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54|回复: 7

当代地方志上所记载的“陋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3: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县志 >> 第三十篇社会 >> (三)习俗 >> 节

--------------------------------------------------------------------------------

陋习

         

各种陋习盛行于民国时期,50年代后大都消失,80年代有的又时行。

包办婚姻 旧时男女婚姻多不得自主,致怨偶众多,不少人甚或抱恨终生。1914年(民国3年),颛桥地主周某不准其女自由恋爱,强迫自杀,胎儿也殒。三林乡乔某,其侄女不从包办婚姻,将侄女禁闭一室,不使出嫁,抑郁致死。解放初婚姻法实施后包办婚姻几绝迹。因父母反对而未成眷属至今仍时有发生。

算命 上学、应考、经商、外出、谋生、婚配、病痛,以及个人前途,以相面、测字、起课,卜休咎,问命运。50年代中期以前盛行,60年代后绝见,80年代又有复活。

看风水 造屋、营塘、停浮厝,请阴阳先生“看风水”择址、勘方位,定营造时辰,求八方无碍,四季平安.子孙昌盛。50年代中期绝迹。今农民造房仍讲究方位,首先要求出路方便,地势高爽,再考虑风水上的要求。

谢土 或称“谢菩萨”。人病笃治而不愈,病因归咎于“动了土”,请三四个道土念《雷祖经》,敲铙钹谢祭。心诚请十余人,称“五方退土”。50年代中期绝迹。

做道场、打醮 因病因丧,
发表于 2008-3-11 13: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定县志 >> 卷三十三风俗宗教 >> 第一章风俗 >> 节

--------------------------------------------------------------------------------

第六节 恶习陋俗

         
   一、烟、赌

清嘉庆年间,渐行吸食鸦片。清咸丰年间,烟馆成为合法贸易,上至官吏、富绅,下及苦力,吸毒成风,屡禁不绝,至解放初始禁绝。清代赌博有斗牌、摇宝、斗蟋蟀、斗鹌鹑等。民国时期,牌类赌博,渐行扑克。解放初赌博禁绝,但近几年赌风又起,屡禁不止。

二、缠足

旧时,女子五六岁即强制缠足。光绪二十五年(1899),本县成立“不缠足会”。民国后渐绝。

三、溺婴

旧时,无可靠的避孕方法,贫困户为维持生计,多产时将婴儿溺死,溺婴以女孩居多。解放初,政府严禁,60年代起实行计划生育,溺婴已无。

四、抢亲、纳妾

旧时,男女定婚后,男家因无财力迎娶,或因女方悔婚,即聚众去女家抢亲,即使告官,亦因既成事实,不予究办。解放后此俗已无。旧时,富户男子可随意纳妾。1950年国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制,重婚者有罪,遂即禁绝。

五、占卜

旧时,本县城乡占卜流行,有算命相面、卜卦、拆字、问仙、求签等多种。算命先生、庙祝、巫婆,采用“套、哄、吓、辩”等手法,妄测问事者吉凶祸福。解放后一度绝迹,今又出现。

六、访行、打行

明清时期,地方土豪、奸吏、差役,狼狈为奸,趁上官下访,罗织罪名,诬陷百姓,谓之“访行”;乡间恶棍,三五成群,抢夺妇女,借尸讹诈,焚刈田禾(名为“撇青”)逞顽行凶,谓之打行(又称“打降”),官府奈何不得,为明清时期一害。直至民国时期,“獭皮”(恶棍别称)贩卖妇子、毒品,挑唆诉讼,杀牛、开赌等为非作歹之恶习,仍有加无已。解放后即无。

七、捉野花

棉田白花收尽后,至农历十月初一田主舍弃不管,听任穷苦妇人、儿童采摘残存棉铃、僵瓣花,叫“捉野花”。但至清末民初,棉花盛开时,就有人成群结队去外乡棉田抢捉白花,事端丛生,官府屡禁不绝。解放后即无。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3: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这些所谓的“新习尚”,似乎还不是民俗,没有自发传承。



