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47|回复: 1

小学乡土教育实践:我的家乡——梓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9 05: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家乡——梓潼

四川省崇州市梓潼镇中心小学校  郑志强

课题产生背景: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们梓潼镇为什么又叫‘梓潼庵’呢?”我一愣,随口便说:“可能原来这里有一座庙子吧。”他又问:“那庙子在哪里呢?”“以前这里叫什么呢?”……他的这些问题我平时连想都没有想过,哪里答得上来呢?

去年暑假,我在崇州市进行暑期综合实践课程上岗培训时,突然想到了这件事,我便有了以“我的家乡——梓潼”为课题,在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想法。2004年4月份,当时已开学一个多月,学校蔡主任对我说,我校准备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个课题。当我们确定了在全体四年级学生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后,我们组织了全体四年级教师开会研究。在会上,我们向大家宣布了要在整个四年级学生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体四年级教师即是指导教师。然后我们组织教师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并提出了“我的家乡——梓潼”这个课题给教师们酝酿。

散会后,教师们通过查资料、了解学生等途径作了一定的研究,在第二次会议时,大家一致确定就用这个课题作为研究课题,并尝试拟出了若干小课题。

活动目标:

1、了解梓潼名称的由来,了解梓潼历史文化和现在风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家乡的责任感。

2、鼓励学生走入社会进行访问、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体验。

3、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融入集体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活动目标:

1、以“梓潼”得名的由来为话题,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研究动机。

2、学习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

3、学生选择调查内容,组成研究小组,撰写大组活动总计划,完成小组第一次调查计划。

教师指导重点: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师生一道确立活动课题及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制定计划。

组织教师:

四年级各班班主任。

参加学生:

四年级各班学生。

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

活动过程:

1、谈话:

我们梓潼镇有个俗名叫“梓潼庵”,你知道它的含义与来历吗?

2、组织谈话讨论。

3、除了梓潼的得名原因,你还想知道我们梓潼的哪些情况?

4、教师将学生想了解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形成调查课题如下:

总课题:我的家乡——梓潼

分课题:

⑴奇闻轶事

⑵人们的生活水平

⑶学校变化

⑷奇花异木

⑸河流怪石

⑹政府对梓潼的规划

5、开设讲座,向学生们介绍调查的具体方法和过程,提出注意事项。

⑴询问采访调查

⑵问卷调查

⑶预先设定调查目标

⑷随机采访调查

⑸文献资料的收集查阅

注意调查中要有礼貌,注意安全,课外调查要取得家长的同意。

6、根据学生选择的内容、各小组人数、每个学生的能力、性格、性别对学生进行分组。

整个年级的学生共分成6个大组:奇闻轶事收集组、人们的生活水平研究组、学校变化研究组、奇花异木调查组、河流怪石研究组、政府对梓潼的规划研究组。

每个大组又包含若干小组。

7、各班汇拢后各大组制定总活动计划。(每次活动前各小组还要制定详细计划。)

8、教师检查各组制定的活动计划并给予评价。



第二阶段  调查活动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亲历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梓潼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2、用查找文献、寻访、询问、拍照、摄像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3、合理利用学生家长、社会力量帮助学生实践、探究。

教师指导重点:

这一阶段教师要关注小组活动情况,根据情况亲自带学生外出活动,并通过对活动记录的评价,指导学生的活动。在校外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安全。

活动地点:

梓潼镇范围内。

活动准备:

1、由教师或学生及时与家长或相关社会人士取得联系,寻求帮助与支持。

2、照相机,摄像机等。

3、采访记录本、笔等。

活动过程:

1、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按自己选定的内容调查、考证活动(视情况或学生独立外出自主活动,或教师带队活动)要求学生做好调查记录。

2、学生回到学校,及时整理资料。

⑴学生谈活动中趣闻、体会。

⑵教师相机询问调查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学生的调查进行总结,评价。  

⑶由教师保管收集到的文献、资料。

⑷学生整理采访记录,及时撰写文章,交由教师存档。



第三阶段  整理分析材料阶段

活动目标:

1、各小组进一步整理、分析调查访问的记录和收集的材料,写出相关的文字简介;根据需要绘制图、表,从而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师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处理资料,注意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沟通。

活动地点:

各小组自己安排。

活动过程:

1、教师对同学们第二阶段的活动给予评价。

2、说明本阶段活动内容,介绍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注意事项。

3、学生开始整理、分析材料为展示调查成果做准备。



第四阶段  汇报展示阶段

活动目标:

1、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构思、设计、组织实施的能力。

2、通过展示与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4、通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认识家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意识。

教师指导重点:

倡导活动展示形式的多样性,在展示活动中做出一定的评价,提出恰当的建议。

活动地点:

阅览室

活动形式:

由各组自由选择展示形式,自主设计展示方案,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展示。

活动过程:

一、各组自主选择恰当的形式,自主设计展示方案,自主准备展示。

二、展示。

(一)奇闻轶事研究组

1、秦润介绍本组的活动情况及活动主要成果资料——民间故事集《梓潼庵》。

我们奇闻轶事收集组的活动内容是收集梓潼的奇闻轶事,我们分成5个小组。每次活动前,各小组都要制定一个详细活动计划,分好工,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照像等都要作出具体的安排。

到现在为止,我们共收集了梓潼的民间传说30来篇,编成了这本民间故事集《梓潼庵》。(出示)

这本民间故事集共分成4个栏目:《离奇故事》,《神话故事》,《鬼怪故事》,《来历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大都是我们奇闻轶事组的同学采访后整理的。它内容丰富,故事精彩,让你想要一看到底。欢迎同学们找我借来看。

