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4|回复: 6

【转帖】再论张艺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31 2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人评价张艺谋执导奥运闭幕式:像次农村赶集
--------------------------------------------------------------------------------
http://ent.tom.com 2004年08月31日10时35分??来源:华商网-华商报??刘哲/杨明  


当奥运五环旗由雅典市市长传递到北京市市长手中时,标志着奥运会来到中国。按照传统,中国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有8分钟的表演,而这场演出的导演正是张艺谋。这位国内最优秀导演的作品,受到全世界的瞩目。短短的8分钟演出中,他将中国功夫、大红灯笼、民乐、京剧融为一体,演出在《茉莉花》的音乐中开始,在《茉莉花》的歌声中结束。


  电影人观点:整体不错,但没突破


  对于张艺谋执导的闭幕式演出,他的老搭档———制片人张伟平仍然保持了一贯的支持态度。他觉得这场闭幕式整体还不错,张艺谋已经尽力了,但如果有反对的声音也是正常的。


  导演孙周先讲了自己对北京奥运的设想:“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闭幕式的设计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给人们带来的应该是有神秘感的东西。《茉莉花》、太极拳、京戏这些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节目,2008年的开幕式上我们可以重新包装,因为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现传统文化,也要给世界展示现代的东西。而且开幕式不仅是给世界看的,也是给中国人看的。”但对于张艺谋导演的雅典闭幕式8分钟的那一段,他则表示不方便谈,孙周称不可否认张艺谋是一名优秀的导演,但在这次闭幕式上并没有什么突破。


  媒体人评价:总体感觉一般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身着民族服装的舞蹈演员在《茉莉花》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几个小伙子表演了中国功夫,世界各国运动员的眼光都聚集于此。8分钟的闭幕式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是一道文化飨宴。


  叶哲———央视《综艺快报》编辑:对于这8分钟,看完没什么感觉。虽然在这8分钟的表演中,张艺谋体现了其一贯的细腻,但确实没有什么突破。大红灯笼、鼓乐、京戏都太熟悉了,也许外国人能感觉好一点。


  钱佳芸———《广州日报》记者:太一般了。


  顾小萍———《江南时报》记者:很差,这8分钟如同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只重形式而不讲究内容,只看重技巧。也许每个节目都很精彩,但放在闭幕式大环境中效果非常差,让人不禁要问,难道张艺谋只有这么多东西吗?像一次农村赶集。


  电影版雅典8分钟


  1、女民乐手演奏《好一朵茉莉花》,身体妖艳舞动———电影《茉莉花开》中,茉(章子怡)在圈内人的聚会中风情万种唱起《好一朵茉莉花》,并且舞动起她那多情的腰肢。


  2、乐曲后的《绸舞》———电影《十面埋伏》开场时,小妹(章子怡)长袖飘飘,跳起“凌空飞袖”的高难舞蹈来。


  3、从开场开始,就有多名踩着高跷的艺人挑起盏盏红灯笼,而结束时一盏大红宫灯在主席台上慢慢升起———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总是一盏盏让人视觉受到冲击的红灯笼浮现在银幕上,人们终于知道了张艺谋如此热爱红灯笼。

发表于 2004-9-1 10: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再论张艺谋

刚听说张艺谋要到雅典去卖艺,心中就忍不住犯嘀咕,这厮该不会把大红灯笼又挂到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柱子上去吧。
张导果然没让俺们失望,中国的大红灯笼在雅典高高挂起,与雅典上空的绚丽烟花争奇斗艳。
看来张导要打着这灯笼一条路走到黑了,从乔家大院、走到威尼斯、从威尼斯走到雅典、从雅典走到全世界,再从全世界回到2008年的北京城。
北京有颗不落的星,那是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北斗星,那就是张艺谋闪闪的红灯笼
张艺谋的红灯笼把全世界山河变得一片红,不是东方红的红,而是东方主义的红
是八大胡同和牡丹坊的红
中国的红灯笼已经让张艺谋的艺术、巩俐的红唇、章子怡的锁骨、琵琶女的大腿渲染成了一个暧昧的象征
[ 本帖由 温柔地思想 于 2004-9-1 13:21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4-9-1 22: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再论张艺谋

评论:满肚子委屈的张艺谋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01日07:59 信息时报
  万众期待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终于圆满结束,闭幕式上张艺谋执导的8分钟歌舞表演,再度遭到了国内媒体和网友的炮轰。

  从《英雄》开始,张艺谋执导的作品便不断在关注——批评——再关注中度过,这次的8分钟表演也不例外。有网友称,张艺谋已经“江郎才尽”。也难怪会被人批评,这盘8分钟的大杂烩,整个儿有点乱遭遭的,感觉就像是春节联欢晚会中间过渡的大串联。茉莉花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章子怡的秘密   美式MP3 SOUL登陆中国  


