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49|回复: 25

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8 09: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同移民背景的村里人讲述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当整个生命的主体部分来到新的地域开拓家园时,残留的东西被隐喻成一条神龙的尾巴,永远地留在了故乡。就像移栽草莓的时候,每一墩新生的秧苗都要带着一截连接母秧的蔓儿,才能更好地存活下来。又如同胎儿身上连接母体的脐带一样,即使长大成人,那也是同母体分离之经历的终生标志。移民文化的移植和残留比这个过程更为复杂,而且因为颠沛流离到陌生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便突出了残留部分的重要性。有一个主题传说成为这一移民过程的有力象征,这就是著名的关东移民传说——“秃尾巴老李”。这次调查,最令人惊奇地的是,在这个移民村落里,我有幸聆听到来自不同移民背景的人们讲述的“秃尾巴老李”的5个版本(辑录如下)。
  秃尾巴老李是广泛流传于鲁、冀、辽、吉、黑地域内的最带有闯关东移民文化隐喻主题的传说,其中常见的是断尾、离乡北上、定居黑龙江等情节单元。徐家屯处于这个传说流传区域内,人们熟知它并不奇怪,但是,新老移民所记忆的这些传说,却像五彩云霞一般,不仅展现出移民文化多彩多姿的地方化叙事特点,而且还呈现出随着移民时间而变化的轨迹。
  秃尾巴老李信仰和传说在移民地区呈现出强大的生殖力,首先是作为一种公共的文化资源被自觉地地方化,在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在创造这则传说时贴上自己的标签,使之获得本地域的乡土知识和民间智慧。我曾见过彭兆荣的文章中讨论过这一问题,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又是一个力证。我母亲讲述的文本,发生在河北故乡的乌龙塘;黑龙江移民李才珍的文本携带着黑龙江地区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信仰;辗转山东、黑龙江、辽宁的移民周学道谙熟的离乡定居传说,发生在五大莲池,还附会了抗日时期的神奇传闻;山东移民第二代三叔祝清泉传承的是来自已故父亲的山东版本,传说秃尾巴老李的老家在那里;早期山东移民后代徐景柱传承的是当地人熟知的当地版本,把秃尾巴老李的老家确认在当地的蛤蜊精。
  同时我们看到,这种公共资源在不同时期的移民口头传承的版本存在着有趣的时差。移民第一代杨金英、李才珍的传说,还带有浓重的故乡风物特色;移民第二代祝清泉的传说就模糊了时空,更趣味化、故事化;而延续了10多代的移民子孙所信仰的秃尾巴老李,与自己和扎根的土地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将其老家完全落实到本地,把这个普遍认同的母题植根于自己熟悉的地域文化当中。可以说,“老家”的确立意味着移民在新居地的地缘意识的真正建立。
  新的地缘意识的确立是怎样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们无从知晓,但令人回味的是关于秃尾巴老李断尾的情节和回家的信仰。无论人们如何把秃尾巴老李的老家地方化,都少不了这两个的情节。就像山西大槐树的信仰一样,人们的小脚趾被砍伤过,留下认祖归宗的永恒的胎记,断尾也是一种区别其他龙族的永恒的标记。这个行居天界的神明,还总是通过回家的天气警示着世人自己对祖居地的眷恋,同样也时刻唤醒有过相似移民经历的子子孙孙们永远不要忘怀这种眷恋。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09: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5则来自家乡的传说:       
               杨金英讲述:秃尾巴老李
  我问:“你讲过有一个人在井里弄水把园子都浇了,谁?”
