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4|回复: 2

【原创】民间文学的新机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4 16: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文学的新机遇
                                        刘守华
   
    台湾花莲师范学院的民间文学研究所建所已有好几年历史,在出人才、出成果方面均卓有建树。前所长杨振良教授2003年11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的海峡两岸民间文学研讨会上,曾介绍该所的学术与教学情况,深受与会学人的好评。前些时传言该所被撤消,我不禁深表疑虑,今年10月28日在杭州师范学院举办的中韩民间故事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又见到振良先生,我便迫不及待地询问此事,他坦然相告:“我们的民间文学研究所运转正常,所不同的只是校方在门口多挂了一块台湾文学系的牌子!”听后,我心上的一块石头立刻掉落下来。
    我们把研究民间文艺的这个学科叫做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现代人文学科,它在欧洲兴起已有大约两百年历史,中国则发端于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以北大成立歌谣研究会、创办《歌谣周刊》为标志。几年前大陆方面的教育部门就高校学科设置进行调整时,曾将中文系的“民间文学”并入社会学中的“民俗学”,随而受到学界的质疑和反对,近年还是把“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作为两个平行学科来对待,在高校分别设立博士点,华中师范大学就是几个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的博士点之一。还有一个情况值得特别提起的,就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主持制订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公约》中,所列举的应予保护的人类非物质遗产的五大项目中,第一大类就是口头传统,还有各种样式的民间艺术。大陆各省区已于八九十年代倾注巨大人力财力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文学的歌谣、故事和谚语三套集成;按上述国际公约的要求,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实施一个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文化工程。因而对各族民间文学的采录、研究等等,又将出现一个新的热潮。可以预期,在此情况下,海峡两岸高校的民间文艺学学科也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 本帖由 徐金龙 于 2005-11-20 14:3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12-24 22: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民间文学的新机遇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楊振良


    顛倒,本來就是人世間經常會發生的事情,不足為奇。從2003年12月迄今,兩年來民間文學所遭受到空前的災難,不公不義的被誣衊、被託管,以致行政、教學遲緩,顯然是頗令我憂心的大事,但我從未灰心、從未傷心。
    因為,我認為一個有特色的研究單位,不該就此不明不白消失,維護它繼續存在,是我應盡的責任。我一直以某書說過的一段話自勉:「世間有許多“缺憾”,而“缺憾”正是許多豪傑才智之士成功的機會。醫生的功德在疫區,教師的功德在文盲最多處,農夫的事業在荒地,而仁人志士的事業在風雨如晦之中!」
    民間文學所自1998年創所以來,一直就慘淡經營而受到兩岸學界肯定,它是不該受到如此不公平待遇的。然而問題的癥結,就是由於太特別,太有想法,所以開罪了周圍那些蠢蠢欲動、吃相難看、胸無點墨、不學無術的落魄文人與失意政客。這些人混跡校園二、三十年沒寫過東西,整天想著如何撈名謀利,搞運動。當他們發現民間文學所完全不搭理他們的存在時,便立即將心底最本能的惡釋放出來,決定狠狠給民間所一個永無翻身機會的打擊:先是提議由校內某個系改名為「民間文學系」去吃民間所的碩、博士班;再來把「民間文學系」的一幫人,改為「台灣文學系」…以「空間不足」為理由,把這兩個原不相干的系所擠在不足三十平方米的辦公室裡。接著,鏟掉你的助手;刪改你所規劃的課程;一再對外界說以前的方向錯誤,一定要改造方向成配合本土政策;不允許你有任何意見,因為一切都是「既定政策」。藉著開記者會,在會議上批判你的貢獻,踐踏你的尊嚴,不斷以各種污名化的手段消耗你…。總之,整人的人對付知識分子,無一不是極盡羞辱之能事。
    平心而論,以上這些兩年不愉快的經驗確實讓我相當困擾。然而,生命經驗告訴我,在花蓮這個小小的社會裡,「治君子以恥,治小人以痛」的先民智慧是絕對管用。15年來,我在花蓮早已觀察到這個小圈子裡的人,許多是對區區權位得之竊喜,失之彌痛,他們從來不知外界的學術變遷大勢,自詡為國學大師又「嫻熟官場」,他們整天想新點子整人,肚子卻永遠榨不出一滴像樣的墨水。因此,只要加強學術研究和著述量的要求,就能徹底壓縮他們的搗亂空間,還給良善無辜寧靜的生活環境。也因此,兩年來我堅持學術要求,不在「異族統治」下當順民,拒絕向謬誤的辦學方向低頭,多次前進祖國大陸,為我的弟子們謀求新天地與新方向,同時,積極加強知識量、課程密度,讓曾受教於我的學生,可具備機會來臨時與潮流接軌的應變能力與發揮空間。
我並不是傲慢,我知道甚麼是「居易俟命」,黃宗羲「明夷待訪」何嘗不就是這個涵義!今天,民間所會從往昔的榮耀被打落深淵;會從昨日的香花,被列為毒草看管,與其說那些人可惡,不如說是決策者受到部分人的愚弄;也是他的幕僚群不專業,沒提供清晰國際學科代碼給他作為決策依據使然。因為,按照國際學科代碼,與民俗學相關的“民間文學”﹐與“台灣文學”並不相干。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方法論,也是不同的學術區塊。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17日頒佈《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內容包括:1、民間文學2、表演藝術3、傳統手工藝技能4、傳統節日典儀與活動5、生產生活經驗等,更說明國際社會重視民間文化的發展,已成必然趨勢。(早在1989年10月17日~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25屆大會,就通過《保護民間創作建議案》,其內容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遊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築術及其他藝術),這些,一再提議將「民間文學所」合併到「台灣文學系」的人,恐怕聽都沒聽過。只能說,他們心中藏著嫉妒與無知,有一句民間諺語形容這種人:「一只螃蟹趴在豆腐上。一一吃不了,又抓個稀爛」,應是最恰當的字眼。
    歷史,是不相信眼淚的,所以我不傷心,只是憂心;身陷重圍,但始終不會屈服。不論未來的「既定政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自己所耕耘的方向。不論在二年之後,我是否還願考慮繼續留在花蓮,我都會為學界守護著得來不易的民間文學學科系統。至於顛倒的學術環境,就讓它還諸天地,還諸無言,對與錯,讓後人評價吧!
                                                            2005年12月24日
发表于 2005-12-25 00: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民间文学的新机遇

raincx 于 2005-12-24 22:50 写道:
楊振良:
歷史,是不相信眼淚的,所以我不傷心,只是憂心;身陷重圍,但始終不會屈服。不論未來的「既定政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自己所耕耘的方向。不論在二年之後,我是否還願考慮繼續留在花蓮,我都會為學界守護著得來不易的民間文學學科系統。至於顛倒的學術環境,就讓它還諸天地,還諸無言,對與錯,讓後人評價吧!                                

给杨先生顶一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14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