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4|回复: 10

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3 15: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灣學界有很長一段時間,忽略了民間文學的重要性。雖然日據時期,日本學者對於台灣風俗與民間文學的蒐集與記錄,已經頗有成就,例如1921年日人片岡巖所編撰的《台灣風俗誌》,收錄了台灣漢族的雜念(歌謠)、大人謎、小人謎、遊戲韻文、小笑話、滑稽故事、奇事怪談等;至於台灣原住民族的民間文學部分,有1923年佐山融吉、大西吉壽所編撰的《生蕃伝說集》,1935年小川尚義、淺井惠倫編撰的《原語による台湾高砂族伝說集》收錄了大量的第一手口傳資料,這些書籍都爲台灣民間文學留下當時許多豐富的資料。但是一直到了1936年,才有第一本由台灣文人李獻璋先生所編撰的《臺灣民間文學集》出版面世。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由於種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長達四、五十年的時間,只出現婁子匡、朱介凡兩位先生所撰寫的《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這樣一本具有代表性與份量的書籍;在原住民族民間文學的部分,也只有少數像陳國鈞先生的《台灣土著社會始祖傳說》這樣的書籍,而從事原住民族研究則多集中在像李亦園先生等人類學者的關注上。真正大規模的蒐集採錄與研究工作,要到了民國70年代(1981)前後,由陳奇祿先生領導,或由中文系或外文系出身的學者,像金榮華、王秋桂、曾永義、王孝廉、李豐楙、林明德、胡萬川、陳慶浩(旅法學人)等多位學者的聯合與呼籲,或是像林衡道先生等地方耆老的呼應,才發動新一波搶救、蒐集、研究民間文學的高潮,迄今仍方興未艾;原住民族民間文學的部分則在1980年代中期由浦忠成(巴蘇亞.博伊哲努)等幾位學者陸續展開。
    這一波新的台灣民間文學研究高潮,或許可以視民國60年代(1971)的「鄉土文學論戰」為前哨。隨著鄉土意識、本土意識的逐漸抬頭,以及政治風氣的逐漸開放,對於重新認識台灣、尋找台灣本土文化的傾向也就越來越明顯。之後,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同時開始邀請學者、社會人士舉辦「民間劇場」--以系列展演、遊藝的方式,介紹傳統民俗的文藝活動。另一方面,學者也逐漸透過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補助,結合地方性文化中心,進行全面性的採集、整理工作。在這樣的努力下,目前台灣地區各地方縣市政府文化局都編輯出版有「民間文學集」,各地的地方文史工作室也陸續出現。這些前所未有的成就,確實營造出台灣地區民間文學研究的良好契機。
    從認識民間基層文化,了解社會基本構成的層面來看,民間文學確實有無法抹滅的價值。從整個文學歷史演變的過程來反省,民間文學研究確實應該與知識份子文學研究等量齊觀。「民間」出自鄉土,出自一塊共同生活、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鄉土。所以民間文學研究的成果,可以落實於鄉土文化的教育工作。但是誠如白話文運動不等於方言文學運動一樣,在肯定、留存各地白話方言之餘,共通的文化語言,共通文化根源的求索,才能關注到不同區域、不同族群的彼此感染、交融,保留其生生不息的活力,並煥發出關懷鄉土、關懷一群生活於鄉土之中所有人的熱情。也唯有如此,民間文學研究的意義,才能夠真正彰顯出來。

发表于 2005-10-14 13: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宗宪老师一上任,就点了四把火,烛照俺对台湾民俗学界的晦暗无知。
支持无限!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4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有空歡迎經常來坐坐
感謝宜家的支持
我會繼續努力
也歡迎舊雨新知多來指正賜教
发表于 2005-10-21 01: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顶了再说话...
宗宪老师,光您一人发帖,这工作量好象大了点,何不让您的学生也上来溜达溜达...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0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說是說了
我也很納悶
怎麼光是我一個人唱獨角戲
大概是魅力不夠
小弟深刻反省中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13: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多謝鹿大俠拔刀相助
不過話說回來
鹿大俠才是幕後的真正版主
應該多上來發表高見
順便教訓一下不成才的學弟
发表于 2005-10-21 18: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这里确实是一个美丽的窗口,透过海峡,看到了台湾学人的风采,也观察到台湾的民俗以及传承民俗的政策。
发表于 2005-11-1 15: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聽說以前文建會舉辦過民間劇場的活動,那是什麼活動呀?
发表于 2005-11-1 16: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台灣花蓮師院歷年碩士論文目錄:


