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2|回复: 0

学术影响与综合社科期刊的策略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3 15: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术影响力与综合类社会科学期刊的策略选择

    社科杂志社 孙麾
     
    由各地社会科学院和各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其学术影响力如何一直没有受到有效的评估,其办刊模式至今也没有得到认真的反省。目前,对学术影响力的判断,不取决于是否自称或定为“核心期刊”,甚至也不在于二次文献期刊的转载率,而主要体现在可考量的被引用率和“影响因子”。《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来源期刊,主要依据的正是基于被引用率的“影响因子”,其权重占95%,这客观地反映了刊发的论文对推进学术研究的实际作用和价值。

     现依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2000年)》,来考察综合类社会科学期刊与专业期刊相比较的学术影响力。

     1.从期刊的影响看“期刊在各学科论文中被引次数排序前30种”。文学:第一名是《文学评论》,综合类占有席位的是第13名《社会科学战线》、第20名《学术月刊》和第24名《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第1名是《历史研究》,综合类是第10名《中国社会科学》、并列第17名《社会科学战线》和《学术月刊》。哲学:第1名是《哲学研究》,综合类是第4名《中国社会科学》、第6名《学术月刊》、第7名《社会科学战线》和第12名《江海学刊》。经济学:第1名是《经济研究》,综合类只有第17名《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第1名是《法学研究》,综合类只有第11名《中国社会科学》。这只是几个传统学科的情况,在管理学、语言学、艺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环境科学、文化学等学科方面,综合类期刊被引次数几乎为零。

     2.从期刊影响因子看“按被引总次数排序前150名”。专业期刊《经济研究》排名第1,被引次数886;入榜的综合类期刊只有排在第10名的《中国社会科学》(196)、第84名《学术月刊》(53)、第106名《社会科学战线》(41)、第116名《学习与探索》(38)和并列第139名的《浙江社会科学》(32)与《江海学刊》(32)。

     3.“按影响因子排序前150名”:专业期刊《经济研究》排名第1,影响因子3.42058;综合类期刊除排名第118和第139的北京大学学报和南京大学学报外,只有《中国社会科学》上榜,排名第7,影响因子0.80000。其他全是专业学术期刊。而在“期刊被引总次数排序前400种”中,非学报的综合类期刊仅占3.75%。

     以上数据表明:综合类期刊已无法与专业期刊在学术影响力方面相匹敌,两者差距甚大,专业期刊明显处于强势,对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具有主导作用,而综合类期刊对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影响微弱。综合类期刊学科覆盖面较窄,拘泥于文、史、哲、经、法等传统学科,许多学科特别是新兴学科在其选稿用稿的视野之外。当然这里有一个发稿量的问题,但发稿量本身也可以作为学术影响力的一个可参照指标。在学术分工体系中,综合类期刊局限于学科分类意义上的功能设置,与专业期刊相重复,再考虑到编辑人员与组织结构按少数传统学科配置,其存在价值必然受到质疑,发展前景堪忧。随着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学术评价体系从混乱或混沌走向明晰和科学,综合类期刊势必受制于“影响因子”而难以进入评价体系或被边缘化。面对专业学术期刊的强力竞争,综合类学术期刊必须站在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综合化前沿趋势的高度调整发展战略,实现从“学科综合”办刊模式向“问题综合”办刊模式的转变。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学术的前沿问题都带有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单凭一个学科的资源已无法索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学术发展的迹象表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跨地域性发展趋势,使得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失去了解决人类面对的文明冲突和生存困境的意义和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五个统筹”以及社会经济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思路,这深刻反映了社会实践对理论综合化的当代需求,也预示了社会科学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创建一种跨学科、以问题意识为中心、自觉沟通和配置哲学社会科学各学术资源的综合办刊模式,是综合类学术期刊应对挑战的策略选择。综合类学术期刊在编辑思想方面,应该在努力把握时代特征和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的同时,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学术创新和问题意识,并努力培育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对策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综合类学术期刊具有跨学科优势,在探究解决尖锐而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展现自身的理论空间和学术视野,为繁荣和发展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事业做出富有创造性的积极贡献。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4-2-17 9:46: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8 15: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