嘉定县志 >> 卷三十三风俗宗教 >> 第一章风俗 >> 节

--------------------------------------------------------------------------------

第七节 新风尚

         
一、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1982年3月,全县首次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3月3日至25日,先后进行3次群众性的卫生大扫除,共出动16万人次,打扫街道20公里。清理蚊蝇孳生地死角591处,处理垃圾2990吨,拆除各种违章建筑218处。全县中小学生除参加打扫卫生、植树绿化等活动外,还广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送温暖”的活动,共出动123万人次,建立专为烈军属、五保户做好事的“包户小组”1795个,“洁、齐、美服务队”1508个,卫生监督岗1224个,红领巾卫生街276条,做好事25.7万件。1984年3月,全县开展第三个文明礼貌月活动,结合宣传贯彻《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试行)》,以建设卫生城镇、卫生集镇、卫生单位为目标,继续治脏、治乱。全县4个重点集镇出动8.1万人次,清理垃圾887.2吨,疏通积水沟渠和填平低洼地5419平方米,清理不卫生“死角”781处,评出卫生整洁单位261个。全县15万余人次青少年为群众做各类好事24万余件。3月4日,34个局镇和14个市属单位的共青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1000余名为群众做好事1.85万件。1985~1987年,全县植树179.2万棵。

二、创建文明单位

1984年3月,本县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村)、建文明乡镇”的活动。各乡镇都制订了文明单位的考评标准与记分比例。是年,全县评出市文明单位5个,县文明单位62个(其中文明村14个,文明队1个,文明厂25个,文明学校5个,文明商店4个,其他文明单位13个)。1985年,全县评出市文明单位6个,县文明单位123个(其中文明村25个,文明工厂44个,文明学校17个,文明商店6个,文明医院4个,文明银行、信用社3个,文明财政税务所2个,文明剧场馆2个,文明粮管所4个,文明居委5个,其他文明单位11个)。1986年,全县评出市文明单位8个,县文明单位140个。1987年,共有26个村、126个单位获得县文明村、文明单位的称号。

三、评选“五好家庭”

1981年,本县开展创建“五好家庭”活动。是年,全县评出县“五好家庭”10户;1982年评出全国“五好家庭”11户,市“五好家庭”48户,县“五好家庭”169户;1984年评出市“五好家庭”46户,县“五好家庭”281户;1986年评出市“五好家庭”60户,县“五好家庭”251户。

附记:农村改进社

武村改进社 民国14年(1925)冬成立,时称武村合作社,取通力合作之义。宗旨为“谋地方自治之实现,农村经济文化之繁荣”。由武锡春、武南奎发起组织。该社经费由合作社集体养鱼提供。民国18年改称武村改进社。曾组织演唱山歌、戏曲、越剧;开办民众茶园,提供书报阅览,举行改良说书及通俗演讲;开办民校、夜校、招收失学村民,传授普通常识;实行低利贷款,购买公共器物,向贫穷村民贷款购买耕牛、肥料;购置汽油灯、碗匙之类,供村民婚丧喜庆所用;成立生产消费合作社,经办村民农产品的销售和肥料、农具的采办;出版《武村》社刊。抗日战争开始后活动终止。

曹王改进社 民国17年左右建立。该社曾举办游艺大会,作戒赌、戒烟宣传,开设中心茶园,出版社刊《民声》月刊。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3: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汇县志 >> 第三十三编民众民风 >> 旧社会陋习

--------------------------------------------------------------------------------

旧社会陋习

在解放前,本县陋习主要为:封建迷信活动、赌博、吸毒和少量的娼妓活动。解放后,中共南汇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一方面加强教育,宣传科学,另一方面采取行政措施加以禁止,至50年代,吸毒已绝迹,60年代,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已很少见。近年由于政治思想工作放松,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死灰复燃,个别地方较严重。


1.封建迷信

         
旧社会封建迷信盛行。久病不痊或突发病症者,请神汉巫婆(俗称仙人)扶乩问仙,还有“叫喜神”、“送客人”、“捉鬼”、“过关”等迷信陋习。

“叫喜神” 即为病人叫回失落的魂灵,有“五方叫”和“依门叫”两种,都在半夜举行。“五方叫”就是请左邻右舍散布于病家四方,手提红灯梗香,先由站在病家屋顶烟囱旁的人喊叫病人的姓名,四方邻居应叫“回来了”,每应一声走回一步,直到走回家为止。

“送客人” 就是在更深夜静之际,备好小碟荤菜3样及纸钱1串,点上3支插香,至病人床前口头邀请缠绕病人的邪鬼去郊外领食领赏,到三叉路口供祭并焚烧纸钱,就算送去了鬼客人。

