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3|回复: 0

后稷(一个辞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14 23: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稷

提要:后稷本非周祖

    神话中的谷物之神。在古代典籍中,较之谷物之神,后稷更为人传道的是其作为周人始祖的身份,《史记•周本纪》云:“周后稷,名启。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此子即周祖后稷。后稷初生,胎胞未破,姜原以为不祥,故弃之,但婴儿到处受到禽兽的保护,因此姜原又收养了他,并取名为弃。《周本纪》之说取自《诗经•大雅•生民》这篇周人史诗,诗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生民》只是说后稷是姜原“履帝武敏歆”而生的,“帝”泛指上帝,但《周本纪》却实指为帝喾,以帝喾为周祖之宗神,司马迁系据《帝系》为说,《帝系》为战国时期史官整理的一篇华夏先王系谱,今载《大戴礼记》,《帝系》云:“帝喾卜其四妃之子,而皆有天下。上妃,有邰氏之女也,曰姜原氏,产后稷;次妃,有娀氏之女也,曰简狄氏,产契;次妃曰陈隆氏,产帝尧;次妃陬訾氏,产帝挚(按:少皞也)。”契为商族,挚即少皞。这一谱系显然是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背景下的捏造的,商人和周人一在东方,一在西鄙,不可能出自同一祖先,据《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即帝喾)之先我。”帝喾为商祖是有案可稽的,周人与帝喾却毫无关涉。《帝系》谱系将周祖后稷派为帝喾长子,位列商祖契之前,显然出自周人之手。
    其实,在大多数可靠的先秦典籍中,后稷非但不是帝喾之子,而且也不是周祖,他原本只是华夏民族农耕仪式中祭祀的谷物之神,而谷物之神的原型则是负责播植的农官。《说文》:“稷,五谷之长。”《尔雅•释诂上》云:“后,君也。”“后稷”,顾名思义,即为谷物之官。《周语上》云:“稷为大官。”《周语上》叙述春耕藉田之礼云:“及籍,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王敬从之。”又云:“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稷”或“后稷”,即负责藉田之礼的农官。稷官教耕劝稼,关乎国计民生,故人民祀以为神,《左传•襄公七年》云:“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是也,五谷之神与土地之神并祀,即为“社稷”。《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国语•周语上》亦云:“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韦昭注云:“后,君也;稷,官也。”“世后稷”,意谓世代职掌稷官。可见,周祖弃之称为后稷,源于弃曾为后稷之官,而在周弃之前,柱亦曾任后稷。然而,史事渺茫,周人之祖是否曾经如《周语》所说作过虞、夏的后稷之官,史无明文,此说只是周人用以解释其祖名为后稷的追拟之辞。实际上,周人以后稷为祖,不过是因其重视农事,崇祀稷神,故以稷神为图腾,图腾为族群之象征,故顺理成章地被当成族群的祖先。
    后稷之所以从华夏各族共奉之农神,转变成为姬周一家的祖神,当是由于周灭商成为天下共主之后,周礼成为天下之礼,后人就只知作为周祖的后稷而作为农神的后稷则鲜为人知了,农事之祀演变为祖先之祭。《后汉书•祭祀志•下》云:“汉兴八年,有言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祀,于是高帝令天下立灵星祠。言祠后稷而谓之灵星者,以后稷又配食星也。旧说星谓天田星也。一曰龙左角为天田官,主谷。”祭灵星或天田星而祈谷,为世代流传的民间农事祭祀习俗,其仪既然旨在祈谷,只能因农事而兴,必非因周而起。“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祀”,表明后人因囿于“周礼”的典章制度,误以灵星祠为周人所立,又以后稷仅仅为周人祖先之神。但《后汉书》的记载表明,直到汉时,灵星祠仍在农事祭仪和周祖祭仪两种意义之间摇摆不定,因为若纯为祭祀周祖,则必不待灵星而祠。
   后稷也见于《山海经》。《海内经》云:“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又云:“帝俊有子八人,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民间常以祭祀之兆域为神明所葬,以神化其所,后稷之葬无非是祭祀后稷的神坛,而后稷葬所百谷丰盛、鸾歌凤舞的景象不过是丰收庆典的写照,这里的后稷显然不是周祖而是谷神。但《大荒西经》却说:“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此西周之国姬姓之后稷似乎只能是周祖后稷。实际上,《山海经》之文历经窜乱增补,今本已非其旧,《大荒西经》此文,只有“有人方耕”以下为原文所有,至于“有西周之国,姬姓”云云则是后人所增饰(参见《山海经》词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9 04: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