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淇园之竹

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6 18: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看到朝大侠和爱东兄就石泰安的博士论文《格萨尔史诗和说唱艺人的研究》发表高见,我也90%地赞同。但是,从学术的连续性来讲,史诗研究中以往的一些学术经典似乎还不能全盘否定。在我看来,史诗研究似乎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研究,我知道的一些蒙古英雄史诗的研究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在史诗研究的初期,历史研究也有一些成绩,但是说实话,正如两位学兄批评的那样,他们的研究确实忽略了史诗是被艺人创作出来的和口头传承的最基本的特质。另一类是口头理论的研究,可以说作为口头传统的史诗回归到了其本位的探讨。但是,我们最近才开始更多地关注到这一点,其中朝大侠和尹虎彬诸位对口头理论的翻译介绍和学科带头功不可没,同时中国的史诗研究在口头传统的研究方面需要更多的人做实际的学术实践。我大概读了十多遍《格萨尔史诗和说唱艺人的研究》,认为这本书还是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刚接触史诗研究或者《格萨尔》学的人还是有必要认真读这本书,哪怕是批判和否定也好。就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人需要读《金枝》和《古代社会》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类学理论的发展一样,当然这个比喻可能过高地抬举了石泰安的书。《中国藏学》1996年第2期上我发过一篇书评。石泰安的屋子搭的确实是宏大,但是其根基今天看来正如朝大侠和爱东兄所说的已经经不住新的理论的推敲了。不过,石泰安当时提出来的格萨尔与狂欢国王的问题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发表于 2003-1-6 19: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龙哥指点的是,刚把书找出来翻了一下,发现这是石氏1959年出版的著作(写作时间就更早了),与同时的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那是根本无法同日而语的。
我本不研究史诗,只是因为上次受兄之邀,欲为明年11月会议贡献点力量,这才在最近几个月恶补史诗方面的知识,借了一批史诗原著在读着。另外就是上次去社科院听各位大侠宣读论文,受了些许启发。关公门前耍大刀,献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1-6 23: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大侠在恶补史诗方面的知识,小竹子却在猛查有关鲁迅的研究资料——那么多的书和资料,我简直要疯了!搞学问真是不容易,我先下去三四天,等攻完鲁迅写好论文,再与大家学习!!
发表于 2003-1-7 08: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昨天我看到了爱东兄的短信息。非常欢迎爱东兄给我们的“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讨会增光添彩。希望早日拜读大作。说明一点,我们的会议论文集字数不限制,好文章是不能用三五千字来限制的。
发表于 2003-1-8 16: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小竹子,我是新手,敢问在哪儿可以买到《口头诗学》一书。
 楼主| 发表于 2003-1-8 2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北大附近的各大书店都有,书的全名为《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8    定价23.00元
发表于 2003-1-11 12: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朝兄他演成吉思汗?那再壮的蒙古马也跑不了多远的,“一代天骄”又何以驰骋风云地穿过中亚草原呢?也许他30岁上下的时候有可能被导演看上,但极大的可能是第2~3号候选人。哈,好玩而已,对朝兄没有不恭不敬之意。不信,你问问他“策马天山”时有何感觉?
发表于 2003-1-12 00: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骑马

Sylvia, 就算蒙古马个头不够高大,而我恰巧又比较有块头,也不至于让我们的骏马跑不了多远么。在新疆骑马,有的是激动人心的感受。当然了,被狗们围追堵截的时候,也魂飞魄散,很是狼狈,心里祈祷千万不要落马。最后,还有一个细节,读历史的时候要记住,当年蒙古骑兵们远征,都要骑一匹马,带上至少一匹。体重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是矮个儿,细眼,“帝深沉有大略”!后来的演员德利戈尔身高1米8,睁怒目作威武状,显然形神皆不似。草原帝王不必非要孔武健壮。光靠臂力,哪里能够“灭国四十”?
发表于 2003-1-12 18: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我见过成吉思汗的画像,朝兄所言极是。“言归正传”:蒙古史诗里有唱英雄铁木真的吗?大概有多少部涉及到他或他旗下的英雄们呢?我不做蒙古史诗研究,只是好奇而已。
发表于 2003-1-12 18: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Sylvie真是会转移话题噢!敢问尊姓大名?
发表于 2003-1-12 2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还是“遥远的目光”看问题比较清晰。我不过是想回到正题上去嘛,小竹子发贴言说“感想”,意在讨论正经的学术问题吧。“尊姓大名”不敢当的,你不也“隐迹”到“遥远”了吗?还是那句话──