  人家说俺那(注:杨金英60年代从河北移民辽宁,俺那,指河北老家)叫乌龙塘,现在改叫龙虎滩。(杨金英坐在大女儿家的大床上,盘着腿,笑呵呵的讲。周围有三个女儿、一个女婿在床边坐着听。)
  人家说这家员外家雇个小伙计,雇个小伙计吧,天天谁也看不见他浇园子。这主人一看,一片菜园子天天他浇完也看不着他浇,今儿就看着他了。到了快黑天了,快没太阳了,他就下井里头去了,下井里,这井里可这井里“忽忽”冒水,一会这园子就浇完。人说:“将来这人是龙吧!”他就说。把女儿给他了。把女儿给他说。他女儿说:“都说你是个龙,说你能会变吧?”他说:“我能会变。”他说。变个小长虫不大点。和 筷子那么大。(双手比试筷子的长短)他媳妇说:“这么大我不害怕。”(摇头,瞅着我,讲述人自己开心地笑。)他说:“我能变大。”一变变老大大蛇了。(晃着头,神气夸张,眼光闪亮。)她吓坏了。(笑)吓坏了她出去关门去。大伙不说,没尾巴老李、没尾巴老李,一下子把尾巴掩掉了。(自己嘿嘿笑,我也被这种解释逗笑了。)
  一个地方一个讲,你爷爷说山东的,你爷爷讲个。咱那一来天,说没尾巴老李要回家,有的说黑龙江出的,黑龙江有个讲究,有黑龙和白龙打架,这个白龙不是个好龙,黑龙是个好龙,一看见翻黑花就扔馒头,翻白花就不扔,小白龙不好,就起名叫黑龙江。
        李才珍讲述:秃尾巴老李出生
  说有这一家子,生下个小孩,是个小子,是个小子吧,是个龙。完事,说这个穿裤子吧,把那个尾巴撸一骨碌儿搞那裤兜子里头。不让人看着,看着了,说人那孩子带尾巴,都觉得不好似的。人家都是搞裤兜子里头,不让看,从小也不让人看。知道他是小子,谁也没看着过。这孩子一来二去就大了,到七八岁了。这孩子老,一到夏天就说要洗澡,要洗澡。他妈说:“那你就将就洗,别上外边去。”
  完了等到七八岁子了,又说要洗,他妈说:“洗洗吧,上河里洗去,我搁这洗洗衣裳。搞个绳儿把你拴上。”她说:“等你跑深地方上不来,我不敢下去。你爹没呆家。”那孩子说:“行,你搁屋,你搞绳拴着我,赶紧让我洗就行。”人这孩子,人家事先,预备拿个小刀。拿个小刀,到河里都洗,来回扎猛子钻,那是个龙啊,可不像这孩子不敢扎猛子,那随便来回钻,他妈说:“这孩子水性真好,跟谁学的呢,这水性真好。”来回这钻,那钻,来回钻。完了,他都把那绳剌折了,呆里头又钻几圈儿,他妈说的:“上来吧,别洗了。挺深的,别感冒,这水冰凉。”
他说:“不凉,越洗越舒服。”
  舒服,来回钻。他妈说:“这孩子跟谁学的呢,水性这么好。”他妈不知道他是龙。完了后尾洗洗就没影了。没了,他妈坐那哭哭,也没影了,就拉倒了。他咋剁,不剩下那茬了,这尾巴那柞了?这不就跑了嘛。
  跑了等再一下雨,完了下雹子,就不用说,扔菜刀。说一扔菜刀,这不秃尾巴老李嘛,给尾巴剁下去了嘛,就怕这菜刀呗,怕菜刀,这雹子都不下了。(笔者问:“试过吗?”)试过。搁这我还试过呢!他一来这天不象样啊,(杨金英:“乌烟瘴气,要不刮风要不下雹子。”)下雹子。(杨金英:咱那就说:“秃尾巴老李又回家了。说这个。”)咱那不说秃尾巴老李回家,说:“秃尾巴老李来了,下雹子。”他一来保证下雹子。你说,也准哪,你把菜刀撇出去,一会就不下。一来,家家都撇。你没说,搁这块,我往出撇,你月梅(李才珍儿媳妇)说:“妈,下雨你撇菜刀干哈呀?”我说:“秃尾巴老李来了,(笑)下雹子,撇菜刀完了害怕菜刀,一会就不下。”“是真的?”我说:“真的,随后就不下了。怕菜刀。”月梅说:“有这事吗?”我说:“咋没有呢?”那时搁家时候都是,一下雹子都往外撇菜刀,慢慢完了他都不下了。
        周学道讲述:秃尾巴老李争五大莲池