     研究生畢業論文

編號 學年度         論文題目              研究生 指導教授
0001 89     大陸曲藝近五十年在台灣之發展 劉增鍇 楊振良
0002 89     我國傳統啟蒙教材研究—以臺灣地區為觀察重心 宋健行 林文寶
0003 89     文藝與政策—毛澤東〈延安文藝講話〉與大陸民間文學發展之關係 林修平 林嵩山
0004 89     臺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 官宥秀 曾子良
0005 89     臺灣賽德克族口傳故事研究 劉育玲 金榮華
0001 90     清代民間文學與社會慣俗之研究—以童養媳故事為中心 李宜芳 林嵩山
0002 90     多維視角的觀察—中國崇鳥文化之研究 鐘珮煖 傅錫壬
0003 90     臺灣四大奇案歷年媒體互文及異變之研究 申秀玲 劉立行
0004 90     明代寶卷中的觀音故事研究 方鄒怡 宋光宇
0005 90     民間的教育復古風—當代兒童讀經教育的理性與侷限性 洪孟君 林文寶
0006 90     臺灣客家謠諺與風教互動之研究 張慧玲 林嵩山
0007 90     魯迅‧周作人民間文學理論研究 戴嘉辰 張堂錡
0008 90     臺灣地區箭垛式人物邱罔舍‧李文古故事之比較研究 譚遠琴 葉國良
0009 90     有關三國之重要俗語探討 高皓庭 曾子良
0010 90     武夷書院文化之研究—以朱熹教育思想為中心的考察 林智偉 楊振良
0011 90     寺廟的匾聯文化—以花蓮延平王廟為核心之研究 黃慧文 林嵩山
0012 90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館藏川戲文學研究 黃嫈孌 蔡孟珍
0001 91     <舊約聖經>之人類譜系傳說--以<創世紀>之家譜記載為討論中心 嚴嘉俊  俊                                                                          楊振良
0002 91    目連戲中儒釋道三教會通的思想底蘊 簡東源 楊振良
0003 91    台閩奇案歌仔研究 黃信超 陳兆南
0004 91    台灣民間道壇咒語之研究 李憲彰 楊振良
0005 91    中國近代民間文學之發展研究(1840-1919) 周志仁 張堂錡
0006 91    近代十王信仰之研究-以《玉歷寶鈔》為探討中心 陳瑤蒨 李世偉
0007 91    戲曲表演訣諺運用之研究 蕭玉娟 蔡孟珍
0008 91   《聊齋誌異》民間童話考論 顏絹純 林文寶
0009 91    中國古典戲曲負心婚變研究 柯瑛娥 蔡孟珍
0010 91    敦煌歌辭中民俗題材之研究-以《敦煌歌辭總編》為例 林佳慧 王偉勇
0011 91    蠶馬神話與嫘祖傳說之研究 何明怡 傅錫壬
0012 91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之研究 林麗珠 李世偉
0013 91    明清長篇世情小說中的笑話研究 陳克嫻 葉國良
0014 91    十五貫故事研究 黃淑玲 楊振良
0015 91    目連救母故事中的孝道思想-以《佛說盂蘭盆經》為探討中心 鄭玉琳 林素英
0001 92    民初陶行知晏陽初教育理論與民間文學之關係研究 江明淵 楊振良
0002 92    敦煌本生故事與其石窟藝術述論 林玉龍 楊振良
0003 92    客家移民文化與俗信研究—以性別語彙所反映之原始信仰為探討中心 林惠玲 呂嵩雁
0004 92    明代以來城隍故事與信仰 孟文筠 李世偉
0005 92    梁祝故事流布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歌仔冊和歌仔戲為範圍 秦毓茹 徐亞湘
0006 92    台灣閩南歌謠與早期婦女婚姻生活之研究 黃佳蓉 林素英
0007 92    敦煌佛教民間文學之研究—以講唱文學與文化義蘊為中心 鄭名棋 黃連忠
0008 92    宗教與民間文學關係之研究 劉予臻 林嵩山
0009 92    鍾敬文民間文學理論之研究 黃國益 黃連忠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 09: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以後,邀請學者、社會人士舉辦「民間劇場」--以系列展演、遊藝的方式,介紹傳統民俗的文藝活動。當時大多是在台北的青年公園舉行,攤位包括民俗工藝、民俗小吃、戲曲表演和即席書畫等等,為台灣民俗作出非常成功的發掘與整理。之後,有中華民俗基金會的成立,繼續這方面的努力。「民間劇場」的舉辦時間,大約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前後的幾年。詳細資料還必須再查。
发表于 2005-11-16 2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台灣民間文學研究簡述

不错,题目选得不错,比较有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15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