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92|回复: 11

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1-19 18: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演武场好象太冷清了,高手都不上阵,在下就先上来献丑,舞弄两下。
附件里是在下上半年写的一篇文章,刚刚发表在《民俗研究》2002/3,请各位多多批评。

神话还原.doc

73.22 KB

发表于 2002-11-19 23: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

好不容易看完了……
探源的工作确实很难做……
最近,我读福克纳的《the Sound and the  Fury》时,对Quentin与妹妹Caddy的乱伦非常不解(Quentin在哈佛读大学时为此投河自尽)。实际上,白痴Benjy与姐姐Caddy之间也说不清道不明。由此,我想到中国的神话以及美洲的神话中都有兄妹成婚的记载,那兄妹成婚的神话是否反映了人们思维中的一种潜意识,以至于这种潜意识在现在会导致乱伦……(当然,这是题外话)
发表于 2002-11-20 23: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而不立

没有首尾。
我倒是想问问你,中原的伏羲、女娲神话多是抟土造人或兄妹婚配产生后代和抟土造人相结合,你怎么就猜原型是抟土造人,后来揉进了兄妹婚配产生后代的情节呢?为什么不是原型为兄妹婚配产生后代,后来在口头流传中剔除了有乱伦意味的情节(那可意味着他们都是乱伦产生的后代啊!),用抟土造人代替或揉进了抟土造人的情节?
这不是我的看法,是说你为什么这样想而不那样想?
发表于 2002-11-21 19: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

嘿:
斑竹,说到神话还原,我寄给你的《格林童话》收到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2 00: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人家

小人家肯垂顾赐教,在下是很感觉荣幸的,所以不免狡辩几句——
1、关于“破而不立”。本文只在于破,不是不想立,是根本不知道怎么“立”,这是需要大家共同上下求索的,我只是对于现有的这一种求索的结果不太满意,提示其中的典型误差和应该注意的一些规则而已。
2、关于“没有首尾”。我没明白是什么意思,请再说详细些。
3、关于中原造人神话两种说法的个人选择。首先要说明,这在文中只是一种感觉性的猜测,未经严密论证。我猜测的依据是,从现有比较可靠的文字记录来看,女娲抟土造人有悠久、丰富的记载,而兄妹婚在中原文明中的文字出现在六朝以后,所以我倾向于认为那是异质文化的介入。没有证据证明这样一种在伦理上显然较为原始的叙事形态是在中原文明中一直延续却直到这个时候才忽然冒出来的。
发表于 2002-11-22 00: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可以接受。

我不敢去动神话和神话研究,没那个功力,只好在老兄踩了一脚以后,跟着戳一指头。没有首尾是说光起了个破的头,不立一立收收尾。当然这是我一贯的胡搅蛮缠,老兄忘了就是。
我问这个问题,就是希望你解释解释。可能是我没仔细看,没有这个解释,只有一个结论,就和你批的那些差不多了。
发表于 2002-11-25 12: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

陈泳超先生《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读后

1.早该有人将民俗学界、神话学界对人类学田野研究概念的误解和滥用好好清算一下了,此文来得及时,打得稳、准、狠,伏羲、女娲神话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成功”的典范,好几代人都在上面添砖加瓦,俨然一座七宝楼台,现在让陈兄拆得七零八落,痛快。

2.神话来自邃古,保存到现在的只是只鳞片爪,残篇断简,而要理解这些片断的意义,就必须重建其所在的整体系统,重建这个系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传统文人是将之纳入正统的三皇五帝系统中,其功夫主要是考据,这被现代学者称为神话的“历史化”,现代文人既然缺乏古人的文献功夫,没有了钻故纸堆的耐心,正好又从西方传来了人类学,人类学就成了现代学者横渡岁月鸿沟、重返邃古之初的方舟。

3.可是,要证明现代田野考察所发现的口传神话是原始的,朴素的,必须证明在其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其讲述人和流传人从来没有读过或听说过古书中记载的此类故事,我想这是不可能证明的。而我倒宁愿相信,那是从书上看来的,想想那些数千年来游走在中国城乡中的的说书艺人吧,他们确确实实在“说”“书”。当一个现代口传文本与古书中的记载越相像,我们对它的田野可靠性也越应存有戒心,因为它越有可能是从书上看来的。

4.在中国这样的一片强调诗书传家的文明故土,如果相信还能发现纯朴的未经文字“玷污”的田野,那可真是太天真了,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也生活于前人的教化和故事中,这两个世界早已水乳交融地结合到了一起,大地早已被书上的教化和故事赋义和命名了。举一个例子,清人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讲的,说泰山脚下有个地方叫老虎洞,当地人说孔子当年就是在这里遇到了被老虎吃掉儿子的妇人,才讲出了“苛政猛于虎”的名句。先有“老虎洞”还是先有“苛政猛于虎”,还用说吗?再讲一个故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一年过年回老家,除夕日,看老母亲辛辛苦苦地向列祖列宗神位上贡,我说了句:凑合一下就是了,反正他们又不知道。老母亲说了句:“敬神如神在,不敬是泥块。”听罢此言,吓了一跳,这不是孔夫子“祭如在”的遗训吗?我总不该相信是当年孔老夫子从我母亲的母亲的母亲……那里听说这个道理的吧?

