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7|回复: 2

“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0 02: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源:北京大学 “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国际研讨会组委会

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学社将于2003年10月24-26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主题为“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目的:

召开此次学术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国学者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当代世界文化问题的讨论。20世纪90年代,世界文化问题日益凸显。1995年联合国与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表了“文化与发展问题世界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Culture and Development,1992年根据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成立)编写的报告《我们创造性的多样性》(Our Creative Diversity);1998年11月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世界文化报告1998:文化、创新与市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正式就世界文化以及文化与发展关系发表的报告;2000年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第二份《世界文化报告2000: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这三份报告均由来自五大洲十多个学科的专家分别历时两年完成,具有跨国家、跨学科的特点;都力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世界文化进行深入和科学的分析,阐述文化与发展的关系;并为各国政府制定文化与发展政策提供根据和基础,为各国学者探讨新国际环境下的世界文化问题提供参考。
中国学者关注到这一动态,不仅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两份《世界文化报告》的中文版,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报告忽视了中国学者对当今世界文化的观点。中国有着悠久文化和文明,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这种忽略很显然不利于全面地和务实地认识当今世界文化与发展的格局。
因而,组织中国学者借鉴各国学者的研究,通过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文化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多维角度,参与对当代世界文化探讨,在世界范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显得特别重要。

会议主题:

会议的主题是东亚视角下的当代世界文化问题,与会者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撰写论文。会议的子题目(仅供参考)为:
 1、世界文化与东亚文化
 2、文化政策与文化发展
 3、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
 4、文化的多样性
 5、新媒体与文化知识
 6、人口增长与文化环境
我们计划本次会议以国内的哈佛—燕京学者为主,并邀请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专家、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的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人士参加,希望能把它办成国内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产生有份量的论文。
现已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定,研讨会的论文经论文评审组精选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组织者力争部分论文能以英文在国外发表。使此次学术研讨会能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中国学者就世界文化问题走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术论坛创造条件。

会议组织及计划: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
邀请人员:哈佛—燕京学社代表、中国哈佛—燕京学者(北大扩大到的哈佛学者)、国内外知名学者、东亚各国的哈佛—燕京学者、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的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人士。

会议组委会:
主任:吴志攀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哈佛校友会会长)
   杜维明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
副主任:牛大勇、郑晓瑛、关世杰、邱泽奇
秘书长:关世杰(兼)、苏珊•阿尔泼特(Susan Alpert, 哈佛—燕京学社副社长)

论文评审委员会:
主任:吴志攀、杜维明
委员:乐黛云、齐文颖、牛大勇、郑晓瑛、陈来、马戎、朱苏力、程朝翔、孙祁祥、邱泽奇、陈向明、关世杰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0 03: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

附:《世界文化报告1998》目录
来源:北京大学 “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国际研讨会组委会

第一部分 文化与经济发展
引言
第1章 文化与经济发展  J. 莫汉·拉奥(J.  Mohan Rao)
    · 亚洲金融混乱之展望  路易斯·埃默赖(Louis Emmerij )
     · 雇用童工的问题  J. 莫汉·拉奥(J.Mohan Rao)
     · 欧洲及其它地区出生率的下降  J. 莫汉·拉奥(J.Mohan Rao)
     · 亚洲价值观与经济增长  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
第二部分 全球的社会文化进程
引言
第2章 平等而不同     阿兰·图雷纳 (Alain Touraine)
     · “我不卖面包,只卖酵母……”-----引自乌纳穆诺(Miguel de Unamono)  吉
塞拉·哈
         利米(Gisèle Halimi)
第3章 文化的可能性     罗伯特·博罗夫斯基(Robert Borofsky)
     · 当地人中的全球人 安-贝琳达· S. 普赖斯(Ann- Belinda S. Preis)
      · “Convivencia":和谐共处的目标  洛德斯·阿里斯佩 (Lourdes Arizpe)
第4章 文化权利和土著人:萨米经历   奥勒·亨里克·马加 (Ole Henrik Magga)
第5章 文化和土著权利   亨里特·拉斯穆森(Henriette Rasmussen)
                      英厄·肖耶斯列夫 (Inger Sjoerslev)
第6章 文化和可持续性 梅利莎·A. 利奇(Melissa A. Leach)
   · 西非的森林 梅利莎·A. 利奇
    · 喜玛拉雅山脉的环境退化 梅利莎·A. 利奇
    · 人口增长,可持续发展和环境  谢尔盖耶 ·卡皮察(Sergey Kapitza)
第7章 城市、文化和全球化  伊丽莎白·热兰 (Elizabeth Jelin)
    · 城市化和全球化  罗福全(Fu-Chen Lo), 杨汝万 (Yue-Man Yeung)
     · 莫斯塔尔古桥的破坏  阿泽戴恩·贝沙乌什(Azzeddine Beschaouch)
     · 地区民主的一个实例:巴西阿雷格里港的“参与预算”   伊丽莎白·热兰
第8章 文化与民主  亚当·普热沃尔斯基(Adam Przeworkski)
    · 民主化和南非宪法中的妇女权益:对非洲习惯法的挑战 罗纳德·坦达班图·恩
拉坡
         (Ronald Thandabantu Nhlapo)
第9章 文化、道德与全球化  约罗·K. 法勒(Yoro K. Fall)
第三部分 创造性、市场与文化政策
引言
第10章 全球化处境中的文化政策选择 内斯托尔·加西亚·坎西利尼(Néstor Garcia