2、讲述梓潼名人竹哑巴的传奇故事。

⑴蒋秦伟讲竹哑巴斗法

竹哑巴是我们梓潼镇的奇人,家住邓家碾,原名竹明轩,虽然他已经去世几年了,但在我们梓潼镇民间,却广泛流传着他的传奇故事。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则“竹哑巴斗法”的故事。

据说竹哑巴年轻的时候,因法术高超,到处炫耀。马祖寺的有个和尚很不服气,决定要杀一杀竹哑巴的威风。这一天,马祖寺的和尚开始和竹哑巴比试。马祖寺的和尚先来。这时候刚好天上有一只鸟儿飞过,马祖寺的和尚对准鸟儿一招手说:“来,来,来。”鸟儿就飞到他手中了。然后马祖寺的和尚手一摊,说:“去。”那只鸟儿就飞走了。

说时迟,那是快,那只鸟儿刚飞到空中,竹哑巴就对着鸟儿“嗯”地一招手,鸟儿立刻落到他的手中。只见竹哑巴抓着鸟儿,三下五除二,将鸟儿的羽毛拔个精光,再把鸟儿往空中这么一抛,这可奇了,只见那只小鸟光着身子扑哧扑哧飞上了高空;竹哑巴再把手中的羽毛也这么一抛,这下可更奇了,那些羽毛居然飘飘悠悠地向鸟儿追去,最后全回到鸟儿身上了……

这次斗法,马祖寺的和尚大败而回,竹哑巴更加得意,这就引发了他们的第二次斗法。据说竹哑巴就是在第二次斗法中中了暗算,被废了大部分功力。要知详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⑵王鼎讲化骨水的故事

竹哑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我们那天到邓家碾去采访的时候,人们纷纷围过来,争着介绍竹哑巴的故事。其中,竹哑巴的“化骨水”让我记忆犹新:大家尝过被鱼刺卡住喉咙的滋味吗?那可真难受呀!鱼刺卡在喉咙里,吞不进,吐不出。只要找到竹哑巴就行了。只见竹哑巴端来一碗清水,拿一张钱纸,烧成灰放在水中,再用他的手指在水中划几下,然后让你把这碗水喝了。你就端起碗来,就这么一仰脖子……嘿,啥事儿没有!

竹哑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查阅了《崇庆县志》(出示书),上边就有我们梓潼镇的奇人竹哑巴的传奇记载,可见竹哑巴的故事并非虚传。竹哑巴的这些是法术,还是魔术,还是特异功能,谁都说不清,要是他还活着的话,我还真想跟他学两招。

⑶王路讲“呼”柑子的故事

⑷李融讲竹叶变鱼的故事

3、田婷讲神话故事——黑石大桥的来历

4、周恬讲恐怖故事:背靠背,肩靠肩

5、陈加珍:总结谈收获体会

我们奇闻轶事收集组通过活动,收获很大。

在采访中,我们有礼貌地询问那些老人,认真地听他们讲述梓潼的故事,因此,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人们的欢迎。

我们收集到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让我们感到神奇,有的给了我们思考和启发。

通过整理收集到的故事,培养了我们的写作能力。看着我们编写的民间故事集《梓潼庵》,我们感到激动不已。

我们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要继续收集梓潼的民间的故事,不断丰富我们的民间故事集《梓潼庵》。因此,我们准备向全校同学征集稿子,让我们的书越来越厚。对于这本书中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要再修改,拿去向某些刊物投稿,锻炼我们的能力。

(二)人们生活水平变化研究组

按衣、食、住、行的顺序介绍:

1、王宛路:导入。

2、付平:人们的衣物调查。

3、马迪:食物。

4、王翠能:住房。

5、王宛路:交通工具。

6、熊静:展示制作的调查统计图。

7、王宛路:结束语。

8、全体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三)学校变化研究组

1、侯银用快板的形式介绍解放前的学校。

2、一生介绍解放后的情况:改革前(同时播放图片)

改革后(介绍现在的学校时同时播放DV)

3、展望将来:播放学生采访杨校长的DV。

(四)奇花异木调查组

1、学生介绍活动过程(放录影介绍:铁树、红豆、白果、榕树等)

2、展示活动成果:新闻报道稿展示

3、吴曦等提出保护古树的倡议书。

(五)河流怪石研究组

1、一生引入。

2、多生分别介绍石头。(自己收集的,说自己在什么时间,地点收集的,命名缘由等)

3、观看顽石爱好者周爷爷的石头收藏。(参观时照的相片,借回的实物)

4、播放河流风景录影(由兰旭、蒋冰杰、赵家林在片中介绍)

5、展示河流污染图片,提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六)政府对梓潼规划研究组

1、采访过程简述(然后播放同学们采访政府规划办李主任的情况)

2、展示梓潼镇政府规划图并由一生介绍。

3、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4、肖瑶、龙小雨等同学展示她们绘制的梓潼未来图。

5、大家齐呼热爱梓潼,建设梓潼的口号。

三、各组自由参观。

四、教师总结延伸。

来源:
http://ztxx.nease.net/zhsj/wdjxzt.htm
发表于 2006-4-18 1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学乡土教育实践:我的家乡——梓潼

这是否值得“应用民俗学”学者和教育学学者给予必要的关注?
我们一直在高呼“民俗的抢救”,然而,从长远眼光来看,要落实到实践,比较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在小学、中学教育里有意识地添加“乡土民俗教育”这一环节。至于如何添加?是值得民俗学、教育学等学者来共同思索的问题。我认为,从局内群体对自己的民俗文化自发的热爱和责任感,可能比来自政府和学者意愿的单纯的抢救和保护要意义深远。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6-4-18 11:34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9 12: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