  秃尾巴老李,也不扛活也不咋回事,这不叫人一刀把尾巴给刨掉了,这就跑啦。跑啦,一直跑到哪?跑到黑龙江那五大连池。(真的啊?他的小外孙好奇地歪过头来问,周学道说:“啊。”)人家说,五大莲池那有两个,一个白龙,一个黑龙。(小外孙继续追问:啊?真的?俩龙?他一边讲一边应:“哎。”)说属秃尾巴老李好,那一个了不得。(小外孙:两个死龙?他姥姥悄悄劝他:“别说话!”)两个人争,争这个五大莲池。(小外孙继续不弃不舍地问:俩龙是真的?大家都在听故事,没有人回答他。)说这争,五大莲池有五个池子,有一个很深的。当地老百姓,好比说来人去客了,说到那哈儿嘟囔两句,说:“我家来客了,我家来客了,到这哈儿我来打条鱼。”说都一网,都撒这一网拉倒,保证有鱼。一网撒下去就走了,第二网都不让打,再打就没有了。(杨金英笑了:“再打就没有了!”)你打完就走,保证有鱼。
  过来有一个黑龙,两个人争这个地方。这个小白龙啊,这个秃尾巴老李,就托梦告诉人:“某月某日,你就蒸点儿馒头,都上那个池子那哈儿去,你要看着这个黑水,就别往里边儿扔馒头,你要看着这个白水上来了,不是黑水,你就向里头赶快扔馒头。”(听众笑,他也憨厚地笑了,继续说)这没这事,瞎说呢!他咋的?他饿呀!他打半天,也是饿呀。说一会儿翻花,一会儿黑的上来了,一会儿白的上来了。要白的上来,这老百姓蒸的馒头就“呜呜”向里边儿扔。扔开了,这又打起来。一会儿黑的又上来了,一会儿白的上来了。凡白的上来了就扔馒头。归根儿 把这个黑龙撵走了。把黑龙撵走了,都是光剩秃尾巴老李,都呆那占下了。都这么说是。(小外孙还问:那俩龙走了?姥姥把他拉到炕里,小声问一些事情,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不再继续问了。)
  这事都是解放以前,小日本儿进中国,听当地人说。这个都说,这个五大莲池没底儿。(杨金英:“没底的深哪?”)哎,深,没底儿。小日本儿啊,不信。人小日本儿不信这个,不信这个,这就拉白灰呀,都拉石灰,都上五大莲池边儿上卸,一卸卸多少!(杨金英:“他够坏呀!”)人家使抽水机呀,使抽水机抽!都抽着水,上来。人在早,人那个小日本儿都有大抽水机呀,(杨金英:“咱这边没有呢!”)咱那会儿中国当地都没有。抽、抽、抽,抽,眼看着干了,这水呀,眼看着干了,“呜”,这水又上来了。说一看,也老抽不干呀?抽不干,这就上什么,扬白灰。那扬白灰也白搭!(脸上泛起憨厚的笑容)都那石灰呀,都上里边儿扬,一垫垫老些个,那也白搭!归根儿他这水也抽净,都没治了。(笑)有恁么说法。
        祝清泉讲述:秃尾巴老李扛活(部分)
  讲个秃尾巴老李。过去咱小的时候不常说 “秃尾巴老李,行风行雨”嘛!秃尾巴老李也是个仙儿,说他就像猪八戒似的,也是犯天条了从上方给整下来的。他先头也不行错雨了也不咋回事,下界了。
  他一个人干啥?卖工呗,卖工夫。……
  他找一家他妈的种庄稼的,种地雇人。跟人家讲好,说种地。给人种地,他也发现了人他妈的跟他。怕给他解雇了,他得完成多少年苦力,完才那啥,他犯了天条了嘛。完这回他起早扒早去铲地去。他铲地,他就发那个怪呀!
  说是人家,可能是我爸(注:祝清泉的父亲是三、四十年代移民东北的山东人)讲的,说是搁也不哪哪,说是什么地方,人家都有地方,搁那做活。有一个老东家,有一个小东家。
  这老东家可能也发现他有点邪气儿,反正,爱咋咋的呗,就雇他,反正他妈的到时候饿死不饿死都在命上,有这种思想。
  他老先生,他去铲地,都他妈的给铲个溜光!一个犄角儿留一棵,中间他妈的留一棵。一共他妈的这一大片地,就留五棵苗,草都铲溜光,你说好不好?
  完,这说铲完了,说:“东家你下地瞅我铲的行不行?”
