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7|回复: 1

2006.12.2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6 18: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6.12.2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泥人张 百年世家 一门官司 十年维权
说起“泥人张”,几乎人人都会想到那些千姿百态、笑容可掬的小泥娃娃。然而,在天津古文化街深处、通庆里的一座幽静小院里,“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却苦笑着摇摇头:“那些根本就不是‘泥人张’...

2、黑土奇葩:民俗艺术家关东一怪翟孟义(多图)
60岁的翟孟义不愧为关东一怪。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了扬名省内外的木板画作品《关东十八怪》,更因为他那独特的性格和颇有些“怪异”的人生态度...

3、粗脚头:行走泉州街头巷尾 独特的闺秀头饰
“粗脚头”是一种妇女头饰,它以城东为中心,分布在“三阳一州”范围内,即东至洛阳,南至青阳,西至丰州,北至双阳,是这些地区中老年妇女在喜庆或逢年过节时喜爱的特殊打扮..

4、关于《中华大族谱》的三点思考
中华大族谱,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中华大族谱,所有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没有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木...

5、上海风水申遗加速,相关内容浮出水面
为什么现代中国人非要把这个祖传的文化排斥于外。日本、韩国已经先后向联合国申报风水遗产了。难道风水起源的中国还要重犯端午节这个文化遗产被人抢走的错误吗?

6、旧城保护面临尴尬 胡同现状影响居民幸福感(图)
正在拆迁的胡同内居民急切地盼望胡同早日拆除,以摆脱生活诸多不便,而格局保持完整的胡同居民则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胡同风貌保护是否完好影响着居民对胡同保护的态度也影响着居民幸福感..

7、三千年展氏族谱揭秘:柳下惠子孙曾两遭灭门之灾
近日发现了一部有2700多年历史的柳下惠后裔的《展氏族谱》,根据该族谱记载,柳下惠子孙曾经在其身后遭遇了两次鲜为人知的天灾人祸,两次遭遇灭门之灾,一次因“满门抄斩”子孙几乎被杀尽斩绝,一次因山东“蝗灾瘟疫”子孙几乎全部生病亡绝...

8、习俗:见证温州泰顺岭同乐廊桥圆桥仪式(多图)
根据泰顺岭北一带习俗,遇上较大的喜庆节日,如春节、中秋、乡村的大型庆典等,都要举行一些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以增加喜庆气氛。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泰顺各地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在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那些过去岭北人常见的提线木偶戏、越剧、舞龙灯、舞八仙灯等传统娱乐和习俗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9、靠罗山 倚瓯江 望东海 一马平川 美丽沙城(多图)
沙城镇靠罗山,倚瓯江,望东海,山水间一马平川。历史书卷上的沙城张扬着古战场的风声鹤唳,且充满神秘色彩。如今的沙城既含着这方水土里深蕴的人文精神,又展现了时逢盛世的生机勃发,由此更具魅力了...

10、河北省民间三绝摘誉联合国
12月22日,河北省三大民间工艺绝活易水砚、曲阳定瓷、衡水内画作品获联合国杰出手工艺品徽章,中国有13件工艺品获奖,河北省成为国内获奖最多的省份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服饰民俗

  民间服饰主要包括下述四类:
  ㈠ 衣着:它包括用不同的质料如棉、麻、丝绸等制作的衣、袍、裤、裙、鞋、袜……

  ㈡ 附加的饰物:如头发的饰物,如夹、簪、钗、梳;耳部饰物耳环、耳坠;颈部饰物,如项圈、项链;胸腰部饰物,胸针、腰佩等……

  ㈢ 人体自身饰物:如梳各种发式、画眉、描唇……

  ㈣ 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服饰民俗体现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服饰体现着:

  ㈠ 中国人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生日、成年礼、结婚、丧礼,四次重大礼仪产生四次换装,每次换装体现了不同的礼仪伦场和敬祖观念;

  ㈡ 求吉心理。例如婚礼喜用红色;

  ㈢ 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各民族服饰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㈣ 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例如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之后,剪辫子、放小脚成了“咸与维新”的符号。

  总而言之,服饰变化的趋势是沿着简单、大方的道路演变。
发表于 2006-12-28 0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06.12.2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大力支持萧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4-28 2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