        Canclini)
      · 苏联之后俄罗斯的文化政策  尼古拉·阿纳斯塔西耶夫(Nickolay Anastasy
ev)
       · 日本的文化政策  渡边通弘(Michihiro Watanabe)
       ·“文化是关于有个前途”文化与发展欧洲任务组(欧洲议会)
第11章 全球的创作性与艺术    凯瑟琳·R. 斯廷普森(Catharine R. Stimpson)
                           霍米·薄哈薄哈(Homi Bhabha)
第12章 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中音乐的作用  戴维·思罗斯比(David Throsby)
     · 世界音乐:文化的重新设置  马丁·D. 罗伯茨(Martin D. Roberts)
第13章 在信息社会版权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米拉格罗斯·德尔科拉尔(Milagros
del
         Corra)萨拉赫·阿巴达(Salah Abada)
第14章 文化遗产之国际标准  林德·V. 普罗特
     · 从非洲的角度看国际标准  佛勒因·夏侬 (Folarin Shyllon)
第15章  遗产与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文化要什么样的文化内容? 伊莎贝尔·万松(Isa
ablle
          Vinson)
     · 少数民族的遗产:网络应优先考虑的问题   伊莎贝尔·万松
     ·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伦理  菲利普·凯奥(Philppe Quéan)
第四部分 民意与全球伦理
引言
第16章 民意与全球伦理:现存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研究  阿德里安·范德斯特依(Adria
an
        Van der Staay)
      · 探索共同的价值观   金丽寿(Yersu Kim)
第五部分 方法论: 构建文化标识
引言
第17章 文化、自由和独立  阿玛塔·森(Amartya Sen)
第18章 衡量文化对人类幸福的贡献:发展之文化标识 特里·麦金利(Terry McKinley

第19章 人类幸福的文化标识:概念问题  普拉桑塔·帕坦尼克(Prasanta Pattanaik)

     · 发达的数据系统中的文化数据(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巴里·海登(Barry Hayd
on)
第六部分 政策内涵
重塑文化政策
第七部分 统计表与文化标识
测量文化:展望与局限   列奥·戈德斯通(Leo Goldstone)
统计表和文化标识目录
统计表
文化指示物的资料来源及索引
《世界文化报告2000》
第一部分:文化的多样性、冲突和多元共存
第一章  文化的多样性、冲突和多元共存  洛德斯·阿里斯佩(Lourdes Arizpe),伊
丽莎白·热兰(Elizabeth Jelin),J. 莫汉·拉奥( J. Mohan Rao),保罗·斯特里
特恩 (Paul Streeten)
        · 哥伦比亚的个案研究:遵从自然  阿图罗·埃斯科巴 (Arturo Escobar)
         · 转变时期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冲突  瓦列里·季什科夫(Valery A. Tishkov
)
         · 文化原教旨主义  威瑞纳·斯特尔科(Verena Stolcke)
         · 在多元社会中界定“好”的问题  安德列亚斯·弗罗斯达尔(Andreas Fo
llesdal)
         · 妇女反对暴力的位置策略  温迪·哈考特(Wendy Harcourt)
第二部分 当前的争论
引  言  路易斯·埃默赖 (Louis Emmerij)
第二章  再分配,承认和参与:寻求综合的公正  南希·弗雷泽(Nancy Fraser)
第三章  全球化、不平等和社会投资型国家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第四章    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埃利·科昂 (Elie Cohen)
        · 美国贸易政策与文化:未来战略  威廉 ·S. 默金(Williams S. Merkin)
        · 文化多样性与国际贸易规章  伊万·伯尼尔(Ivan Bernier)
        · 多边投资协定:文化战争的开端?  吉奥马尔·阿隆索·卡诺(Guiomar Al
onso Cano)
        · 非洲电影制作的动态  姆拜伊·沙姆(Mbye Cham)
        · 国家电影中的文化多样性  路易·阿蒂加斯·德·夸德拉斯(Lluis Artiga
s De Quadras)
第五章  勇气的文化:约赛夫·沙赫纳访谈录
        · 全球化的委婉语  萨比纳·贝尔曼(Sabina Berman)
        · 新千年的演员  巩俐
第六章  文化与贫穷  鲁道夫·斯塔文哈根(Rodolfo Stavenhagen)
        · 尊重本土创造的文化多样性  约旦公主 巴斯玛·宾特·塔拉(HRH Princes
s Basma Bint Talal)/( )
第七章       可持续多元共存和未来归属问题  阿尔琼·阿布杜莱(Arjun Appadurai)
,卡捷琳
      娜·斯泰诺(Katerina Stenou)
        · 欧洲——文化特例  安特宁·J. 列姆(Antonin J. Liehm)
        · 身为印度人已然拥有多样文化  玛利卡·萨拉布艾(Mallika Sarabhai)
第三部分 文化政策和文化遗产
前言  大卫·思罗斯比(David Throsby)
第八章       为过去付费:文化遗产经济学  阿尔若·克拉梅尔(Arjo klamer),大
卫·思罗斯
         比(David Throsby)
        · 遗产保护和城镇再发展:长滨的案例  桓内惠美子(Emiko kakiuchi)
        · 给无价之宝非斯的梅迪纳估价  保拉?阿戈斯蒂尼(Paola Agostini)
        · 文物保护和发展的社区动员问题  理查德?A. 恩格尔哈特(Richard A. En
gelhardt)
第九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行动概要  穆尼尔?布彻奈基(Mo
unir
       Bouchenaki)
        · 对濒危文化遗产的新倡议和筹款计划  希尔斯廷?塞克勒(Kirstin Sechler
)
        · 意大利的文化遗产风险地图  卡拉?博多(Carla Bodo),安娜丽莎?奇切尔
基亚(Annalisa
Cicerchia)
第十章   文化遗产概念的新发展对《世界遗产公约》的影响  劳伦特·莱威·施特劳斯

