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游在民间

华中师范大学导师介绍之陈建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 14: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田兆元 于 2010-3-3 11:15 发表
不过,陈老师也不出来回应一下弟子们和粉丝们的热情,有耍大牌的嫌疑啊

哈哈哈,田老师误会他了,他自从辞掉副院长职务之后,埋头在教研室搞学术。正月十一我刚到学校去找他要照片的时候,他已经在教研室看书了,据说一个寒假大多时间都是在教研室度过的,他饶有兴致地跟我说他在湖北民间文学圈的问题上又有了一些新发现,做了不少事情。现在他很少上网了,这些事情都由我们来做了,呵呵呵
发表于 2010-3-3 14: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林安宁 于 2010-3-3 13:18 发表
作为陈老师的学生,平时挺怕他的。看了以上的展示,再次明白陈老师不是神,是最可爱的人呀。

我们就闹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硕士生都不怕他,你们几个博士生,自己还是老师,怎么都那么怕他啊?
发表于 2010-3-3 15: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田兆元 于 2010-3-3 11:15 发表
不过,陈老师也不出来回应一下弟子们和粉丝们的热情,有耍大牌的嫌疑啊

大牌可不是耍的,人家那是真大牌。
发表于 2010-3-3 15: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猫快跑咯 于 2010-3-3 14:46 发表

哈哈哈,田老师误会他了,他自从辞掉副院长职务之后,埋头在教研室搞学术。正月十一我刚到学校去找他要照片的时候,他已经在教研室看书了。 ...

难怪我上次借给他的那箱金庸作品集,至今也没还给我。
发表于 2010-3-3 15: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施爱东 的帖子

陈老师总说,这几年搞行政把学术给耽误了,都是在啃老本,再不好好看看书做做研究,都跟不上学术发展了。
我们每每提到施老师,他总说施爱东真的是个很聪明的人。
发表于 2010-3-3 15: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3-3 15:39 发表

难怪我上次借给他的那箱金庸作品集,至今也没还给我。


哈哈哈,金庸迷果然对自己的宝贝念念不忘,估计是他忘记了,我提醒提醒他。
发表于 2010-3-3 16: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3-3 15:39 发表

难怪我上次借给他的那箱金庸作品集,至今也没还给我。


天啊,你们藏有一箱子“金庸小说”!

看来现在时代真是在进步啊,没想到已经出现陈、施两位老师都看过这种书了。

[ 本帖最后由 常彬 于 2010-3-3 16:42 编辑 ]
发表于 2010-3-3 16: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猫快跑咯 于 2010-3-3 14:38 发表

那是在跟桑俊师姐的女儿比赛翻跟头,据说还是连翻



陈老师真是一位不仅在学术上身怀绝技,而且在生活中也如此具有特色的人,在陈老师帐下真是幸运。
发表于 2010-3-3 18: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调把学术与艺术结合起来,是陈老师最近十年来的教学观念与学术理念。
很多次去他家,都发现他的客厅墙壁上挂着一些山歌曲谱呢……
我后来想:民间文学的许多作品,正是在艺术层面上被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学习者,为什么总只关注其意义而不关注其生活本色呢?
所以,回归五四,在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中极其深刻地说到了两个目的:
一是学术的;
一是艺术的。
我们对学术很难抵达现代中国学人的高度,其实一个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是将二者太割裂,或者说,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尽量地取其简巧,尽量地只知其一即可。
这个意义上,陈老师可谓是现代中国民间文学的真传人了!
发表于 2010-3-3 18: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猫快跑咯 于 2010-3-3 15:49 发表
我们每每提到施老师,他总说施爱东真的是个很聪明的人。

请代我谢谢陈老师的抬爱,告诉他,那箱金庸小说可以不还了。
发表于 2010-3-3 18: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建宪,湖北麻城人,1954年生,现任职于华中师范大学。

陈建宪是刘守华的掌门大弟子,虽得刘守华真传,却又另辟蹊径,别有刀法。

陈建宪早期的故事研究基本沿袭了丁乃通的比较研究方法,如《从淫荡的蛇妖到爱与美的化身——论东西方<白蛇传>中人物形象的演化》《论中国天鹅仙女故事的类型》《温柔的人有福了——“好客得报”母题比较研究》等,期间还曾译介过丁乃通的研究成果。

1990年代以后,也曾尝试过多种西学方法,如《<白水素女>:性禁忌与偷窥心理》《神话的权力——从福柯理论看神话中的乱伦母题》《话语狂欢背后的生灵叹息——从晓苏<苦笑记>看民间性幽默艺术》等。

但他终于放弃了这些繁复的理论,有意消解了故事、传说、神话之间的界限,将故事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自然地运用到神话研究当中,以1996年发表《中国洪水神话的类型与分布——对433篇异文的初步宏观分析》为标志,陈建宪逐渐淡出故事研究,把主要的学术精力都投放在洪水神话的专题研究中,成为一名“洪水专家”。
发表于 2010-3-4 15: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见陈老师是在本科时一门《文化学概论》的课堂上。上课之前就想,能教“文化学”的当然长得也很有文化,怎么说至少也是个白胡子的老爷爷吧!铃声一响,一个带着时尚帽子的“大伯”走进了教室,顿时全场哗然一片。“大伯”满脸笑容,个头不高,却也别具风味,慢慢悠悠地做完了自我介绍,便开始和大家侃起了文化。亲切、和蔼,这是我对“陈伯伯”的第一印象。
    研究生时期又修了陈老师的《神话学》相关的几门课程,让我们见识到了博学深刻、头脑开放的“陈伯伯”。陈老师提出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观念着实让我震撼。很多人为了功利性很强的目的报考研究生,而学习过程中又丝毫没有享受到乐趣,纵贯三年研究生生活,只有绵绵不绝的痛苦之感,实在是遗憾。如果学习能够多一些求知、多一些单纯,那么非但不会痛苦,对于自身也是很有好处的。所以,“陈伯伯”平时又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有一个学期,他就专门以读书会的形式开了一门《民间文学文本解读》的课,每个同学都分到不同的任务,然后每节课由同学先讲,然后大家讨论,老师点评。在这种开放活泼的课堂形式之下,每位同学都很用心地去读书,准备,既增长学识,加强专业素养,又锻炼了讲演的口才与胆量,真是一石多鸟!正是通过这门课,我们对中外民间文学的经典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就我本人来说,我对于自己的主讲内容埃及神话、历史、民俗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获益良多,真正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点子多,这也是“陈伯伯”令众人倾倒的一点。他是“大叔”级的长辈,但和我们之间却毫无代沟,其思想之新潮,头脑之开放,金点子之多,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不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凡有疑难杂症,只要求医于“陈伯伯”,必定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发表于 2010-3-4 18: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也是“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的发起人之一,眼看着这么多学生在这里为您唱颂歌,难道就不能出来跟大家打个招呼吗?
发表于 2010-3-4 18: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桑老师的导师是陈老师,我原来还不知道也,华中师大真的让很多人爱上了民间文学,且走上研究民间文学的道儿
发表于 2010-3-4 23: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当时是本科选了陈老师的“文化学概论”,这个讲话不紧不慢却把课讲的很有味道的老师让我对“文化学”有了模模糊糊的喜欢,后来也很幸运地到了他的门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4-28 18: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