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78|回复: 1

《山海经》女娲神话的传承流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7 12: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海经》女娲神话的传承流变
    《山海经》被称为“神话之渊府” ,蕴含着丰富的神话资料。由于《山海经》资料来自荒古,其中神话素材便成了后世许多神话的源头。世界上任何民族的神话都经历了许多次变更修改。神话的传承流变主要归功于广大民间口头创作者的辛勤奉献,《山海经》神话也是如此。探讨《山海经》神话的传承流变既有助于当前的“《山海经》神话群系”的传承保护,又可在东西方神话比较研究中充分展示东方《山海经》神话的特色。
    西方神话中造物神话和开辟神话很多,女娲神话是东方神话中最著名的造物神话、开辟神话。《山海经》记载的女娲神话文字不多,但却是这一神话的最早记录。《大荒西经》云:“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经文“女娲之肠”,郭璞云“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栗广,野名。”又云“横道”“言断道也”。郭氏所释甚是,特别是“或作女娲之腹”更妙。。
    女娲神话乃是上古时代母权社会形态之反映。人类早期普遍存在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社会形态。女娲在本经中以繁衍人类的创世主形像而出现,女娲另一丰功伟绩“补天”不见于此书,正是本书古朴之处。生殖崇拜应是女权崇拜最早出发点。汉人应劭《风俗通义》所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即女娲造人,与本经所记女娲腹化十神(人)均反映先民此一思惟水平。
    女娲造人神话后来又增添了“补天”内容:《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正史《史记》也记载了这一神话,其《补三皇本纪》云:“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能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鳖足以立四极,聚芦夹以止滔水,以济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造人和补天,完全是集造物神、开辟神于一身的天神。女性形象的女娲作为开辟神,较之男性形象的盘古为神格的盘古神话应该更为古老正统。
    汉代以后,女娲神话向历史化民俗化发展。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多女娲伏羲合像,寓意女娲与伏羲结合繁衍人类。这既是女娲神话的历史化嬗变,也反映了男权思想的确立。至于唐人李冗所撰《独异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既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鄣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则是民俗化之使然。
    综上所述,可见发自《山海经》记载的女娲神话较之西方造物神、开辟神神话更为丰满光彩。
发表于 2005-2-19 13: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海经》女娲神话的传承流变


女娲即帝俊,大妣赤阴,此说可有人知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7 20: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