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程蔷老师: 
 
 
        程蔷,女,1944年6月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师从钟敬文教授,专攻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生毕业后,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历任民间室副主任、所学术委员、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2001年调上海大学文学院工作,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以及影视文学的研究,著有《中 国 识 宝 传 说 研 究》、《中 国 民 间 传 说》、《骊 龙 之 珠 的 诱 惑——民 间 叙 事 宝 物 主 题 探 索》等专著,与人合著《唐 帝 国 的 精 神 文 明——民 俗 与 文 学》,2001年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论著二等奖。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 俗 学 概 论》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在“九五”国家社科基金规划中,参与《中 华 文 学 通 史》的编撰,主持《中 民 间 文 学 史》项目,为该书两主编之一。在文学创作方面,从事小说与电视剧本写作,出版小说多种,拍成电视剧多部,并曾多次获奖。主要有长篇小说《我的 蝴 蝶 兰》、《幻 女》、《风 荷 恋》,电视剧剧本《李 师 师》、《蝴 蝶 兰》、《无 花 的 夹 竹 桃》(均已录制播出)等。 
 
主要论著: 
1、《中 国 识 宝 传 说 研 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2、《中 国 民 间 传 说》,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3、与董乃斌合著,《唐 帝 国 的 精 神 文 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4、与浩宇合编,《中 国 地 方 风 物 传 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 
5、与祁连休合著,《中 华 民 间 文 学 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6、《骊 龙 之 珠 的 诱 惑:民 间 叙 事 宝 物 主 题 探 索》,学苑出版社,2003年 
7、《充 满 智 慧 的 民 间 精 灵──民 俗 文 化 与 民 间  文 学 研 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主要论文: 
1、《葫 芦  文 化 和 中 国 人 的 宇 宙 意 识》,《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 年 
2、《闻 一 多 论 端 午 的 启 示》,《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1999 年 
3、《中 华 民 间 文 学 史》,《河北出版年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4、《民 间 叙 事 论 纲》,《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钟 敬 文 生 平 • 思 想 及 著 作》,《中国文学年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1992  
6、《唐 人 传 奇 与 神  话 原 型》,《中国文学年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1992  
7、《关 于 传 说 学 的 几 个 理 论 问 题》,《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8 
8、《论 古 代 文 人 的 民 间 文 学 见 解》,《阴山学刊》,1989年04期 
9、《神 物 幻  想 与 文 化  心 理》,《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关 于 幻 想 性 民  间 故 事 的 人 物 类 型》,《思想战线》,1981年06期 
11、《我 的 电 视 缘》,《上海戏剧》,1998年02期 
12、《超 越 古 风 奇 俗 的 理 论 探 索——评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2期   
13、《唐 人  巫 术 观 的 文 学 表 现》,《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01期  
14、《唐代的士风演变与时代迁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年01期 
15、《民间叙事中的宝物幻想》,《民族艺术》,2002年01期 
16、《祭祀与民间行为叙事》,《民俗研究》,2001年01期 
17、《婚 前 教 育 与 哭 嫁 风 俗》,《民间文化》,2000年Z1期 
18、《民俗文化资源与重铸民族魂——闻一多论端午的启示》,《人民论坛》,2000年10期 
19、《民间叙事模式与古代戏剧》,《文学遗产》,2000年05期 
20、《从日本年俗看中日民俗之异同》,《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1期 
21、《<搜神记>与民间自发宗教》,《民族艺术》,2004年 01期 
22、《民间叙事论纲(上)》,《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3、《民间叙事论纲(下)》,《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4、《<吴歌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读后》,《民俗研究》,2006年01期 
25、《民俗节日的继承和演变》,《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PS:程老师和田老师都是我们上海大学民俗学硕士点的开山之祖啊!正因为有了程蔷老师的到来和提倡,以及田兆元老师的辛苦与努力,上大民俗学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可谓我们都是受惠于此两位导师。鄙人也有幸聆听过程蔷老师的《都市民俗与城市文学》这一课程,才投身民俗学专业的。先生授课严谨、风趣,掌有丰厚的传统民俗文化知识,至今,本科时(2005)上课印象仍然历历在目。更重要的是,她在本科课堂中就已经教我们要走出去“田野”,并教给我们细致的田野作业知识。到如今都受益匪浅! 
 
[ 本帖最后由 fzguaiguai 于 2009-12-10 16:4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