、太极拳、京剧表演以及28个孩童踩高跷、提灯笼,都是中国特色的体现,但和当年张艺谋申奥影片中所使用的元素有不少雷同,自然被人评为缺乏新意;而14位以红配绿旗袍短裙现身的“奥运宝贝”,不仅有抄袭女子十二乐坊之嫌,露着大腿在舞台上又跳又唱地表演民乐,表现手法似乎也流于滑稽。

  张艺谋肯定是满肚子委屈。也真够惨的,才给短短的8分钟,和49平方米狭窄的平台,能施展出什么绝活来呢?只好把一堆“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表演,像赶集一样地全给堆砌上了。反正,这场8分钟的表演,就是演给老外看的。京剧、民乐、武术这些传统国粹,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内容大于形式;但对外国人来说,也许就是形式大于内容了。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英雄》能够在北美登上票房冠军。

  看来,“张艺谋”这张名片要如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亮相,四年后将再度被人们所关注,希望夹杂在双重审视中的张艺谋,这次不至于又陷入关注——批评的轮回。(珊珊)


发表于 2004-9-2 10: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再论张艺谋

看过前年上海申请世博会由张导执导的10分钟宣传片,到了雅典闭幕式上,怎么一切都似曾相识!只是感觉远没有世博会的好!
发表于 2004-9-2 13: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再论张艺谋

感觉张某人快要变成第二个余秋雨了,正在从悲剧变成喜剧,变成全国人民的笑料和出气筒。

“他年老体胖,行动迟钝,却又贪图酒色,放荡不羁;鬼话连篇,自己信以为真;贪生怕死,假装是个勇士;不满现状,认为人间没有公道,玩世不恭,偷抢欺诈又有何妨!”(莎士比亚)

“用高尚的语言表达不道德的思想,用严格的体面的词汇去描写猥亵的场面、低微的职业、卑劣的行为,一般地都是滑稽的。”(伯格森)



 楼主| 发表于 2004-9-5 14: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再论张艺谋

中国文化只剩《茉莉花》了
--------------------------------------------------------------------------------
2004年09月03日??来源:人民网??启予



《茉莉花》是众多民间歌曲中脍炙人口的一首,自打一位意大利的作曲家把它写进自己的一部歌剧后,开始为西方人所知晓。中国人一看,原来老外喜欢这,于是凡对外演出,几乎没有不演奏这个曲子的,今天是《茉莉花》,明天是《茉莉花》,你也是《茉莉花》,他也是《茉莉花》,好象中国再没有其他的好歌曲似的。不可否认,《茉莉花》旋律很优美,但是,再好听的曲子也有听腻的时候不是?说实话,我是有些“审美疲劳”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一到演出,连想都不要想,就把《茉莉花》推上去了,多省事啊!什么构思,什么设计,什么创意,还需要挖空心思、煞费苦心吗?不用!统统地省了!只要上《茉莉花》就行。于是,导演们苦思冥想的功夫,都换成了彩排时那轻松地一喊:翠花,上《茉莉花》!


  作为对外宣传的文艺工作者,理应把中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尽可能多的介绍出去。可是不,他们眼里只有一个《茉莉花》,外国人心里的中国也就只有一个《茉莉花》,正如单单一朵茉莉花不能代表整个春天,单单一首《茉莉花》曲子就能代表整个中国音乐吗?


  有人可能说,演奏其他曲子,外国人不熟悉啊!那我说,不熟悉才要演哪,我相信,只要是好听的曲子,外国人也会慢慢地由不熟悉到熟悉,由不喜欢到喜欢。如果仅仅挑选外国人熟悉的东西,仅仅是照顾和迁就他们的认识,因而总是摆弄那几样老俗套的东西,那我说,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就永无扩大和提高的可能。他们就会以为,中国音乐里只有《茉莉花》,中国戏剧里只有京剧,中国妇女的着装就是旗袍,中国男人成天就穿着练功服,不是打少林拳,就是练太极!


  让外国人产生了对中国的误解,这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发表于 2004-9-6 21: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再论张艺谋


    同意楼上各位所言。

    国人对张导的艺术太过熟悉与关注,使和大家一样有局限性的名人老谋子的东西分外让人挑剔。谁看了都那么眼熟,似曾相识,觉得他跳不出自我,“江郎才尽”,似乎有些不成器,于是,臭鸡蛋和破酒瓶纷纷砸来。拿老谋子说事无可厚非,也是对他今后的艺术创新提个醒儿,说明观众越来越难以“伺候”,他们再不能容忍老套。

    老谋子打民族民间的牌也没什么错,错就错在没有变化,给人印象是,我们只有这几样东东。所以他应该向陈佩斯学学,和民俗学家对沟通沟通。不然,玩来玩去,他和他的国家就这么几个“玩意儿”和花招,实在让人感伤和“审美疲劳”。一如咬金兄弟的前三斧头过后,威风不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2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