“天空没有留下翅迹,鸟儿却已经飞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 21: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Sylvie  :
高,实在是高,小竹子佩服得紧!!
发表于 2003-1-13 13: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吉思汗像

this is a portrait of the great Mongolian steppe Khan Chinghis.  
chingis2.jpg
发表于 2003-1-13 17: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考古队缘何停止探寻成吉思汗墓

成吉思汗显灵  吓跑美国考古队

    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17日报道说,蒙古民众奔走相告,成吉思汗再度显灵,使相传多少年来一直保护成吉思汗墓穴不被人发现的一道咒语发挥威力,让一个声称已找到成吉思汗墓地的美国考古队突然放弃挖掘行动并撤出蒙古。  

    这个由律师出身的黄金交易商克拉维兹投资、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伍兹率队的考古队于今年6月获得蒙古政府的许可,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东北322公里的地方,挖掘他们认为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长期以来,克拉维茨一直在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墓。目前正在筹备拍摄一部影片,描述克拉维茨长达40年的探寻过程。另外,一部记述这次挖掘工作的记录片也在筹备拍摄。克拉维茨保证,假如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将由蒙古政府保管陵墓中的所有物品。

    然而,近日来这个考古队遭遇了一连串不幸事件。  这支考古探险队发现,他们发掘的墓穴的地点由一条3公里长的墙壁保护着,墙壁中满是毒蛇。这些毒蛇到处乱窜,专找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发威,短短几天,已有好几人被蛇咬伤。另外,他们停放在山边的车辆,无缘无故地从山坡上滑落下来,翻倒在地,不能使用。  

    蒙古朝野对美国考古队极为反感。媒体指责考古队的挖掘行动惊扰了蒙古人的祖先,亵渎了他们圣洁的安息地点。蒙古百姓对考古队投以仇恨的目光,不和考古队合作。遭到这一连串打击后,美国考古队决定立即停止挖掘行动。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葬身何处

    700多年前,带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创立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究竟埋身何处?这或许是数百年来考古学上的一大悬案。由于蒙古人当时并无文字记载陵墓的确切地点,可供参考的线索也极少。而陵墓中可能埋藏着成吉思汗东征西讨从20多个王国搜刮而来的无价珍宝,这些都成为吸引私人考古队前仆后继的诱人原因。国际间搜寻成吉思汗安身之处的尝试,可说是从未间断,不管是美国富翁发起的探险之旅,或是日本考古队耗时3年利用卫星仪器进行的大规模搜索,全都无功而返。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曾统一蒙古各部,大举入侵西夏,南下攻金,灭西辽。1220年西征中亚,攻下花剌子模新都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及都城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占领呼罗珊全境,兵至克里木半岛和印度河。他征战多年,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洲的大帝国。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成吉思汗亦病死于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军中,终年65岁。手下将领遵循大汗遗命,“密不发丧”,由最忠心耿耿的将领把遗体运回故乡。赶造好陵墓后,成吉思汗遗体被深埋地下。葬后,又出动上万马匹来回奔跑,将墓地踏平,然后植木为林。随后,为首的将领命令800名士兵将造墓的1000多名工匠全部杀死,而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灭口,以防止暴露埋葬地点,使得成吉思汗的皇陵能够永远不受打扰。  

    另据传说,成吉思汗下葬后,为保密起见,除马匹踏平墓地外,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便于日后能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坟上杀死了一只驼羔,将羔血撒于其上,并派骑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长出以后,墓地与其它地方分辨不出时,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子女如想念成吉思汗,就让当时被杀驼羔的母驼作为向导,引人们前来祭拜。

    我国内蒙古已有一座“成吉思汗陵”。不过内蒙古的“成陵”是“衣冠冢”,类似于敖包(蒙古人祭祀先人的场所),并非埋葬地,只是安奉衣冠,陵墓内没有尸骨。这座“成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30里的甘德尔敖包(山岗)。陵园占地55000平方米,四周围护着红色高墙,三座相互连通为一体的蒙古包式穹庐金顶大殿巍然耸立。正殿中央是一尊高大的白玉石雕的成吉思汗坐像,后殿是寝宫,东殿内是成吉思汗的儿子与夫人的灵柩,西殿内供奉着象征成吉思汗战神身份的苏鲁定(长矛)和战刀、宝剑、马鞍等。  现今的“成陵”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到伊金霍洛旗。

