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雪村友梅

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2 10: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这是俺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这个牛。请问发表在哪里?
发表于 2005-8-12 10: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跨世纪的呼唤——安徽形象研究与形象建设》黄山书社,2000年。仁兄若有兴趣,告诉我地址,俺也好寄上一本,请仁兄指教一二。
我的伊妹儿:lixianqi@ustc.edu, 或者xianqili@mail.hf.ah.cn
[ 本帖由 老蒙 于 2005-8-12 11:00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8-23 1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所以我认为那些天才的学者,就是那些总有一份穿透力,能够打开人神界限,让我们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真相的。他们除了能利用那些统计和数字外,还另有一功。”非常同意这种观点!
     看《菊与刀》,实在是看得非常得吃力!虽然对作者描述的日本的国民性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但在细节上也有非常多的不能理解的地方,比如书中提到的日本人的“情义”观与他们的“报恩”意识,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书看得比较早了,且现在手头上也没有这本书,不知道记得是不是准确)。
     另外,本人也同意蒙兄“区域人格和国民人格是存在的”的观点,但本人窃以为蒙兄做的问卷调查中对公众对安徽的评价这一问题并不具代表性。这样的题目把被访者放在了非常被动的位置。如果我们用开放式题目来调查公众对安徽的评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发表于 2005-8-23 14: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陌上花开 于 2005-8-23 11:12 写道:
本人窃以为蒙兄做的问卷调查中对公众对安徽的评价这一问题并不具代表性。这样的题目把被访者放在了非常被动的位置。如果我们用开放式题目来调查公众对安徽的评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欢迎陌上仁兄加入讨论,同时也欢迎拍砖。仁兄说得是,采用语义法这种封闭式题目了解区域形象和区域人格形象是有些刻板,对于成千上万的大样本量问卷调查来说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这主要出于数据比较方便,以及分析结论可信度的考虑。只得在调查员培训的时候采取了一些补救性措施。在那两次问卷调查中,我也尝试了开放式题目。但是,当时缺少合适的分析手段,投入的精力太大效率太低让我望而却步,没有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至今是一个遗憾。
请问仁兄有没有针对大样本量非结构性语言材料的分析工具推荐给我,老蒙这厢有礼了。
[ 本帖由 老蒙 于 2005-8-23 14:59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8-23 14: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在本坛子里的另外一个社区里(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 第三届会议·泰山 → [论文]陈建宪:《中国洪水故事数据库试探》,https://www.folkcultur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69)我也陈述了相关情况,欢迎陌上仁兄指教。
发表于 2005-10-18 23: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日本人性格中,有儒家文化,礼义仁智信中,独缺仁.有佛教,少悲悯.也有道教的影子,未脱俗.
发表于 2005-10-19 1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日本在16、17世纪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主要的支持者是大名,因天主教传播而从中获利,引进制造火药的硝石,用于割据作战的枪炮,还有望远镜、钟表、世界地图,以及贸易利润。近年的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当时传教士带去的书籍都是传教性质的,并没有像明朝那样涉及天文、算术、历法、哲学等作品,也没有像利玛窦这样的博学之人,信徒之中也没有像明朝的徐光启这一量级的人物。在中国,传教士采取的是学术传教的策略;在日本,采用的是提供武器和贸易。这主要是源于中日两国时代背景不同,更重要的是文明特点的差异。中国是东亚文明的中心,历来具有自我中心意识,轻视周边民族和文化,传教士不得不费尽周折,从联合儒士开始,以西学渐入人心;日本则处于东亚文明的边缘,对外来文明向来具有好奇心和功利心,看重现实应用价值。(于桂芬,2001,p33-42)
发表于 2005-12-13 19: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其军国主义教育其实无非是他们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对此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一下呢?
发表于 2005-12-13 19: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木古草滕文 于 2005-12-13 19:00 写道:
其军国主义教育其实无非是他们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对此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一下呢?

不敢苟同!!!
发表于 2006-1-5 13: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诸位今天仍然大谈"民族性",似乎太不合时宜了吧?有一个笼统的"民族性"吗?
这个问题在人类学早就被放弃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5: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复哈哈一笑生÷
“诸位今天仍然大谈"民族性",似乎太不合时宜了吧?有一个笼统的"民族性"吗?
这个问题在人类学早就被放弃了吧?”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它本身。
至于方法论上的讨论,哈哈一笑生如果能讲出对讨论民族性不以为然的道理,尽可以讨论,如果认为人家怎样我们就该怎样,在下不敢苟同。
发表于 2006-1-5 16: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一点分析

赞成雪村的说法。
人类学所抛弃的是研究民族性的文化模式法,可能无法抛弃民族性的问题。
前几天读到内山完造先生谈的“根性”问题:日本是岛国根性;中国是大陆根性;英国是大洋根性。虽然这位日本人凭借的是一种对文化的体验,而不是人类学的田野资料,但是对几个民族文化特点的讨论还有几分道理。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6-1-5 16:07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7 08: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