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陈海霞

广西民族大学展示周之导师篇:陈金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5 23: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1-5 17:05 发表
是我把您的话转到民俗论坛上去了,然后马老师发表了不同意见,实在不好意思啊,陈老师
民俗论坛的帖:http://cfs.sofoo.com/forum/viewt ... &extra=page%3D1


我经常发文商榷别人,怎么能不容别人提不同意见呢
白天有事匆忙了一些,再补充一句话--即使真有知遥兄虚拟的那样一个境界高的“孙子”,仍然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那仅是一个偶然!
--这时候才有点思辨的味道了,知遥兄会立时明白我的意思的,我的弟子们未必。
---请把我的所有回复传到知遥兄那边,谢谢恩施土家,向孙博士问好。

[ 本帖最后由 陈金文 于 2010-1-6 00:0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5 23: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品三 的帖子

哈哈,真的是抬举愚兄了!
发表于 2010-1-6 0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非常博学,又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可谓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发表于 2010-1-6 10: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陈金文 的帖子

谢谢陈老师,帖子转过去了,只等马老师拍砖
您的问候一定带到,替孙老师谢谢您,祝您虎年快乐!
发表于 2010-1-7 10: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上周老师上人类文化学的课,非常的激情澎湃~~
很喜欢这样的氛围~~真好~~
发表于 2010-1-7 15: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陈老师的文章,最喜欢听陈老师讲话了。
发表于 2010-1-7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恩施土家 的帖子

首先说明我没明白天曳兄说什么。佛教研究的对象不包括和尚吗?晚清史研究的对象不包括慈禧吗,不知道怎么就是偷梁换柱了呢?
  “我以为:热爱民俗后才可能热爱专业。”因为这既不是通过逻辑思辨,也不是在事实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所以这种“我以为”没有任何论证力量。
  热爱民俗,这句话本身就很成问题。民俗是由一个个具体事项构成的,包括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的仪式、民间信仰等等,等等。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热爱的,你是热爱过节,还是热爱烧香、跳大神,抑或扭秧歌,踢键子?
  学术研究本身就是排斥情感参与的,情感参与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就如知遥兄所说让孙子客观评价他爷爷要求太高,这样的孙子大概没有,即使有也不会太多,因为偶然性的东西是不能作为论据的,所以即使有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个人的执着,那是自己的自由,至于有人要把研究论文写成抒情散文,陈某也无权干涉。
  爱东兄的观点我赞成的不多,但他的“鸭食桶效应”理论我还是赞成的,没有不围着鸭食桶转的鸭子(不敢绝对,事情总有例外,个别理想高尚的鸭子就不)。我的研究动机有高尚的成分(不是热爱吆),但绝对不是第一位的。不知道像我这种人能不能代表一般。
  施博士是最早顶我的贴的,必也是和我一样是不“热爱”民俗的民俗研究者。但我们还要研究,不研究这个,我们研究不了别的(对不起,未经施博士同意,我把他给我们了)。想当官,没当成;想当诗人,到现在还是打油水平;喜欢文学理论,研究水平太低,文学理论(美学)圈不认,还是要研究民俗,写几篇文章换点油盐酱醋,混个衣食无忧。当然,也不敢说自己研究民俗的水平多高,能在这个圈里混,全靠咱民俗学界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君不见全国各地民俗学会有多少人成为会员仅仅是凭的他“热爱”,如果有点小权力说不定还能成为理事,常务理事;君不知某高校开一个与民俗学相关的会议,来了地方文化局、档案馆的一大帮人,说的是来开会是来热爱民俗,办会方明察秋毫,懊恼地说:都是来旅游的。我一个民俗学界的小瘪三一下子成了重量级的人物,先做主持人,后做点评人。难啊,绞尽脑汁地从那些“论文”中发掘闪光点。那一次爱东博士没去,否则,我一定给他大师一级的评价。
  随便批评一下,施博士往往不阴不阳地扔上一句就走,好像比我们高几级的大人物,这样不好啊,群众有意见。
发表于 2010-1-7 22: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陈金文 于 2010-1-7 18:23 发表
  随便批评一下,施博士往往不阴不阳地扔上一句就走,好像比我们高几级的大人物,这样不好啊,群众有意见。 ...

(不劳恩施土家小兄弟了,我自己把民俗学论坛中的回复搬过来。)

金文兄上面这段话阴阳怪气的可不厚道了。
看打架的难道都是高人吗?
恰恰相反,
喜欢看打架的,都是小人物。
我就是个小人物。
爱和人打架,
更爱看人打架。
发表于 2010-1-7 23: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陈老师的课有半年了,对民间文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如何处理人生与学术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好的老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陈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
发表于 2010-1-7 2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田老师呢??

田老师快来解围吧,不然砖头不长眼啊,怕伤人哟
发表于 2010-1-7 23: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金文

诗情的感悟”,不是个人的杜撰,有出处,见《西方哲学精神》,何兆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第142页:后来,大致体会到中国古人大抵是诗意的,他们偏爱具体的形象有甚于抽象的概念;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诗情的领悟,而非一种名理的推导。
   --我稍作了一点变动。解释权在何先生。
   “措词不当之处,多有得罪”--辩论过程中,话语有些锋芒很正常,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不会因此伤了和气。在这方面施博士表现最好--爱东兄又被表扬了!
发表于 2010-1-7 23: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古阿格

一看到“热爱”,就想起了以前学校里教育的“五讲四美三热爱”。
“热爱”一词总有点那个泛政治化的感觉,就如我们总是无法以“人民”把“民众”取而代之。
陈兄言之有理。“热爱民俗”这似乎也高尚得太官方化了呵。
相对于民俗学专业而言,余更提倡“冷爱”。得坐冷板凳,得挨冷言冷语,何况当下也不是很“热”的专业,这份“爱”也众爱里的一种,当然也不见得比“热爱”低下。
发表于 2010-1-7 23: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施爱东

这么说可就不厚道了。
看打架的难道都是高人吗?
恰恰相反,
喜欢看打架的,都是小人物。
我就是个小人物。
爱和人打架,
更爱看人打架。
发表于 2010-1-7 23: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知遥

默默无言两眼泪。。。。。。。。。。。。。。
发表于 2010-1-8 00: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恩施土家 的帖子

想当官,没当成;想当诗人,到现在还是打油水平;喜欢文学理论,研究水平太低,文学理论(美学)圈不认,还是要研究民俗,写几篇文章换点油盐酱醋,混个衣食无忧。当然,也不敢说自己研究民俗的水平多高,能在这个圈里混,全靠咱民俗学界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这是讲的我自己,没有任何影射别人的意思。应该有几个人知道,我研究生毕业后曾在某镇、某市连续做了几个月的秘书;我确实写过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黄河诗报》上还有诗歌发表,在高校论坛上,我还专设了一个“天天打油”栏目;至于喜欢文学理论,可以说明的是,我在文学理论教研室呆了10年。
  在辩论的时候,我喜欢呈口舌之快,但绝对不会像鲁迅那样(当然,整体上讲,我不及其万分之一),与顾颉刚吵架,殃及顾某的鼻子,如果无意间伤害了哪位仁兄,金文在这里有礼了! 
    至于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广西民族大学宣传周”当中学生对我的美誉,本人概不接受,不让他们灌水也不行,就热闹不起来。对于论坛来讲,是一种策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老陈还真把自己当成什么人物了,如果那样,我就羞于见人了。

[ 本帖最后由 陈金文 于 2010-1-8 01:0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5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