        美国考古队捷足先登

    3年来,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伍兹教授率领着由美国和几位蒙古考古学者组成的考察队,专门从事寻找成吉思汗陵墓。今年4月伍兹宣布,他们可能发现了成吉思汗的埋葬地点。这个考古队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东北322公里处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镇(音译Batshireet)发现了一个由城墙环绕的墓地,里面至少包括30座没有打开过的陵墓,这些陵墓显示死者生前地位高贵。这个陵墓位于蒙俄边境附近一个偏僻的地方,古墓部分被森林覆盖,三面有围着“施舍者墙”。围墙高2.7至3.6米,总长3.2公里。

    伍兹教授说,这个发现令人激动,因为发现的地点和成吉思汗生前的重要活动有联系。伍兹表示:“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因为此处与大汗一生中其它重要事件发生的地点相近。”这个墓群和成吉思汗传说的诞生地相距不远,而且可能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大可汗的地点附近。根据初步勘探,此处约有40多个坟墓分布在低处,其中有约30多座完整无缺,其间有一条古代道路连接至高处主坟,散落四处的陶器碎片的年代,可以追溯至成吉思汗诞生的时代。不仅如此,伍兹表示,距此处50公里的地方有另外一座墓群,据估计里面埋的正是800多名被灭口的蒙古士兵。

    今年6月,伍兹一行获准开始挖掘。伍兹表示,他的考察队拿到了所有必要的许可证。为避免引起蒙古人的疑虑,伍兹称,在此据点挖掘出的所有物品,都归蒙古政府所有。几星期后,伍兹和包括3名第一流蒙古考古学家在内的考察队报告了一些奇妙的发现。  伍兹说:“我们往下挖掘,碰到了一层石板,石板下面是弯曲的甬道,其中大部份是弯向西方。我们因此而认为,这些洼地并非我们以前所想的墓地,而是举行献祭仪式的场所。有一次,我们在甬道中发现了人的遗骸,但在甬道里面和周围更多发现的是动物遗骨。”  

    伍兹说:“这个地方有些神秘莫测。成吉思汗父亲也是在这一带活动,他的名气不如他的儿子那样大。除非我们进行更多的挖掘工作,否则我们将一无所知。”  

        蒙古朝野坚决反对挖掘祖先陵墓

    蒙古国对考古活动有严格的规定。因为蒙古人深信死者的尸骨不应受到打扰。今年7月,蒙古前总理宾巴苏伦来到挖掘现场参观,认为挖掘工作是对圣地的亵渎,并对此感到震惊。宾巴苏伦在写给蒙古总统的信中说,汽车碾过圣地,而且建筑物距离"施舍者墙"太近了。他说,古人的遗骨受到亵渎,因为它们被放在盆子里,事先没有经过任何仪式。宾巴苏伦还担心,美国投资者支持挖掘工作是出于商业利益,希望找到成吉思汗的宝藏。他敦促蒙古总统把考古学者逐出那个地方,并把那里变成保护区。

    当地报纸刊登了这封信,很多蒙古人感到愤怒。按照传统观念,  蒙古人认为,挖掘土地会带来坏运气,而触动祖先的坟墓会毁灭他的灵魂。由于成吉思汗被视为蒙古之父,他的精神受到顶礼膜拜,因此情况就更加敏感了。摄影师乌尔兹托赫看到挖掘地点的照片后,感到非常不安。他说:“我觉得,那里看上去像是遭到战火蹂躏。你可以想象,当初人们在修建这些皇陵时,尽最大努力表达敬意,让它们不被人发现,看上去显得自然。但是,如果后来人们到这里毁坏它们,事情就非常糟糕了。”  

    不久,当地政府勒令考古队停止挖掘并撤出那个地区。主要投资者克拉维茨伍兹不得不宣布停止考察活动,以避免发生进一步冲突。蒙古政府官员视察了这个地区,蒙古国家安全委员会将就有关问题进行辩论。美国考古学家们已启程返回美国,他们不知道将来能否获准再来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墓。  (人民网华盛顿8月24日电)
 楼主| 发表于 2003-1-14 13: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感于“东方史诗传统与西方史诗研究”的讲座

爪哇堂 于 2003-1-13 17:21 写道:
成吉思汗显灵  吓跑美国考古队

    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17日报道说,蒙古民众奔走相告,成吉思汗再度显灵,使相传多少年来一直保护成吉思汗墓穴不被人发现的一道咒语发挥威力,让一个声称已找到成吉思汗墓地的?......
确实够拍一部电影,只讲成吉思汗墓地的建成经过就够一部可以超过《英雄》的电影了——光为建造墓地并守密就死了1800人,真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朽的人物,不朽的传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18 11: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