“捉鬼” 是请巫婆神汉捉掉附在病人身上的鬼。

“过关” 按算命先生为小孩排八字时预测的“关口”(磨难),至“关口”时,请巫婆或道士至家里,以猪头三牲、香烛纸马等供神,做一通“法事”,以保平安,算是过了“关”。旧时的封建迷信陋习名目繁多,逢年过节,播种收获,造房砌屋,都有一套封建迷信仪式。解放后,迷信活动逐步减少,至60年代末基本绝迹,近年来又时有发生。



2.吸毒
         
毒品有老土(鸦片)、白粉、吗啡,吸毒要有一整套用具,如烟灯、烟罐、烟枪、烟榻等,要有专门场所——吸烟间。吸鸦片烟者到后期,毒瘾增大,就吸白粉、打吗啡针。吸毒者的下场都很悲惨,有钱的倾家荡产,成为瘪三,无钱的偷鸡摸狗,骚扰四邻,因吸毒而造成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到50年代末,吸毒绝迹。
  
3.赌博
         
旧时风行乡村、城镇,赌场比比皆是,赌博方式有大台、小台,有摇宝、牌九、沙蟹,家常赌具是麻将牌。逢年过节,婚丧期间,赌风更盛,通宵达旦,昼夜不分。民谣有歌:“腰缠万贯进赌场,归来浑身刷拉光”。地痞流氓抽头聚赌,大捞横财。赌资有大有小,有时一副牌的输赢有十几石米甚至二三百石米,因赌博造成破产者,妻离子散、上吊自杀者举不胜举。解放后,由于人民政府大力禁赌,加强教育,至60年代末,赌博极少。近年来,有死灰复燃之势。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3: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迷信习裕


第一节 念经
第二节 占卜祈福
第三节 求神治病
第四节 庙会


奉贤县志 >> 卷三十风俗志 >> 第五章迷信习俗 >> 节

--------------------------------------------------------------------------------

第一节 念经

         
一、念生病经

生了病,旧时人们认为是鬼作祟,便请道土念经拜签,驱鬼治病。视病情轻重,请道士分别念“发檄”、“退煞附土”或“驱邪醮”、“收狱醮”,念毕将“符”放置甏内,埋于后屋,说鬼已入甏,病人可痊愈。

二、念死人经

死人后,丧家请道士念“暖尸”、“回殃”、“盛服”、“落葬”以及“周年”诸经,以慰亡灵。

三、念寿生经

小孩得病,大人去寺庙烧香许愿,祈求菩萨保佑,病愈后即念“寿生经”。

四、念造房经

新屋落成,乔迁前请道士念“归土经”,造房搬动之土归回原地;念毕,在客堂内挖一小坑埋入放“符”茶壶,大梁上贴“归土符”,说是“斋鬼压邪”。

五、念长寿经

为祈祷神灵保佑老人与孩子长寿,夏秋间请道士念“长寿经”,称之“拜斗”。如给孩子“拜斗”,称“寿禄过关”。此时,孩子身穿新服,颈戴“关锁”,由家长抱着随法师过台凳搭成的“关桥”,说是跨过“关煞”,能长命。

解放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破除迷信,念经劣俗于60年代后绝迹。近年又有所见。
  


奉贤县志 >> 卷三十风俗志 >> 第五章迷信习俗 >> 节

--------------------------------------------------------------------------------

第二节 占卜祈福

         
一、算命

旧时算命流行。算命有相面、卜卦、拆字、鸟衔牌、称骨头等,算命先生大多是盲人。算命先生有秘本相传,听人报出年月时辰后,排出五行八字,按天干地支十二属相,结合金木水火土相克之理,参照秘本口诀,采用“套、哄、吓、辩”手法,并细察问事人的神情和口气等进行猜测。此俗今已淘汰,但仍有少数人相信。

二、求签

求签为预测凶吉祸福。求签者到寺庙点香礼拜,手捧签筒(内有签30支),不断摇动,直到签子跳出为止,再行解释签文。签文分上上、大吉、上吉、中吉、中平、下下几类,占毕付饯。求签纯属无稽。今无人相信。

三、看风水

坟地和宅基地,旧称阴阳两宅,均得请风水先生择地。富户为保持家业,宅基位置及大门方向都讲究“风水”。若大门对着大树及粪坑,门上须挂镜子,说能“避邪避煞”。房梁上贴着“姜太公在此”的红纸,墙脚下埋着“泰山石敢当”的小石碑,说是可使凶神恶煞回避。今此俗己无人相信。

