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5|回复: 0

【转帖】姚崇新:评于君方《观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9 08: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于君方《观音》(Chun-fang Yu: Kuan-yin: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svara)

姚崇新
2004-12-07 14:08:30 阅读 1667 次
作者提供(即刊于《艺术史研究》第6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


在中国民众的佛教信仰历程中,固然涌现过若干在民众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佛(如阿弥陀佛、弥勒佛、药师佛等)、菩萨(如弥勒、地藏、文殊、普贤等),它们都曾受到过中国民众热烈的追捧和崇拜,但就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佛当首推释迦牟尼,菩萨当首推观音。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国民众的观音崇拜事实上已经超过了包括释迦牟尼在内的所有佛、菩萨,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本土,直至今天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中国民众的生活,其对中国社会潜在的影响力的深远由此可见一斑。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佛教信仰中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因此观音崇拜问题很早就成为东西方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而尤以日本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早。如松本荣一对敦煌壁画中观音图像的研究[1]、松本文三郎对古代印度支那地区观音信仰的考察[2]、小林太一郎对晋唐观音信仰的综合考察[3]、后藤大用对观音信仰的综合研究[4]、以及佐伯富对近世中国观音信仰的研究[5] 等等,都具有开创性。但事实上,要对中国观音信仰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如果仅仅运用佛教中国化的一般思路进行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它可能还涉及中国传统封建文化中的某些深层次问题,比如观音性别转变的问题,若仅仅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探讨很难获得满意的解决,因为它可能与中古以来中国女性在封建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社会角色有关。这就要求研究者不仅要熟悉中国佛教史,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有较深的积累。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不仅要充分运用宗教学、历史学、文献学的方法,还涉及到图像学、考古学等。所以对中国观音信仰仅仅进行局部研究相对容易,但系统深入的研究却相当困难。可能正因为如此,海内外系统研究观音信仰的专著一直十分少见,而近年在观音信仰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的是美国学者。





近二十多年来,西方汉学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民间文化的热潮,在有关中国民间文化的研究中,民间信仰是一个相当受重视的主题,取得了一批成果,尤以美国学者成果突出[6]。观音信仰当然也可以纳入民间信仰系统,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系于君方教授的观音信仰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步步展开的,她近期出版的大著《观音:观自在菩萨的中国化转变》(以下简称《观音》)一书,是她近十几年来研究观音信仰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笔者迄今所见海内外第一部深入系统研究观音信仰的专著,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海内外关于观音信仰的研究取得了新突破,这从美国学术界对该书的评价中即可窥知一二。

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汉学家梅维恒教授(Victor H. Mair)认为,“《观音》毫无疑问地将成为未来研究这一特殊的通俗佛教形象的新起点……该书对佛教的研究自成一格。”以研究中国中古宗教著称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更认为,“《观音》是一部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无匹敌者的力作。”(上述引文均见《观音》一书封底)



于君方教授祖籍中国湖北,童年时代是在抗战期间和内战期间的中国大陆度过的,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随家迁居台湾。她先后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美国北安普顿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 Northampton)和哥伦比亚大学,197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博士学位。之后长期执教于Rutgers大学(即新泽西州立大学,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宗教学系,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近期转任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系及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并担任北美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于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佛教研究,视野比较开阔,既注重对中国佛教的历史考察,又关注现实中国的佛教信仰状况,在美国宗教学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主要著作除《观音》以外,还有《佛教在中国的更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9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