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89|回复: 1

五 通 神 小 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 21: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 通 神 小 考


摘要    五通神是江南地区民间信仰中重要的神灵之一,起源于民间的鬼信仰,定型于唐代。而以“五”为数则是受到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在唐代,五通神是五位能恩泽一方的正神,宋代还曾正式受封。但从宋代开始,五通神的形象与佛教中五通仙的形象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交融。受五通仙的影响,五通神开始沦为邪神。至明清,五通神终于完全蜕变为民间淫祀之神,并屡遭禁毁。

关键词    五通神   五显神   五通仙   鬼信仰   淫祀
      
    五通,又称五显、五猖、五相公等,是江南地区民间信仰中重要的神灵之一。光绪《归安县志》载:“湖俗淫祀,最信五圣,姓氏原委,俱无可考。但传其神好矮屋,高广不逾三四尺,而五圣夫妇将佐间以僧道共处,或塑像,或绘像,凡委苍空园及屋檐之上、大树之下,多建祀之。”  康熙朝汤斌在《奏毁淫祠疏》中论述:“苏松淫祠,有五通、五显、五方贤圣诸名号,皆荒诞不经,而民间家祀户祝,饮食必祭。妖邪巫覡创作怪诞之说。愚夫愚妇为其所惑,劳不可破。苏州府城西四十里,有楞伽山,俗名上方山,为五通所踞几数百年。”  鲁迅在《朝花夕拾•五猖会》一文中记:“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严谨。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直到现在太湖渔民还普遍敬奉五相公和他们的五位夫人。传说这五个神灵系一胎所生,也主管太湖的鱼类。他们的庙宇分布在这些地方:大相公庙在无锡石埠;二相公庙在独山;三相公庙在龙门;四相公庙在洞庭西山;五相公庙在壬子港。渔民不光常常到这些庙内去拜神烧香,而且每家在家堂内也贴有五相公、五夫人的神象,时时祭拜。相传五相公的诞辰为五月初五,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渔民也祭拜五相公像。
根据以上引文,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清初以来五通神的面目:他们是五位各自有配偶的男性神灵;在吴越地区的民间受到热情的崇拜和信仰;五通神非佛非道。除了这三点以外,一些典籍的记载显示了五通神的神格并不高。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他们喜欢淫人妻女。“南有五通,犹北之有狐也。然北方狐祟,尚可驱遣;而江浙五通,则民家美妇,辄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息,为害尤烈。”  “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骛。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  
据典籍,五通神的神名在明代时就不佳了。冯梦龙所辑《情史•五郎君》载:“杭人最信五通神,亦曰五圣。姓氏原委,俱无可考。相传其神好矮屋,高广不逾三四尺,而五神共处之,或配以五妇。凡委巷,若空围大树下,多建祀之,而西泠桥尤盛。或云其神能奸淫妇女,运输财帛,力能祸福,见形人间。”  《情史》里记载了五个与五通神相关的故事。故事大意都是五通神私通人妇或人女,并赠与这些女性的丈夫或父母为数不少的财帛。《情史•五郎君》第五条记高邮李申之妇“为五郎神所据”的故事。“妇欲得金步摇、金爵钗,向神索取”,五通神至苏州太守府行窃,被钟馗和门神所伤。李申之子毛保“遂买大匹纸三幅,从画工图写一钟馗、两金甲神,雄毅非常,到家揭之于门。五郎见之,凛然遂不敢入……与妇呜咽而别,自此杳然。”这条故事里,五通神不仅多情而且善盗。这样看来,五通神是个级别不高(为钟馗和门神所伤,更像鬼,而非神)的邪神(淫人妻女、偷盗),他们的好处大约只有能给人以财帛这一项了。那么,为何民间对五通神还热情地信仰和崇拜呢?笔者以为《民间诸神》对五通的记载已经给出了答案。
“五通财神。宋以来,民间所奉财神,有五显神和五通神,说法各异。大致上,以五显神为人神,说是有兄弟五人为神,宋代封王,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故称为五显;五通则为妖鬼,其形象各地所说不一,因常作祟人间,民间因畏而惧之,每每祀以为神。五显神曾被封为五通候,世人遂谓五通即五显,其实两者在原本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明以来,江南还有祀五路神的,清以来也称之为财神。五路,一说是元代人,姓何,名五路,因御寇而死,民间因以祀之;一说取出门五路皆得财之义。后来,他的名字又与五显、五通相淆,因而世间又有所谓‘五路财神’之说。”  
    根据上述引文,我们可以归纳出民间祀奉五通神的两个原因:
其一是将五通神作为财神来供奉。这大约是明清以后的事情了。相对于正统宗教而言,民间所崇祀的对象更多为杂神,这些神往往在某个领域拥有十分虔诚的信众。五通神受到江南民间民众欢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财神的某些神通,或者说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财神。从秦汉开始,随着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吴越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唐宋之时,吴越地区已经开始逐渐代替中原地区,成为王朝经济命脉所在。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明清之际的吴越地区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所以江南地区很早就具有重商重利的传统和风俗。财神崇拜也就成为这一地区最普遍的民间神灵崇拜之一。当五通神具有财神的神通以后,江南民间广泛地崇信五通神就可以理解了。不仅江南,全国很多地方都祭祀五通神。明初朱元璋厘定祀典,在都城设立五显专祠;清代北京彰仪门外的五哥庙塑兄弟五人列坐,实即五显庙的变通形式;直到现在,山西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叫五爷庙,似乎也是五显或五通庙的变形。但五通神的祭祀在江南地区最盛,究其因,恐怕与江南地区重商重利而五通神又兼财神的功能脱不了关系。