四、吉凶预兆

鸡啼  黄昏鸡啼,旧时认为不祥,将会发生火灾,须用水浇鸡身。如雌鸡一啼,更认为家里要出事故,即把鸡头斩下,以示消灾。

乌鸦叫  早上,人逢乌鸦叫,视为不祥之兆,马上吐一口唾沫,并顿足痛骂:“老鸦叫,叫四方,有事别人当,无事老鸦口生疮。”或“乌老鸦,白头颈,叫两声,不要紧。”这样,认为就可以逢凶化吉。

狗哭  旧时认为狗见鬼神会哭,不吉利,宅上将会死人或者火烧,听到者忧虑重重,总要骂声“断命狗!”

眼皮跳  迷信者认为眼皮跳是祸福将临之预兆。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和“左眼跳,酒肉到;右眼跳,灾祸到”之说。

作梦  旧时认为作梦与现实相反,梦中结婚、拾钱、造房,将会遭到死人、失财、火烧等不幸;反之,便会喜事临门。

喜鹊叫  民间认为喜鹊叫是好预兆,有“喜鹊叫,客人到”和“喜鹊叫,喜事到”之谚。

蜘蛛下垂  旧时认为预示贵客将临。

指纹  愚昧者认为,指纹能断定人的资质和命运。本县曾流传过指纹歌:“一脶巧,二脶转,三脶转勿转,四脶拖棒头(乞丐),五脶富,六脶穷,七脶挑粪桶,八脶骑白马,九脶当官官,十脶做相公。”

痣  旧时说痣能表示吉凶松福,诸如:人中痣,一生不愁吃穿;眼角下痣,不吉利;下唇痣,讨饭痣。实为荒谬。
  



奉贤县志 >> 卷三十风俗志 >> 第五章迷信习俗 >> 节

--------------------------------------------------------------------------------

第三节 求神治病

         
一、扎仙

病家请巫婆及神汉为病人驱鬼治病,称“扎仙’。扎仙者一到病家,便身靠台子正中,手执一炷香,两眼无神,频打哈欠,双眼流泪,口中念念有词,胡说病情如何凶险,灾星怎样难解。病家听后,磕头许愿,恳求“大仙”消灾治病。有的巫婆及神汉懂得些中草药知识,给病人吃药后痊愈,硬说是神治好的。头桥范全堂迷信鬼神,一家连丧三命:妻患产后症,请巫婆“扎仙”,道士“退土”,结果妻亡孩死,范本人忧郁成病,轻信巫婆“前世欠债”的谬言,请道士做“还忏道场”,花去12石白米,欠下债务,病上添愁,一命归天。此种恶俗,解放后已淘汰,但有的地方仍有出现。

二、叫喜

受惊生病后,迷信者认为丢了“魂”,便招魂“入壳”,称为“叫喜”。先祭祀“五圣庙”菩萨,不急于回家;病家将病人衣着铺于客堂,一人上屋高喊某某回来,另一人在下面回答“回来哉”;家里人边喊,祭祀人边归,并捉一只蜘蛛放在病人床上,谓魂已入壳。如小孩外出归家时得病,大人抱着身披渔网的孩子,边喊边归。这种迷信活动,解放后已破除,但有时还出现。

三、谢菩萨

生了病,迷信者认为鬼作祟,故请太保登门驱鬼治病,俗称“谢菩萨”。今已废除。

四、送夜客

迷信者将草团、纸钱和饭菜等斋品送到十字路口,烧香磕头,焚化纸钱,吃掉斋饭,谓之“送鬼”;回到场角,点燃火把,跨火入门,说鬼不敢进门。此俗由来已久。清初曾羽王在《乙酉笔记》中记载,康熙二年(1663年)“巫术盛行”’“俗有‘送夜客’之说,不过饭一盂,肉一块,蛋二枚,酒一碗而已,所费约四五分。今则凭男女巫之言,用粉首汤列桌。宋三臣为乃爱之病,‘送夜客’备十二桌,与待尊客无异”。此俗现已废除。

五、夜啼郎

夜间小孩啼哭不止,迷信者以为孩子受惊失魂,于是写几张红纸,上书“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念一道,一觉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3: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山县志 >> 第三十七编民情风俗 >> 第五章陋俗 >> 节

