,「關帝當玉皇」的說法,便被台灣的鸞堂所普遍接受並加以傳播。
  近年來,台北市行天宮在舉行關聖帝君誕辰祭典時,會在內庭柱子上寫上:「玄靈玉皇上帝關恩主聖誕六月廿四日」。由此可以看出,行天宮也已經接受了關帝登基為玉帝的事情,但是為了和真正的玉皇大帝有所區別,所以稱關帝為「玄靈玉皇上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15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