     (Laurent Lévi-Strauss)
        · 定义“无形遗产”的概念:挑战和前景  林德尔·普罗特(Lyndel Prott)

        · 真实性概念的更新  劳伦特·莱威·施特劳斯
第十 一章 在全球化社会中遗产的保存和价值  兰德尔·梅森(RANDALL MASON),玛尔
塔·德·拉·托尔  (MARTA DE LA TORRE)
        · 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激励措施  川田淳佑 (Junzo Kawada)
        · 无形文化遗产:新的保护措施  爱川纪子 (Noriko Aikawa)
第四部分   新媒体与文化知识
前言  伊沙贝尔·万松(Isabelle Vinson)
第十二章 利用信息技术保护和维系文化遗产:数字集体  玛丽塔·彼得森·霍兰(Maur
ita
     Peterson Holland),卡里·R. 史密斯(Kari R. Smith)
        ·  赛博空间里的散居网络  卡里姆·H.卡里姆(Karim H. Karim)
       · 非洲阿拉伯国家需要自我表达塔希尔·希卡奥(Tahar Chikhaoui)
       · 妇女:阿拉伯世界中地方实践主义与全工资球实践主义之间的电子十字路口
拉米斯·阿尔舍尼
           (Lamis Alshejni)
       · 通过新媒体促进公民社会的实践主义  乔治·尤迪塞( George Yǘdice)
第十三章   信息社会中的博物馆战略  皮埃尔·库拉尔(Pierre Coural)
       · 主动学习  兰吉特·马库尼(Ranjit Makkuni)
       · 真实的渠道?网络上的性别参与和文化舒适区  凯瑟琳·W. 格塔奥(Kather
ine W. Getao)
       · 因特网:不是书籍的挽歌  阿尔瓦罗·加尔松(Alvaro Garzon)
       · 南部的网络文化政策  埃卢瓦萨·布阿尔克·德·奥兰达(Heloisa Buarque
de Hollanda)
第五部分 国际民意与民族认同
前言  阿德里安·范德斯特依(Adriaan van der Staa)
第十四章  国际民意与民族认同:对现存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研究 若斯·W. 贝克尔(Jos
W. Becker)
         · 快乐  罗伯特·M. 武斯特(Robert M. Worcester)
       · 变化中的欧洲女性角色  罗伯特·M. 武斯特(Robert M. Worcester)
       · 亚洲的变化  若斯·W. 贝克尔(Jos W. Becker)
第六部分  文化的测量:国内与国际实践/(  )
前言  列奥·戈德斯通(Leo Goldstone)
第十五章 加拿大国家文化统计项目:二十五年的发展历程 保罗·麦克菲(Paul McPhie
) 注 解提供者:迈克尔·G. 杜兰德,约翰·C. 戈登,约翰·富特(Michel G. Durand
, John J. Gordon and John Foote)
第十六章  菲律宾文化数据的统计方法  热姆·C.拉亚(Jaime C. Laya)
         · 文化统计与贫困  列奥·戈德斯通(Leo Goldstone)
第十七章  面向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统计和指标系统:意大利的经验 保罗·加龙纳(Paol
o
        Garonna)
第十八章  文化和统计:法国经验之一瞥  保罗·托利拉(Paul Tolila)
        · 译著索引光盘:一种分析工具  西尔维·伯塞(Sylvie Bosser)
第十九章  探索文化和发展的指标:进展和建议 福田佐纪子·帕尔(Sakiko Fukuda Pa
rr)
        · 将预期寿命视做一个综合概念保罗·斯特里顿(Paul Streeten)
第七部分 统计表与文化标识 列奥·戈德斯通(Leo Goldstone)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0 03: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世杰译著: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世界文化报告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2、《跨文化传播学:东方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3、《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4、《文化的冲突与共融》,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5、《跨文化管理教程》,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世界文化报告20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5 11: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