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8|回复: 0

【论文】昆仑山即祁连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8 14: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昆仑山就是祁连山

(一)、昆仑

在《山海经》中,“昆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地理名词,因为它是《山海经》的一个地理原点,只有首先确定了它的具体位置,才能相应确定其他的一切。因此,我们对于《山海经》的研究,必须从“昆仑”开始。
《山海经》中与确定“昆仑”的地理位置直接相关的记载共有3处,下面一一列出:
《西次三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昆仑之丘”就是“昆仑之虚”,因为它们都是“帝之下都”。能够确定“昆仑之丘”或“昆仑之虚”方位的一为“西南”(即《西次三经》中“槐江之山”的西南),一为“西北”(即《海内西经》的西北),二者并不矛盾,但最具体的还是“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这四句。
西海、赤水、黑水,古无确指,因湖泊或河流的变迁是十分频繁的;相对稳定一些的当数“流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沙漠。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在《山海经》中,“昆仑”和“流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请看:在《西次三经》“昆仑之丘”的记载之后,紧接着的是“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也就是说,在“昆仑之丘”的西面770里处有一片沙漠。而《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的前面也有关于“流沙”的记载,文曰:“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这说明在“昆仑之虚”的东北面也有一片沙漠。《海内东经》又说:“国在流沙中者享端、玺唤,在昆仑虚东南。”享端、玺唤国既在“流沙”中,又在“昆仑虚东南”,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昆仑虚”的东南还有一片沙漠。综合以上三点可知,在“昆仑”的东北、东南和西面分别存在着三片沙漠,而这些限定条件是今天的昆仑山所不具备的,因为今天的昆仑山只是在它的北面有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东北面有内蒙古的巴丹吉林、腾格里和毛乌素沙漠,而在它的西面和东南面却决无一片沙漠。因此,《山海经》中的“昆仑之丘”或“昆仑之虚”决非今天的昆仑山而是另有所指。那么,《山海经》中的“昆仑之丘”或“昆仑之虚”究竟是哪一座大山呢?
翻开中国地形图不难发现,符合上述条件的大山只有一座,那就是位于我国甘肃和青海交界处的祁连山,因为在它的西面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它的东北有巴丹吉林沙漠,而在它的东南有腾格里沙漠。
祁连山,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祁连山指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绵延1000公里,为黄河与内陆水系的分水岭。狭义的祁连山指其最北的一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峰有武威以南的冷龙岭(4843米)、酒泉以南的祁连山(5547米)和疏勒南山(5808米),多雪峰和冰川(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富林、矿和野生动物资源。本人倾向于认为,“昆仑之丘”或“昆仑之虚”为狭义的祁连山,因为它“方八百里,高万仞。”而古时的“方。。。。。。里”与“高万仞”往往是个虚数,只是极言其广与高而已,不必拘泥。
“祁连山”又是匈奴语“天山”的意思,《史记。匈奴列传》索隐曰:“祁连一名天山”。而“祁连”与“昆仑”古音正可通转。祁,脂部群纽;昆,文部见纽;见群同属牙音,脂文韵亦近。连,元部来纽;仑,文部来纽;元文韵近又同为来纽。“昆仑”亦应为“天”义。

(二)、河水

河水,古为专有名词,特指黄河。
《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无达,郭璞云:“山名。”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因“禹所导积石山”即阿尼玛卿山,一称玛积雪山,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中支,黄河绕流东南侧,故此“渤海”非指今渤海,而是指阿尼玛卿山附近的一个湖泊。
《西次三经》:“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
《海外北经》:“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此“河济”之“济”当为“水”字之误。
《北山经》:“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幼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
这虽然是古人对黄河源头的一个错误的推测,但也从一方面证明了“昆仑”即祁连山的事实,因从地图上看,祁连山的东北面确有一段黄河流过。

(三)、赤水

《西次三经》:“(昆仑之丘)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
《大荒南经》:“有汜天之山,赤水穷焉。”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根据以上记载,我们知道赤水是发源于“昆仑”(即祁连山)东南隅的一条河流。公元四世纪时吐谷浑曾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以南的兴海县筑赤水城,因此,赤水当距其不远,而大通河正符合这一特点。
大通河为湟水支流,在青海省东北部,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的托来南山和大通山之间,东南流经甘肃、青海边境,在青海民和县享堂入湟水,全长508公里。由此可知,汜天之水当即湟水;而汜天之山当即民和县境内的一座山。

(四)、洋水

《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洋水,郭璞云:“或作清。”
《大荒南经》:“有山名朽涂之山,青水穷焉。”
朽涂当即丑涂,“青水”当即“清水”之省,洋、清形近。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洋水,郝懿行云:“《水经注》引阚因云:‘汉或为漾,漾水出昆仑西北隅,至氐道,重源显发而为漾水。’是洋水即漾水,字之异也。”袁珂案:“《书。禹贡》云:‘幡冢导漾,东流为汉。’即此洋水也。”而本人以为非,因洋水为发源于“昆仑”(即祁连山)西北隅的一条河流,而汉水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的宁强县,与此不合,当另寻答案。
洋水,当同羌水,或即疏勒河,因其流域甘肃、青海一带为古羌族活动范围,与流经四川境内的岷江古称羌水同理。
疏勒河源出青海省祁连山脉西段疏勒南山和托来南山之间,西北流经玉门、安西等绿州,注入哈拉湖,与洋水“南入海”合,因一些大湖都可称“海”,如青海、里海等。其“以东,东行,又东北”的“东”字殆即“西”字之误,因古文字二者形近。

(五)、黑水

《西次三经》:“(昆仑之丘)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于。”大于,郭璞云:“山名也。”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洋水、黑水出西北隅”。袁珂案:“《书。禹贡》云:‘黑水西河惟雍州。’又云:‘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即此。”黑水,古无确指,诸家推定的黑水位置有:张掖河、大通河、党河、疏勒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漾濞河、怒江、伊洛瓦底江、盘江至西江、陕西城固县黑水(汉江支流)、四川黑水县黑水(岷江支流)等说,本人以为当以党河为是,因党河的上源萨拉河源出青海省祁连山脉西段疏勒南山和党河南山之间,西北流到敦煌县北入疏勒河。而三危山,俗称升雨山,正在甘肃敦煌县东南,属祁连山脉。黑水所流注的大于山当即三危山(升雨山),因“升”与“大”形近,“雨”与“于”音同。
上节我们推断洋水即疏勒河,而《海内西经》洋水与黑水并提,适足以证明二者相近。

(六)、弱水、青水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汉书。地理志》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弱水昆仑山祠。”临羌县,西汉所置,治所在今青海湟源东南,其“西北至塞外”,正是祁连山所在。
《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
《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弱水上源即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汇北大河后,称额济纳河)。
黑河上游的甘州河源出祁连山脉,北流到金塔县天仓称弱水(即额济纳河),因此,“青水”当即黑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9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