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12|回复: 1

【转帖】【推荐】【哲人風範】林衡道先生簡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 14: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05.02  中時晚報
台灣古蹟仙 林衡道90歲冥誕紀念會
李月華/台北報導
今天是台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90歲冥誕,文建會感念林教授對台灣古蹟研究及發揚的重要貢獻,且今年又有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案通過,於下午舉辦林衡道90冥誕紀念會。
    林衡道生於民國4年5月2日(1915-1997),是板橋望族林家後代。他在日本出生,童年在中國福州度過,後離開大陸到台北念小學,不久又返日求學,畢業於仙台市東北帝國大學法文學部經濟學科。
林衡道生前熱愛研究台灣歷史,對古蹟採訪、發揚及維護不遺餘力,漢寶德就曾說:「林衡道先生是台灣傳統建築的救星」;李乾朗也說:「林衡道教授運用腳到、手到、眼到與心到的田野調查方法長期進行台灣古蹟研究,可謂開風氣之先。」當年他這位古蹟界的龍頭,可說無不知、無人不曉,人稱「台灣古蹟仙」,並有「台灣末代少爺」、「台灣活字典」之稱。86年1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83歲。 文建會成立後,林衡道長年擔任文化資產維護諮詢委員。71年12月至74年4月文建會辦理台閩地區古蹟評鑑作業,他帶領學者專家勘查台閩地區之暫定古蹟現場,並參加所有古蹟評鑑會議。「台灣的一草一木都是古蹟」,這是林衡道教授生前常掛在嘴邊的話,為了探勘古蹟,他的足跡踏遍台灣每個角落。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14: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推荐】【哲人風範】林衡道先生簡介

林衡道
更新日期:88年5月19日
基本資料
一九一五年,五月二日生於日本東京,台北縣板橋人,為林本源長房後裔。
一九二四年,進入台北樺山小學就讀。
一九二五年,負岌日本。
一九三五年,就讀於仙臺東北帝國大學法文學部經濟科。
一九四六年,擔任台大法學院副教授。
一九四九年,受聘為台灣省通志館顧問。
一九八三年,榮獲國家文藝獎。
一九九六年,獲得獅子會金獅獎與行政院文化獎章。
一九九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三歲。
生平事蹟
一九二五年負岌日本,二十歲時就讀於仙臺東北帝國大學法文學部經濟學科。畢業後,由於專長於經濟學,乃任職於華中蠶絲公司經濟調查室,並與杜聰明博士的千金杜淑純小姐結婚。
日本戰敗後,林衡道擔任台灣糧政特派員公署秘書、糧食局視察。一九四六年擔任台大法學院副教授,教授貨幣學,此後數十年間曾執教於淡專、淡江、東吳、東海與國立藝術學院等大專院校。
一九四九年受聘為台灣省通志館顧問,其後曾擔任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台北市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林衡道為人謙恭和藹,畢生潛研台灣歷史與民俗,並且極力提倡,談起台灣歷史典故來,如數家珍,朗朗上口。在擔任文獻會主委期間,幾乎每天郡在進行田野調查,足跡踏遍全台,發現很多風俗習慣上的特例,這些田野調查的記錄為台灣的風土民情留下豐富的資料。秉持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想,不僅飽讀中外經史典籍,早年曾至中國大陸旅遊,後來又遊歷美、日、英、法、菲、印等十餘國,歷經家族、國家的榮枯與興衰,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閱歷。
林教授見聞廣闊,博聞強記,一生著作等身,計有《台灣史蹟源流》 、《台灣勝蹟採訪冊》 、《鯤島探源》等書五十餘部。
一九八三年榮獲國家文藝獎,一九九六年獲得獅子會金獅獎與行政院文化獎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1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