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9|回复: 2

说说"于小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4 19: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希望车锡伦老师能看到这个帖子。5月11号,车教授来山东大学作学术报告,讲到于小辫这个人,故我在这里介绍一下此人。
     于传斌
  (1878-1952)艺名于小辫,平阴县洪范池镇纸坊村人,明大学士阁老于慎行十二代孙,是竹板山东快书创始人,其演唱风趣幽默,形象逼真,在山东曲艺界颇负盛名。代表唱段有《武松传》、《说唐》等。
   所谓“山东快书”,就是用山东方言说唱的一种艺术形式。山东快书是我省独特的曲艺种类,在表演中分高派、杨派、于派三个派别, 于派的创始人就是于传斌, 因其后脑勺留着一根小辫子,大家都称他“于小辫”。
    于原来学唱山东落子,后来跟山东快书名家杨凤山学唱“武老二”,其凭着记忆,学会了全部《武松传》,并改动了很多唱词,增加了一些口语俗语,深得下层百姓的喜爱。早期艺人说山东快书,用的是一对鸳鸯板,称为“梨花片”,又称月牙片。说唱者将梨花片夹于手指间碰撞发音,叮当声中,串串诙谐幽默的唱词就从他们口中唱了出来。而于小辫说书则使用大小竹板,又称“四块板”(即右手两块大竹板,左手两块小竹板)。创用大小竹板伴奏后,大大增强了伴奏声音,远近可闻,特别招听众喜欢。
   “于小辫”说书有三大特点:一是四块板能打出成套的锣鼓点来,如“四击头”、“急急风”、“撕边”(都是戏曲锣鼓经)等。观众不断叫好;二是说到武老二时,伸出两个手指头弯成三道弯,这功夫他的徒弟们都不知是怎么炼就的;三是说书时不喝水,而是不停地吃花生米(后来听说他有个好咳嗽的毛病,不吃花生米就无法说书,久而久之,吃花生米演唱也成了他的一大艺术特色),却既不耽误说书,也不影响效果。于一生收了很多徒弟:著名的有高福来、李德生、于路明、张庆海等人。
   于终生未娶,晚年染上酗酒习惯,全靠徒弟张庆海服侍起居。1952年,于在台上表演时栽在台上与世长辞。
  


发表于 2005-5-15 23: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说说"于小辫"

多谢。请问,从哪里可以找到这些资料?您是调查结果还是文献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05-5-17 16: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说说"于小辫"

我是在家一些资料上查的,这是以前的老资料了。现在新的《平阴县志》正在编撰中,我还没看到。见到了我会在网上和大家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9 15: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