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5|回复: 15

【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 20: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世界汉学论丛  

作者:(美)施坚雅编//叶光庭等译 出版社:中华书局  
类别:社科总论  ISBN:710102324X
开本:32开  页数:832  
出版日期:2000-12-01 第1版 第2次印刷



本书是一本以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发展基本情况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是综合性历史研究领域内的初期成果,全书分历史上的城市、空间的城市、作为社会体系的城市三编详细叙述了各国学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2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有关近年中国明清与近代城市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2005-04-12    定宜庄    原载《中日古代城市研究》,中国经济史论坛扫校    点击: 1515


有关近年中国明清与近代城市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定宜庄





城市虽然早在约一万年前就已出现,但今天最普遍的城市形式,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第一种在全世界成为普遍形式的城市。随着全球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这种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信息中心于一体的城市,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和重要.城市史(Urban History)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正是这样应运而生,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一



    近年新兴的城市史学与传统史学相比,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它已经远远超出史学范围,而成为涉及到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尤其是近年从人类学发展出的一个分支即都市人类学)以及经济学、生态学乃至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的挑战性产生了巨大的学术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事这一领域的学习与探索。第二。新的城市史学研究更加体现出社会史的色彩,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社会主体,把城市化视为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个广泛的社会运动过程。

    20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斯蒂芬·塞思托姆(Stephan Thernstrom)发表了他的代表作《贫穷与进步:关于一个19世纪城市社会流动性的研究》,被学界公认为是美国“新城市史学”诞生的标志,在研究对象上,该书首次把史学兴趣引向千百万无名大众,从研究方法上,对复杂的计量统计方法应用于史学研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尝试。8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的城市史研究更是成果甚丰。美国印第安纳等五十多所大学开设了城市史课程,英国莱斯特大学也在1985年成立了城市史研究中心(Center for Urban History)。美国网上教程(Oncourse on-line course)中有专门的城市史课程设置。西方目前的城市史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领域,一是比较城市史学。通过探索城市的共同性来掌握城市发展规律,了解其兴衰原因,建立起科学的城市系统研究框架。二是应用城市史学。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城市史学可以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出计献策。三是城市史学方法论。

    我国有着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的而且未曾中断的城市文化传统,如今又处于向城市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但有关中国城市的研究,在70年代以前还是以国外学者的成果居多,其中对中国学界影响最大的,当属美国学者施坚雅(William Skinner)提出的区域体系分析理论。这不仅在70年代,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近代城市研究中最富理论色彩的成果。1964—1965年施坚雅的长文《中国农村的集市贸易和社会结构》在《亚洲研究学刊》连载。在他看来,工业化前期,以中国作为整体的全国城市化实际上毫无意义,要重新有系统地阐述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各区域出发。他依照河流系统,将中国分为九大区域。这样的划分不但打破了传统上以政治边界划分中国的方法,而且改变了自2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认为中国城市化无从谈起的韦伯模式,其意义重大而且深远。

1977年,施坚雅又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斯坦福大学出版社英文版,1977)一书,收录了欧美与日本等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一些有关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成果。该书围绕中华帝国晚期(施氏所谓的帝国晚期指的是中国的明清时期,至1895年为止)城市的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一编“历史上的城市”,论述城市的建立与扩展,以及影响其形式与发展的诸种因素。第二编“空间的城市”,着重城市在各自的腹地和区域中扎根的过程,论述城市与城市以及城市与乡村间的关系。第三编“作为社会体系的城市”,论述城市内部的社会结构。各部都有一篇由施坚雅撰写的单独的导言。在第一篇导言“中华帝国城市的发展”中,施氏再次将他的区域体系分析理论贯彻到对中国城市的具体研究之中,认为直至19世纪中叶,在中国从各大区各自发展出的独立城市体系之间,经济与行政事务关系还过于薄弱,不能把各部结合成全国范围的统一城市体系,这也是把各区城市化分开来进行分析的充分理由。他认为地方制约、行政收缩以及中世纪嬗变形式是对中华帝国晚期城市发展最具意义的三个问题。第二篇的导言名为“中国社会的城乡”,施氏在此文中把作为商业中心的城市与作为行政治所的城市加以区分,认为治所的正规行政属性,大部分是由它在相关经济中心地区域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发展出来的,非正规政治体系的规模与强度,与官僚政府的强度成逆变化关系——这是一种协变,它把“自然”经济区的结构,表现得至少与各省的排列一样清楚。施氏此文中提到的两个问题十分有趣,一是中国士大夫有多少城市成分;二是传统中国有没有独特的城市文化。而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在一般人想象之外的。在第三编导言“清代中国的城市社会结构”中,施氏尖锐地提出,对于这个问题,尚无几个学者作过详尽的微观研究,所以许多概括并无可靠的理论根据,多的则是哗众取宠的炒冷饭。施氏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城市生态问题、客居与城市社会问题以及城市社会如何管理的问题:“帝国晚期的城市在什么程度上是一个统一的社会政治实体呢?提供过什么市政设施,又通过什么制度上的安排呢?官绅商人的政治权力又如何行使与调停?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城市毕竟是管理着的呢?”(中译本,第649页)他认为在这方面进行新的研究,是可以取得丰富报偿的.施氏的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在中国国内兴起的城市史研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文译本之后,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史研究论著中,都随处可见施氏的影子。