--------------------------------------------------------------------------------

第一节 占卜

         
求签 因久病、远行或婚配等事,到庙宇求签问吉凶。焚香点烛,跪拜神前,默默通神,陈述事因和要求,将签筒不断颠簸,直至一签落地,然后按签号查阅签书,由僧尼解释凶吉祸福,上上吉利,下下则不妙。此俗已无。

卜卦 一种是“灵封”,病家找灵卦者问吉凶,根据生辰八字及生病日子,得出病者冲犯了什么鬼神,再决定送鬼、“收喜”等措施。第二种叫“起课”,有“文王课”、“六壬课”之分,由起课者焚香点烛、在鬼谷仙师像前通神念咒,同时用三个“周元”(古钱币)放在课筒中摇晃倒出,记好“字“‘符”封爻,先后6次,按八八六十四卦找到所课内容,决断吉凶祸福。第三种是“笃笤”,是太保(神汉)将羊角状的二爿和合木片,从上而下落在地上,根据木片阴阳面和指示方位,判断出当事人吉凶祸福;第四种“掐卦”,从问卦者的时辰八字结合问卦的日期、时辰,推算凶吉祸福。今均废。

算命 解放前,因久病不愈、生育、经商、建房、埋葬等疑难事,都去请算命者解答疑问。算命分为报生辰八字算命、拆字算命、称骨算命和鸟衔牌算命等多种。这些走江湖者,善于察颜观色,探讨口气,迎合问事者心理,多说好话,并说些模棱两可的“江湖诀”,使求者受骗上当。解放后一度绝迹,某些地方今又重新出现。

看相 分相面、相手两种,从五官的部位、形态和手纹的分布,用圆滑两可的语言,推测被相者的一生吉凶,骗人钱财。现已消逝。

扶乩 旧时,有疑难事情,去寺庙或善堂烧香礼拜后,由两人分扶短木棒两端,木棒中央垂直系一笔状桃枝,在沙盘上或米盘上移动,根据划出的图形(乩语)作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解答来骗人。已废。
  


第二节 求鬼拜神

         
求仙方 病人家属到庙宇中焚香求神,带回一撮香灰,给病人冲服治病。此俗一度绝迹。近年来农村少数老年妇女中,又暗暗去巫婆或附近寺庙遗址求仙方。

问师娘(巫婆) 巫婆家设香堂,病家上门“问仙”,巫婆边从病家神情、口气中探出底细,边结合平时了解的情况,装神弄鬼,编造鬼话,乘机骗取钱财。解放后信者虽少,但尚未绝迹。

问童(神汉) 病家请神位供奉堂上,请童子、太保(都是神汉)来家问神。先设香案,神汉倚壁呆坐,太保念念有词,名曰“召丧”,越念越急,童子渐渐两眼失神,手足发抖,乱蹦乱跳(谓“扎童”)。最后挺直身子倒地,太保附身问话,俗称“问老爷”。两人一问一答,实质鬼话连篇。最后病家听凭“老爷”吩咐,“献菩萨”、烧大香……弄得人财两失。此俗已绝。

冲喜 未婚夫或公婆病重,未婚妻提前过门,称“冲喜”。病人如是未婚夫,有的还要与未婚夫的姐妹举行象征性的婚礼,说是可以使病情转机。假使病人死亡,不少女子被迫终身守寡。此俗早废。

叫喜 又称“收喜”。病人发高烧神志恍惚说梦话,认为是失了“喜”(魂),先用病人常穿的衣服鞋袜,在堂屋内铺成人形,俗称“喜包”。屋檐上挂灯笼,1人焚“甲马”,1人在门口或烟囱边叫喊:“××(病人名)归来!”躲在灶后的另1人即答应:“归来了!”如此反复多次,边叫边退边寻找蜘蛛,找到后即裹在喜包内,放在病人床上,表示魂已收回。此俗已消失。

关亡 神汉、巫婆利用新丧人家希望了解死者是否还有遗言和死后情况的心情,谎称可以把亡魂召回。在烧香祷告后,神汉、巫婆佯装鬼魂附身,根据求问者的动态和心理,用喉头发音,充当亡魂和家属对话,圆滑地回答问题。万一出了漏洞,立即见风使舵地加以弥补。此俗在某些偏僻农村仍有出现。