  到那,东家一瞅,“我的妈天啊!”这么大片地全都暄乎儿的,溜光的,他妈的一个犄角儿一棵苗,中间他妈的一棵苗。这么一瞅,拿棍一约,正好差不多当间儿他妈的一棵苗,一共五棵苗。这他妈的一棵苗打他妈的一车嘛,兴他妈的够吃吧。完了回去。听说了,心目中有这概念呀,说他妈的他不是一般人,说是有点邪气儿。
  回去了,问东家说:“东家看了吗?看我铲得怎么样啊?苗留的稀厚啊?”
  “铲的地铲的倒挺好,铲的暄乎的,不过这苗都是有点厚啊!”
  “啊,这厚不要紧,明儿个再去铲去!下遍我再提提!”
  “啊,去铲去吧!”
  他家伙,过些日子,不又铲下遍了吗?这铲下遍了,把苗又提了,四个犄角儿都砍下去了,都剩他妈的中间儿一棵苗了!(祝清泉小侄女说:“太可怜了!”)
  完了,这一来二去,干这干那,到秋天了。都剩一棵苗了,都让它长去呗。浇水啊,施肥啊,这回都好浇了,都像栽花似的,都一棵。那长的相当好!那千顷地一棵苗(听众大笑),那不长得好透了?那家伙高粱桔子挺粗的,穗儿也挺大。
  到秋天了,东家说:“人家都平场院,咱也该平场院了。要不介没地儿打粮食啊?” 说是把场院收拾收拾。这都把场院收拾收拾。他老先生跑哪打场院去了?搁他妈的人家地里头,他就给他妈的溜成场院了,这一片地全都给溜成场院了。……
  完,他都准备个梯子。你看,人那高粱秆儿长多粗吧,能撮住梯子!拿个棍儿,去了。蹬着梯子爬他妈的够着高粱秆儿了,够着高粱穗儿了,就站那了,说:“东家,你站那瞅着,我开始打高粱了,你要说是够了,我就停下不打了。”
  东家就呆地下站着,瞅着。他都“邦”敲一下子,这“哗”家伙,地下高粱起来一骨碌儿,“邦”家伙敲一下,起来一骨碌儿……东家港他妈的说要停,他“邦”家伙又一下,一下子把东家埋没影了!
        徐景柱讲述:秃尾巴老李的老家来蛤蜊精
  他的老家来(注:在)哪呀?来蛤蜊精。蛤蜊精来哪?就是来咱这东边儿,东荒地半拉儿。秃尾巴老李是咋个意思?可能说是人生的,生了以后,后尾儿,看长个尾巴,叫他爹砍一斧子,把这尾巴给砍下去了。后尾儿,他搁恁都上天了。他的家来蛤蜊精,茨榆坨这边儿,东荒地南边儿。那坐地 是水,现在都种地了,也。据说他回来,必须得下雹子。这秃尾巴老李,他来回走就带雹子。



(因照片不会上传,暂无讲述人及地域景观图片。)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5-1-30 12:29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2-22 09: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我的家乡也有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我们镇还有一个村叫“龙李”(不知道村名是不是这两个字,但音就是LONGLI),据说就是秃尾巴老李的家乡,他就是在这个村里出生的,这儿有许多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曾经有一本书叫《莒县民间故事》里面收集的乡民讲述的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不下十则,今年寒假的时候我在家还听妈妈讲秃尾巴老李出生的传说呢,我还一直以为秃尾巴老李是正宗的山东人,并且是正宗的莒县人呢,原来关于他的传说也是在全国遍地开花。
发表于 2005-2-25 09: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流行在鲁南的两则传说


流行在山东省滕州一带的传说
尾巴老李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小坞沟还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庄东西间草屋里住着李老好夫妻,两口子又勤又贴心,日子过得倒很宽裕。只是妻子都三十多岁了还没开怀,一提这,两口子就长出气。
