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3|回复: 1

马可波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28 11: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的游记,曾产生相当影响? 据说西方列强起了瓜分中国之心,和这个游记的蛊惑脱不了干系。后来的几百年间,意大利的蒙古学研究,不绝如缕,却和这个人当年的游荡(一说是神游)有绝大的关系。今天,在意大利还有一个蒙古学民间组织,定期组织点活动什么的。
  从蒙古学的兴衰,可以看到,所谓学问,不见得早年水平高,后面就一定好。
  从19世纪开始,蒙古学在国际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兴趣,直到20世纪前半叶不减。法国的伯希和、德国的海西希、匈牙利的理盖提、美国的柯立甫,日本的白鸟库吉、蒙古国的宾·仁钦等人,都是国际顶级的大师。他们都精通多种语言,贯通文史,把蒙古学的水平,带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光是一个《蒙古秘史》的研究,就有多位巨擘出手。那些语文学的考订功夫,令今人羡慕不已。
我国从晚清到民初,老一辈如王国维,后来者如陈寅恪等,都曾致力“蒙藏绝学”。南大校长韩儒林,北京的翁独健,是新中国的一代俊杰。
再看今天:从柯氏95年老去,哈佛就基本上关闭了蒙古学的门。匈牙利的蒙古学后继者拉兹罗如今改行作了多种畅销书——得益于蒙古学根底的历史小说——作者,收入颇丰。德国从打海西希退休后,蒙古学的势头不复当年。他的继任者夏嘉斯兼搞蒙藏,影响已经小得远了。连蒙古国的学术——他们的国学——也远不如上个世纪中叶的水平。谁说学问一路水涨船高?后浪推前浪?
  想说开去,却为俗事打断,只好先说这些。
  所附图片为威尼斯马可广场。拍摄于2002年11月。
[ 本帖由 chaogejin 于 2003-4-28 11:56 最后编辑 ]
maco-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4-28 14: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马可波罗

接着上面说几句:
与上面这些学问的由热变冷同步的,是某些原本不怎么被人瞧得起的学问热将起来:在美国的大学里,特别是一些名牌大学里,朝鲜学等等逐步成了新宠。这个,和这些国家近年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良好表现有直接关系。哈佛燕京的汉学传统原本深厚,但是近年日本研究来势汹汹。在大学里设的某些命名讲席,就是由某些政府或财阀出资。当然,这也和移民人数、选修意向等有关。
  蒙古学一向以艰难著称,研究者至少要通晓多门语言,如汉语、蒙古语、中亚某些语言,西方的主要语言等。
  在学问还是兴趣和追求的时候,这种很难进入的学问,往往成了对学者智力的挑战。而当今社会,把学问当乐趣的,还有几个人?就拿今天的学术评价体系来说,还有谁肯花功夫学习“土著”语言?谁肯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精通五门八门语言,谁会给你提工资?谁会给你“大”课题?你还得住小房子,领微薄的薪水,承受许多不解的白眼等等。
  遥想当年诸多学术大师的风范情怀,心下委实惭愧。想起九斤老太的话来,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9 05: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