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8|回复: 1

高丙中:核心传统与民俗学界的自觉意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8 21: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传统与民俗学界的自觉意识

高丙中


吕微兄:
庆幸你那天到我办公室碰见了龚建华。他向你请教关于“母题”的概念问题,触动了你的写作欲望。
你通过案例辨析被研究对象“之所想(想什么)”与“如何想”在学术上的不同路径。我以为,除了具体内容的知识价值,同样重要的是它所体现的思想方式的指标意义。我们圈内对此是否有足够的自觉意识,是同行的研究在整体上是否能够更上一层楼的关键。过去的民间文学研究所擅长而在今天能够新生的思路是探索民间“如何想”,这是我们今天可以借此发展学科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方向。学界过去对于“之所想(想什么)”的大量阐发并不能看作文本的纯粹产物,其实是靠意识形态支撑而可能的。也就是说,是在外在的意识形态的参照下才现出那些意思来的。当我们今天对有意或无意的意识形态参照总是抱有警惕的态度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认真地把文本的主体与文本结合起来进行阐释。文本本身可以做更复杂的形式研究,但是,就“意义”来说,没有对“民”做深入、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不把文本置于它的context,单从民间文学作品文本本身怎么得出那些“思想”、“意义”呢?
民俗学要定位于一门当代学术,它的从业者就要浸润在当代的思想和学术里,最好是主流的思想和学术里(哪怕部分如此)。这样的格局跨度很宽(其实每个活跃的学科都是如此),包含着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民俗学的核心构成部分在从业者队伍的学术构成里失去应有的份额的危险性。解决这个疑问的路子就是这个从业者队伍有能力激活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核心传统,特别是让那些被认为是民俗学的根底的要素重新焕发生命力,例如我的“遗留物”案子(“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一文)和你的这个案子。这样造成的局面就是,无论大家走多远,仍然像是这个学科的根底延伸出来的。有点像是民族的认同逻辑的翻版:若有一定的基本指标被认同,或在社会中延续,再怎么开放,再怎么吸收异族的东西,“我”依然相信保有本真的我,而且“我”是一个更佳的我。明确地建立延续的东西,才能自由地开放;自觉地建立延续的东西本身就是因为已经在开放才产生的意向。学科史上,可能有一个时段是要借助“轻视”学科传统带来更多的开放,但是有人斗胆开放一段之后,重建对于学科根底的信心的需要和能力都会自然形成。这就是我近年认为“激活学科传统”应该在当前成为民俗学界的自觉意识的主要考虑。
     所谓民俗学的学科危机,有两种相反的因由。早先是封闭造成的危机,近些年是开放造成的危机。封闭的危机是不断边缘化的危险,是活力弱化导致衰亡的危险,但是在最后的结果发生之前尚能固守自我。开放的危机是太多作为异质的新质湮没自我的危险,但好处是开放带来的活力提供了大发展的机会。民俗学已经相当开放,在一定的意义上已经是一个“置身于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殿堂之中、置身于当代社会的田野之中”的学科。此时此地,一些同仁提出“民俗学是否还是民俗学”的疑问,可谓正当其时。既然开放已经形成大势,那么自觉寻找开放条件下的认同基础就成为了迫切的课题。我们在倡导开放的同时,就要强调学术传统的价值,最好是能够在开放性的研究中体现传统的活力与魅力。如果如此重新激活传统的努力达到一定的水准,学科认同的功课做到位了,开放的危机就解除了。开放在“封闭性危机期”的功能已经完成,为学科自身带来了活力,如此一来,开放在“开放性危机期”的功能也完全是为自身带来活力,避免了负面的危险,甚至得陇望蜀,正在为学科带来向外的扩展力。中国当前的民俗学大概处在这个状态。我是比较乐观一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题和节假日的课题所引起的社会和学界反响、民俗学核心概念的跨学科采用,都在刺激我们乐观起来。

丙中 2006年10月28日
发表于 2007-3-20 10: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高丙中:核心传统与民俗学界的自觉意识

★★★优秀期刊(晋级、职称、毕业)论文征稿★★★
★《各界》文论系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学术期刊。主办单位:陕西省政协。国内统一刊号:CN61-1302/D 国际刊号:ISSN1007-3906  邮发代号:52-148。系为高学历人群发表论文服务的高品位学术期刊。本刊系国际大16开本,精美印刷。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龙源期刊网》等网络媒体吸收。
★办刊宗旨:坚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坚持传播科技理念、报道科技前沿、倡导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

★刊登内容:主要刊登我国当前科技及与科技发展有关的政治、哲学、教育、经济、管理等方面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

★栏目设置:人事行政   政法天地  经典理论  能源战略   教育研究  经营管理  金融
财会  信息科学   教学交流   文化艺术。

★滚动栏目:国防科技   高新技术  工程技术   建筑科学    IT技术  电子商务   环境资源  财会审计  医疗保健   学术论坛  行业科技  实践创新   经济综述   图书论坛。

★投稿要求: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所有文章标题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文稿以2600-5200字符为宜,并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文责自负,勿一稿多投。

★杂志社地址: 西安市建国路省政协大楼(西安市建国六巷一号)\邮政信箱:西安市钟楼邮局103信箱《各界》文论编辑部\邮政编码:710003

■联系方式:编辑电话:029--85015100编辑投稿信箱:lizhilian33@163.com QQ:598489186 \杂志网址:www.gejiewenlun.com

■征集优秀艺术作品:为宣传中国书画艺术, 该杂志面向全国征集艺术作品,作品优秀者免费刊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2 08: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