献菩萨 病家请太保献菩萨,祈求保佑。太保根据病人地位、病家经济等情况,相机骗取钱财。病家耗资米2石到几十石。太保“作法”时,室外扯黄旗,室内设香案,壁上贴神马,供奉三牲,太保边敲小锣小鼓,边念词祝告。在献菩萨同时,病人仍要延医服药,美其名曰“外修里补”,病人侥幸转危为安,太保就说菩萨显灵;万一病人危亡,就推说“真病无药医”、“在劫难逃”等鬼话。此俗已废。

送鬼 病家经占卜或问仙,说是“家亲”或“野鬼”作祟。黄昏时分,备酒菜几样,到指定方位,焚纸锭草船,暗暗祝祷:“那里来,那里去”。斋毕即回,到家门前,干咳几声,室内有人点火把丢于地上,送者脚在火上一晃,说:“火烫脚,野鬼不上宅”。此俗尚有少数人相信。

捉鬼 久病不愈,就请道士,设坛作法,遍洒“法水”,找个小昆虫塞到瓶罐里,用棉纸固封,上画符咒,算是收住妖魔鬼怪。解放后道士改行,一度废止。

斋五圣 解放前,在古老的大树下,常有半米高的小瓦屋,内供奉杂神,称“五圣庙”。有人患病,说是“五圣老爷”作怪,便用鱼肉三牲、香烛纸锭去斋祭,祈求保佑。此俗已绝。

天告状 家属间或邻居间不和,一方认为自己受委屈,就偷偷在粪坑里撤一把糯米,向天告状。此俗已无。
  

--------------------------------------------------------------------------------

第三节 祈福

         
迎神赛会 俗称“老爷出会”。一般2~3年1次,有春、秋两期庙会。出会之日,把装金一新的泥菩萨从庙内抬出,去各村巡行,家家户户供奉香烛;善男信女和“还愿”病家接踵陪随,前有肃静、回避等硬牌鸣锣开道,扮成夜叉小鬼者手持钢叉在后,紧跟提香炉班、洋龙班、细乐班、太保,接着是16人大轿抬着泥菩萨。最后有“跟香”(许愿、还愿者)压阵,锣鼓喧天,彩旗招展。每到一处,都有人设敞棚供奉茶饭、酒菜、糕点。出会期间,有的庙场还搭台演戏,小商小贩纷纷赴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所费至巨。解放初即废。

赶天狗 逢日蚀或月蚀,俗称“野日吃家日”或“野月吃家月”,男女老幼手持脚炉盖、铜锣、面盆、铜勺等响器敲打,或燃放高升、鞭炮驱赶天狗。此俗50年代初尚有,后即废。

打醮求雨 旧时常有伏旱,当地绅商或农村头面人物,发起打醮求雨,设露天道场,请道士和尚念经拜忏,设坛祭天,肉铺断屠3天;有的地方把泥菩萨穿上蓑衣抬着游村,有的把龙王菩萨抬出来放在烈日下晒,有的士绅头戴顶子(清朝官帽),身穿袍服,脚著草鞋环镇游行,希望能感动上苍,大赐甘霖。解放后绝迹。

开关煞 旧说人生有许多关煞,过不了关就要死亡。为了顺利过关,有的等孩子16岁,就请太保“开关煞”,亲戚或邻家子女加入,称“趁过关”。“开关煞”要设酒席,要给太保酬金。现此俗已绝。

夜啼郎 婴儿晚上啼哭,说是患“夜啼症”。用红纸条写“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仁人君子念一遍,一 
发表于 2008-3-18 14: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何以有陋之称?陋俗又被谁在何时视为陋?俗既被视为陋为何人们为何不能弃之从良?其间有多少学问可做啊.
谢谢版主提供的资料.
看到\"捉野花\",想起童年时跟随大人\"捉野花\"的情景.那时当然不知那叫捉野花,更不知是陋俗.于是不由感叹,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陋了一把啊.
发表于 2010-5-21 11: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陋习”的看法

个人觉得,民间信仰的许多方面只不过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表达的方式各种各样,有许多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被逐步淘汰或者内容更新。但是有些东西很难界定它是否就是迷信。如祈福和风水,它们之中的许多方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去研究、探索。并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从今天的科学发展来看是有科学道理的,古人将这种思想充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从中产生出许多祭祀和崇拜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更何况当时的科学是不发达的时代,《黄帝内经》中的许多观点现在还非常有针对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3 15: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