    有天晚上,妻子对丈大说“有了”。李老好喜得一蹦多高,不让妻子做饭,不让妻子干活,妻子动一动他都怕“闪了”。这样侍侯了十个月、十二月,到了满二十四个月这天,天灰蒙蒙、风大雨急,劈雷闪电,妻子要生了,疼得翻打滚。李老好把掺着心,瞅着妻子的下身。不想妻子肋下慢慢裂开一道缝儿,从里面钻出一条小黑龙来。小龙落生,在床上扑扑摇摇,身子眼见越长越大。妻子一看,吓死过去了。李老好盼妻子生个大胖小子,没想生了个怪物,妻子又死了,又气又难受就扬起拳头向小龙砸去。那小东西有神的灵性,他呼地跳起,把身子盘在梁头上,“吱吱”叫着,摇头摆尾,象是和爹爹捉迷藏。李老好又急又气,顺手从箔帐子上摸了一把镰,狠狠地象小龙砍去。小龙一偏头,尾巴给削去了。他忍着疼,窜出屋门,起在空中。他在天上只是转圈子,不肯离去。他还没来得及看娘一眼呢,自己的家还没住上一天呢。爹爹不容,要劈死自己。又一想:“这也难怪,人龙本不是同类,这里原不是自己该住的地方。想到这里,他头朝着小屋点了三点,向爹娘拜了三拜,就驾着云腾着雾,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屋上空,向着东北方向飘去。 小黑龙在天上行有几千里,低头见一条弯弯曲曲的白水横在地面,这条江虽不宽倒很长,水面银光闪闪,两岸高山耸立,树木葱绿,却是个安身的好去处。他就按落云头,挥去雷电,一头扎进水里。
    这江叫白龙江,原是一条白龙镇守。这时白龙正在府中养神,听到水响,走出府门,见是一条秃尾巴黑龙进来,心里大怒:“好个无尾黑小子,竟敢不报而入,侵我辖地。”窜过去就抓小黑龙。小黑龙往旁边一闪,也生了气。说道:“你这个东西,不以礼相待,不邀我同住倒也罢了,还要以武力相欺,好没道理。”说着两个就在江底打了起来。
    小黑龙年幼力小,又没经过争战,交手不多时,就气喘吁吁,力不能支了。他虚晃一爪,抽身跃出水面,变作一黑衣少年,落荒而走。他被战败,闷闷不乐。进了深山,正想着心事往前走,脚下被绊了一跤。低头一看,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躺在地上,身边放着药铲,褡裢。小黑龙趴下身,贴着老人的胸口一听,心还跳动,就赶紧抱起老人,到一个背风的山旮旯里放下。又到山泉边捧了些水来,把树叶卷成喇叭筒,对着老人的嘴,把水慢慢地灌进去,不大会儿,老人醒过来,睁开眼,见一俊俏黑衣小生站在面前,心里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手扶地爬起来,对着小黑龙就要下跪。小黑龙慌忙拉住:“老人家不要这样,救人解难是做人的本分。您为何躺在这深山野岭之中?”
    这老人原是山东人,因家乡连年干旱,又逢兵荒马乱,在家无法生活,便逃出关里,到这深山老林采药挖参度日,在白龙江边盖了两间草房存身。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手里也有了些积蓄,他想再挖些参,多积些银子好回山东。今天一早自己进了深山,挖了一株大人参,很值些银子,不想在下山的路上被强人一棍子打昏,劫去了人参。
    小黑龙听了老人的叙说,对老人更觉得亲切:“老伯,我也是山东人,家在滕县的小坞沟村。”老人一阵狂喜:“这可好了,咱爷俩更不外气了。走!到我屋里啦呱去”。老人的茅屋离这里不远,小黑龙搀扶着老人,不大会就到了。老人置好酒备好饭,二人对面落座,边喝边啦起来。小黑龙架不住老人的盛情恭让,酒多喝了几杯,想到母亲为生他而死,自己又无家可归,就掉下泪来。老人好纳闷,就问道:“恩人有何心事?不妨说与小老儿,或许我能帮上忙。”小黑龙就将实情相告。老人听了大惊,纳头便拜:“小老头儿肉眼凡胎,不识上仙真面,该死!该死!”小黑龙倒被老头逗笑了,急忙扶起老人:“老伯!我虽是龙,可有姓,姓占百家姓第四个字;有家,家在人间村舍中;有父,父是平民庄稼汉;有母,母是农家贫穷女。不是和您一样吗?只是我体形怪异,离水不行,可恨那白龙不容我住。”
    老人听小黑龙这么说,也不害怕了:“我能帮你什么忙?”