5.田野材料不是不能用,问题是怎么用,这正是民俗学、神话学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因为,民俗学和神话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确实是“礼失求诸野”,现代民间口承文本对于古代文本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像现在许多民俗学科从业者所相信的那样,通过田野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一个较之古代文本更完整更原始的口传版本,也就是“善本”,从而用它代替或“校点”古代文本,而主要是在于通过对民间口传语境、文体、修辞、流传、接受等等情况的整体把握,重建我们理解古代类似文本的语境。

6.陈兄的观点我是赞同的,只是有一点,下手未免狠了点,你把前人的七宝楼台打个七零八落,不能就这样算完了,得建一座新庙,给伏羲、女娲找个住处,别让两位尊神成了孤神野鬼。

[ 本帖由 温柔地思想 于 2002-11-25 12:50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5 2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

感谢温柔兄的鼓励。
最后一点批评,与小人家(还有一些私下的朋友交谈)的意见一致,我现在的意思是:非不为也,不能也。到底说人容易自己做就难了。而且正如温柔兄前一个主题里所言,我比较倾向于做衍生,不太擅长做探源。不过以后我会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并做些努力,到时候再请诸君批判。
发表于 2002-11-26 17: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

   刚刚读完CYC兄的这篇学理分析,很有道理,C兄有很强的思辨能力。
   其实,上古神话根本就是不可复原的,不是说CYC把“前人的七宝楼台打个七零八落”,而是前人本来就不曾存在过七宝楼台。
   正如顾颉刚、闻一多诸先生所指出过的,所谓的汉民族,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复合,流传在各地各部族的神话本来就不在一个系统,后世又多有曲解和误读,流传过程以及文人记录过程中的变异就更不用说了,根据这样的片断要去复原一个完整的神话系统本来就是烧了开水煮龙肉。我相信,即使是   我们生活在与周公同一时代,我们也没有可能整合出一个完满的系统来,何况是今天的芮公。
   从学理的角度来说,我也非常同意温柔兄的第三、四两条意见。田野材料在什么地方可以使用?在什么程度上可以相信?必须有什么样的可操作方法来处理田野资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而况还存在一个假冒伪劣的田野材料的问题。
   还有,如温柔兄指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只有“田野——文本”这样一条途径?而不是“文本——田野”?事实上,民间对文本的认同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如果涉及到信仰问题,汉族各地的神灵没有不经统治阶级诏封污染的,而这些,都不是人类学家们所关注的,他们的工作是用中国的材料去填充外国的理论。正如吕老大所言:“使本土材料由此丧失了参与修葺普遍性理论的机会,并且以无语境“纯文本”的建构掩盖了其真正的当代学术语境”
发表于 2002-11-26 21: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课的时候琢磨了好久

突然发现我以为民俗学是干什么的。
民俗学,恐怕是一个民族自我认识的学问。在这点上看,师兄说民俗学是一门国学,我就得点头称是了。
只是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还原神话呢?
另外,我还琢磨着,说汉族是个民族集团,恐怕会更准确。我还打算把这个写到我的学年论文里去。
恳请各位高手砸砖,千万不要不理我。
发表于 2003-3-16 00: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

温柔地思想 于 2002-11-25 12:49 写道:现代民间口承文本对于古代文本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像现在许多民俗学科从业者所相信的那样,通过田野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一个较之古代文本更完整更原始的口传版本,也就是“善本”,从而用它代替或“校点”古代文本,而主要是在于通过对民间口传语境、文体、修辞、流传、接受等等情况的整体把握,重建我们理解古代类似文本的语境。
温柔老师说的是一种路径,而小竹子更关注的是神话中所包含的渗透到民众心灵深处的观念,这种观念必然会影响深广,即使神话消失了,它也会在其它的民俗事象中得到体现——神话可以消亡,但这种观念与深层心理结构却难以消亡。说白了,这是一种共时的眼光,而并非历时的探源的目光。其实,二者都是想建立一种体系,并且都有一定的缺陷,但在探源工作已经被国外的学术界抛弃百年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重蹈覆辙。当然,研究神话的本质和功能也是臆测的成份居多,也需要仔细慎重的检查与论述,但这种研究方法毕竟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方天地,让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另外一个层次与侧面,启迪了我们另一些思维……
最后,还是引用马克思他老人家的一句话——“意识都是自欺的”。
不论共时还是历时,都只是我们观念与意识中的东西,我们只能想方设法让研究结果无限接近我们所谓的“真实”,但什么又是“真实”?“真实”本身就是主观臆定的,只要有人认为其是“真实”的并虔诚的相信它,这就够了,即使找到了源头与原型又如何呢?况且所谓的原型根本就不存在……
发表于 2003-3-16 11: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

结合传说,文献,文物的三重论证法是目前我们研究神话的最佳的选择,也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法。问题是我们有了最好最锋利的一把刀子,那要拿它去宰什么呢?是杀鸡还是杀熊等等,这都是我们的一种选择。小竹子的困惑是,为什么不拿刀子出去杀老虎、豹子之类的猛兽却在家里杀鸡?神话复原是我们追求完美、追求统一的心理在研究神话时的体现,对于一则神话我们总是想找到它的本源、它的历史演变过程,我们总想为它验明正身,论证它就是最本初的、最真实的等等,好像认祖归宗一样,有谁能告诉小竹子,这是为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2 09: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