发表于 2006-12-3 21: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谢谢匪兵N兄!
匪兵兄弟真是深得吾心呀。

我最喜欢本家施坚雅的东西了,尤其是他的《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真是写得太奇妙了。

不过这本书不是很好找,是1998年出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发表于 2006-12-3 22: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施的理论,曾深深地影响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史学界,特别是社会经济学史。他的三级市场论的理想型设定,且不论对错,却无疑让缺乏问题意识的中国学界,当然也包括民俗学界,好好反思。
发表于 2006-12-3 23: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西方的施影响过中国史学界,
中国的施影响民俗学界。
若是我也姓施,该有多好。
发表于 2006-12-4 10: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蔷薇剑 于 2006-12-3 23:16 写道:
西方的施影响过中国史学界,
中国的施影响民俗学界。
若是我也姓施,该有多好。

若想杀一个人,你就使劲把他抛向天上,然后看他如何摔下来,然后研究他的屁股会摔成几瓣。

蔷薇兄不说此话,已经有人磨刀霍霍想杀了民俗学界这个“施”。
蔷薇兄此话一出,无异于下达一个江湖杀“施”令。

我可是个想活命的懦夫。
发表于 2006-12-4 10: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jjydong 于 2006-12-3 22:44 写道:
特别是社会经济学史。他的三级市场论的理想型设定,且不论对错,却无疑让缺乏问题意识的中国学界,当然也包括民俗学界,好好反思。

说得非常对!
施的三级市场模型是一万篇中国式论文都不可能想像得到的。真是太奇妙了,我当时读此书时,惊讶得透不过气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4 11: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shi 于 2006-12-4 10:53 写道:
若想杀一个人,你就使劲把他抛向天上,然后看他如何摔下来,然后研究他的屁股会摔成几瓣。

蔷薇兄不说此话,已经有人磨刀霍霍想杀了民俗学界这个“施”。
蔷薇兄此话一出,无异于下达一个江湖杀“施”令。

我 ......

呵呵。所谓捧杀,就是这样啊。
发表于 2006-12-4 16: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匪兵N 于 2006-12-4 11:35 写道:
呵呵。所谓捧杀,就是这样啊。

不愧为匪呀!
明目张胆地杀人放火。
惹不起我躲得起。
撤!


发表于 2006-12-8 0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美國的這位施老先生真是厲害,不但對中國史學、地理學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研究還跨及東南亞研究,特別是當地的華人社群,個個都是經典之作。小弟在準備學科資格考時被要求要讀他的東南亞研究,最初只以為是同名同姓,想不到竟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實在令我五體投地,他是如何辦到的?
老人家在1950年代初期就開始發表文章,而今仍然相當活躍。三年前曾經聽過他一場演講,附上照片一張。

林敬智
156_5668_r1小.jpg
发表于 2006-12-8 01: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谢谢koala兄!
施老先生是穿白衣服的那位吗?
发表于 2006-12-8 07: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是站在中間、打藍色領帶的那位紳士。可惜當天燈光昏暗,所以長鏡頭拍的特寫都不清楚,只有這張側照尚可。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08: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施家绅士的照片
u=3994188965,2639089300&gp=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0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照片2
greats.jpg
发表于 2006-12-8 13: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推荐】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谢谢林敬智兄、匪兵N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2 19: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