    小黑龙想了想说,“倒是能帮大忙,只是您上了年纪,我不忍劳烦您。”
    “快甭这样说,您救了我,我正该报答。”
    “老伯,那白龙虽然骁勇,您要相助,咱俩个还战不过他一个?!”
    “哎呀呀,上仙说哪里话。我不会腾云驾雾,又不能入江吞水,不会用兵器,不会施法术,如何近得那白龙?”
    “这我知道,您只需这么这么……就行了!”
    “这却容易!”
    第二天,他们准备停当,小黑龙跃进江中现了原身去找白龙。
    白龙出了水府,见是小黑龙,哈哈大笑:“我手下败将,莫非复来送死?”
    小黑龙正色道:“此次和你决一死战,分个高低,要是败给你,我情愿躺你面前,让你碎尸万段。”
    白龙更加得意:“好!君子口里无戏言。即是这样,我也立个誓:你要赢了我,我就远走他乡,决不复回,把这水府永远让给你。”
    二龙击手打掌后,就拉开架势打了起来。他们跳上翻下,忽东忽西,搅得泥沙泛起,江水沸腾。他们各自用着全身的力气,使着全身的解数。二龙相斗,真是一场恶战。
    站在江岸上的老人,见江水象开了锅,知是小黑龙和小白龙开了战。两眼就盯着江面,不一会儿,“呼啦”翻起了白浪,他急将石灰撒下。又过了会儿,黑浪掀起,他赶忙将馍馍扔过去。就这样,他不时地向江里撒石灰、丢馍馍。 二龙在江里拼命撕杀,白龙见小黑龙要浮上水,就想窜过去压住他,刚抬头就被石灰迷了眼睛。小黑龙觉得饿了,趁白龙揉眼之机,往上一窜,张口吃下老人丢下的馍馍,顿时有了力气。如此大战三天三夜,小黑龙不时吃着馍馍,力气有增无减,越战越勇;白龙被石灰多次迷眼,肚子又饿,渐渐力不能支,最后只好败阵,窜出江面,腾在空中,驾云施风,暴雨隐着身形,奔他乡逃命去了。
    白龙败逃,黑龙入主,因此人们就把白龙江改叫黑龙江了。
    一天,小黑龙召集虾兵蟹将,分拨了职守,打发他们各行其事去了。他便坐在珊瑚椅上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就眯瞪着了。他这一眯瞪就是半个多月,醒后想起了挖参老人,就急急忙忙出离水府,上得岸来,依旧变作黑衣少年,走到老人住所,只见屋门虚掩,屋里空空,老人已回山东多天了。
    不知不觉,小黑龙镇守黑龙江快一年了。这天小黑龙巡江归来,摸摸自己头上渐渐长大的角,想起自己明天就满周岁,也是母亲去逝的一周年,不由得泪如雨下。他忙备了祭物,出江西,升空中,急向家中奔去。
    他在小坞沟上空按落云头,依旧变作黑衣少年,找到娘的坟子,摆上香烛果盏,倒满酒杯,双膝跪下,祭奠亡母。洒过酒,烧化了纸钱,接着磕了三个头,哭了好长时辰,才又腾在空中,复了龙身回转黑龙江。
    人们见暴风雨中一条秃尾巴的龙在上空中盘旋,知是李家生的那条小黑龙,人们都叫他秃尾巴老李。又发现李老好妻子的坟头没淋雨,周围也是干干的,知是秃尾巴老李来上坟。据说,大清康熙年间一场大雨过后,有人在李老好之妻坟前还拾到过金酒瓶子银酒壶呢。
    秃尾巴老李镇守黑龙江,尽心尽力,兢兢业业,把个水族和整条江治理得有条有理。按季节兴风布雨,帮助人们的农事耕作。他自己生活得也很惬意,只是时时思念去世的母亲和那采药的老人。为了表示他对家乡人的思念和敬重,凡载有山东人的过往船只,到了江心,他就送上一条大鲤鱼。船家在开船前总是先问问乘客中有没有山东人,有山东人就风平浪静,稳稳当当,没有山东人那就难说了。那跳上船板的大鲤鱼,当然谁也不吃,船家双手捧起,向着乘客喊道:“秃尾巴老李给山东老乡送礼了!”然后再放回江里,这俗直到民国时还保持着呢。
   
一九八七年六月二日采录于田庄村
讲述者:黄友太 男 农民
收集者:田一波 男 农民



流传在山东省蒙阴的传说:
秃尾巴老李走娘家


    传说很久以前,沂蒙山区涝坡李某的妻子十月怀胎即将分娩。一天乌云密布,雷闪喝闪,不久便大雨倾盆。这时,李妻肚子疼痛难忍,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子直朝下滚,坐也坐不住,趄也不趄不下,在当门中游走。黄昏时分,黑灯瞎火,李妻生下一长长的东西,李氏夫妻也没有多想,反正是自己的孩子。这时,忽见屋内升起一团黑雾,说时迟那时快,黑雾穿过门口腾空而起,只听半空中“咔嚓”一个响雷,这长长的东西一阵风便不见了,大雨还刷刷地朝下倒,李氏夫妻十分诧异,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又想,是自己生的就是自己的骨肉,就是妖魔鬼怪也不会祸害自己的老的,一夜相安无事。
    以后,每当夜幕降临,这个长长的东西便从外面回来钻到母亲怀里吃奶。李妻想看看自己的孩子长得什么样,可黑雾弥漫,什么也看不着,只觉孩子浑身冰扎凉,又摸着有鳞有爪。近一个月了,夫妻俩一直十分纳闷,商量着等孩子再来时父亲点灯看一看孩子的面目。满月这天,孩子又来了,父亲立即点灯,这长长的东西怕吓着自己的父母起身便走,一阵大风把门带上,把自己的尾巴挤掉了,夫妻俩也看清了,自己的孩子竟是一条龙,且成了一条挤掉尾巴的秃尾巴龙!
    从此以后,这条龙就没有再来过家。不过沂蒙山区却是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龙的父母平平安安八十而终。
    不久,玉皇大帝把秃尾巴老李派往东北黑龙江,在那里驻守边关。
    东北黑吉辽三省是块富庶的地方,那时候人少地多,“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就是说的这个地方。旧社会到东北逃荒要饭的山东人很多,现在东北有些村全是山东某个县的或某个乡的,据说有一个村几百户人家无一个不是蒙阴县黄沟村的。在东北三省至今流传着秃尾巴老李关心保护山东老乡的故事。
    在滔滔的黑龙江上,从古到今常年在江上搞客运的船家一直沿袭着这样一种习俗,每当乘客坐满船准备起锚时,船老大都要向客人问一声:“有山东人吗?”客人答:“有!”船老大就开船,如果无人回答,船老大就不会开船。秃尾巴老李不忘自己是山东的,每当载有山东老乡的船在江上来往时,他都实心实意地保护着乘船者的安全,使江面风平浪静。
    秃尾巴老李常常思念生他养他的故乡,在父母去世后也没有忘记,每年夏季阴历六月六前后都要走趟娘家,给父母上坟。每当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怒号大雨倾盆时,民间都知道这是秃尾巴老李哭着从东北回娘家给父母上坟来了,老李的眼泪滋润着沂蒙山区干涸的土地,滋润着生他养他的故乡。
    今年沂蒙山区十分干旱,从没下一场透地雨,灾情十分严重,小水库小塘坝全部干涸,大点的水库已到了死库容,放不出水来,干瞪着眼浇不上地,减产已成定局。据气象部门讲,这是百年不遇的大旱。我在想,秃尾巴老李这是怎么了,怎么忘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呢?人情味怎么淡了呢?


发表于 2005-2-25 09: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秃尾巴老李塑像(转帖自互联网)
秃尾巴老李塑像.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0: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虎夷兄,这个塑像从哪网站搜索到的?不知哪个省县的,供在哪里?祭祀活动在我家乡还没听有过,我很好奇。
发表于 2005-10-7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各位师长如果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不可以拿来共享?如有自己的发现可以交流 , :shy:小妹的毕业论文方向正是与此有关,如蒙赐教,不胜感激。
发表于 2005-10-8 16: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今年暑假,我对我们家乡那个传说是秃尾巴老李的家乡做了一点调查,发现被人们称为“LONGLI”的那个村子的村名其实是“龙尾村”。这个村子里确实流传着许多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并且村里人对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深信不疑,他们不认为这是虚构,他们相信这是曾经存在过的事实。至今,他们村里还有所谓的秃尾巴老李娘的坟,这个坟不是一个土丘,而是一座山,是你远远的打量这座山,然后从这座山看到一个像坟一样的地形。村民说这就是秃尾巴老李娘的坟,早先秃尾巴老李还经常回家给他娘上坟。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三四十年代,这个村里曾经举行过轰轰烈烈的求雨运动,他们求的神仙就是秃尾巴老李。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故事,由于对秃尾巴老李故事非常了解或者说是非常善于讲秃尾巴老李故事的老人都已经过世,我只听到少量的在我们那个地区流传非常广的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感觉非常遗憾。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5: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在河北赵县观看龙牌会的时候,听说附近的村落中有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有心者不妨去调查一下吧。
关于这个故事,能弄清楚传说在形态上的发展脉络和在地域上的排布特征就很不简单了。或者能把口头的传说与尚存的信仰仪式结合起来考察它们之间依存关系,也很不错。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5-10-9 16:31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10-9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请教陌上花开是哪里人?我们家乡河南也有这样的说法,黑龙江、山东、广西等这里也有类似的传说或者故事,看来是全国性的,不过因为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异,宜家前辈提出的“把口头的传说与尚存的信仰仪式结合起来考察它们之间依存关系”很有启发意义,传说流产的地区一般伴随有许多信仰行为,我也有这样的打算,但具体可能要等到资料相对完备之后才能确定。
发表于 2005-10-10 18: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秃尾巴老李传说在山东流传很盛,我听到过数则,现还记得一则云:老李因行错雨被罚,在张天师府服役,一杨姓山东人向天师求情,老李得以减罪。以后杨某去世,老李要去吊孝,因老李所经必有大风雨,故被谢绝,云云。幻想色彩甚浓。老李,义者也。山东人讲秃尾巴老李传说,表现得深信不疑,谈到张天师以为其辖治鬼神亦真有其事。似未脱原始思维。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19: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陈兄所说的异文提及的传说人物有名有姓,还有张天师坐镇,很翔实真切;我在辽宁听来的文本中人物姓名很模糊了,对它的信仰也地方化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19: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桃李春风 于 2005-10-9 16:50 写道:
请教陌上花开是哪里人?我们家乡河南也有这样的说法,黑龙江、山东、广西等这里也有类似的传说或者故事,看来是全国性的,不过因为地域不同而有所变异......

广西真的有同一类型的传说吗? 
发表于 2005-10-11 17: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回桃李春风:我是山东人莒县人
原先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们山东才有关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现在才知道原来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是遍地开花啊!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个朴素的主角,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更让我想不明白的是故事的大体内容居然还都是相似的!这到底是民俗传播造成的呢还是它本来就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在当地生成的故事?如果是民俗传播造成了秃尾巴老李故事的广泛流传,那秃尾巴老李的故事缘何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四方民众对它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换句话说,是什么支撑了秃尾巴老李故事的广泛流传?如果是在当地生成的故事,那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在不同地域流传的故事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呢?
发表于 2005-10-12 09: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同移民背景的村民记忆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广西右江流域关于龙母的传说很多,有许多龙母庙,祭祀的就是秃尾巴龙的母亲——龙母,传说秃尾龙是一个民妇感孕所生,被各种原因所致而断掉了尾巴(有许多异文),后来经常回来看母亲,并且为母亲迁坟,非常孝顺。不过这些传说的重点在秃尾龙的母亲身上,经过后来历代的册封,现在龙母已经成为南方与妈祖地位相当的女神,广东的悦城龙母庙是两广地区最大的一个,那里也有许多传说。不过 像陈金文老兄提及的与张天师的故事还是很少见,可能是北方的民间张天师信仰影响所致。
许多地方的传说异文各有自己的地方色彩,像山东的故事中秃尾龙很直爽,乐于助人,非常憨厚,所以探寻秃尾龙故事的发源地是比较困难的,至于为什么会流传如此之广,可能跟故事本身所蕴含的民俗心理有关。当然只是一家之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7 20: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