其二是因为惧怕五通作祟,所以将其作为神来祭祀。民间淫祀普遍具有明显的实用功能,求神保佑的心理是各种神祀产生的重要基础。五通神的神格不高,和“小人”一般,大约相当于神中的“小神”。“小人”和“小神”的共同点就是喜欢在背后施阴谋。所以,为了防暗箭,民众常年祭祀五通神。这样的一种心理(惧怕五通作祟)可能与五通崇信最初来源于鬼信仰有关。关于这一点本文将在稍后的内容予以论述。
    从《民间诸神》的这段引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五通神的来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归安县志》和《情史》中都说到五通神“姓氏原委,俱不可考”(前者似乎是参考了后者)。所以,本文以下的部分重点在于考证一下五通神的由来。
    关于五通神的起源,笔者认为,五通神实际上是民间鬼信仰的凝结形态之一。理由之一是五通名称虽相同,但各地传闻不一。大概以徽州婺源的五通神为正宗;有的地方虽供奉五通神但不知其姓名来历;浙江黄岩地区认为五通神原是南齐柴姓兄弟五人;钱塘地区认为五通神姓林,能保佑林姓宗人登科;绵竹地区认为五通神是宋萧永福的一胎五子;苏州地区认为五通神是陈朝黄门侍郎顾野王的五子。  这些不同的传闻似乎可以说明五通神实际上来自民间对鬼的信仰。民间的鬼信仰一向纷繁复杂,每一地区都有各自不通的鬼信仰,所祭祀的鬼的名目不可胜数。因为信仰的是鬼,也就很难说清这些鬼的来历,大概只求其不要危害民众便好。民间的鬼信仰由来已久,周代各等级祭祀都有厉鬼,汉代民间秋天祭祀厉鬼,都是为了让鬼有所依,不再为害人间。澧阳巫祝到宋代犹称五通为云霄五郎,山魈五郎。理由之二是柳宗元的《龙城录》提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余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而庶士亦得以宁也。” 可见在唐代,鬼信仰和五通信仰仍然是有联系的。理由之三是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明令自京都到地方州县及里社皆祭祀为明朝打天下而忘的无后者,因人多无考,按五人为伍,于各地所立尺五小庙,处处血食,以示尊崇,使鬼有所归,不失祭享,可不作灾厉害民。此种小庙,俗谓五圣庙。每逢树头花间、鸡埘豕圈稍有灾殃,民人以为是五圣作祟。  当然,五通神并非源于朱元璋此举,但古人的思维是具有相似性的,也许我们所说的五通神也是在类似的情况下诞生的。当然,不能排除明初的这些五圣对五通神的民间流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一定不会是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五通神早在唐代就已经定型了。《鲁迅全集》注释“五通神”:“旧时南方乡村中供奉的妖邪之神。唐末已有香火,庙号‘五通’。据传为兄弟五人,俗称五圣。”  可见,五通神虽然源于民间的鬼信仰。但在唐末,五通神已经有正式名号,被大范围地祭祀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这一群体神为何是“五”个?笔者以为,大约和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有关。由于五通神是源于民间的鬼信仰,由来已久。所以受到五行说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五”在古代是个极数。“在这种五行观念的影响下,‘五’变成了中国古代数字中最具有神秘性的数字之一。”  “以‘五’为‘极数’。崇尚‘五’的观念流传至今。其实,这种观念是属于全人类的一种原始思维,起源于一只手指之数。”  
    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五显神》条载:“《三教搜神大全》卷二:‘五显公之神在天地间相与为本始,至唐光启中乃降于兹邑。……先是庙号上名五通,大观中始赐庙额曰灵顺,宣和间封两字候,……理宗改封八字王号:第一位显聪……第二位显明……第三位显正……第四位显直……第五位显德……’按五显神盖即东岳泰山神之五子,其中第三子为炳灵王,炳灵王即《南游记》所写华光天王,亦即《三教搜神大全》所记灵官马元帅,俱为火神。五显庙初名‘五通’,故五显神即五通神。然五通乃妖邪之神,非五显之比,盖皆民间流传之讹变。”
比较《民间诸神》和《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的记载,其中很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关于“五显”、“五通”的先后、正邪之别。《民间诸神》认为“五显”为“人神”,“五通”为“妖鬼”;《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认为“五显”之名先有,“五通”之名后有,但“五显神即五通神”,而且是正神。两者的第二个区别是《民间诸神》认为“五显”和“五通”都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淫祀”;而《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则将“五显”或“五通”归于道教,而且是被唐宋统治阶级所承认的神灵,并非民间的“淫祀”。笔者以为,“五显”与“五通”基本上是等同的;而对他们的祭祀则有一个从典祀向淫祀蜕变的过程。
   《西湖游览记》载:“华光庙,载普济桥上,本名宝山院,宋嘉泰间建。绍兴初,丞相郑清之重修,以奉五显之神。亦曰五通、五圣,江以南,无不奉之,而杭州尤盛,莫详本始。……五显神,在里仁坊内。元元统二年建。元末毁,国初王端云重建。正统中,吴玄理、赵道纯复拓大之;又毁,郭廷辅重修。五显者,五行之佐也,无姓氏可考。宋时赐号,一曰显聪昭圣孚顺福善王、二曰显明昭圣孚信福顺王、三曰显正昭圣孚智福应王、四曰显直昭圣孚爱福惠王、五曰显德昭圣孚信福庆王。五王封号,皆有‘显’字,故谓之‘五显庙’云。”  
    显然,明代的《西湖游览记》也认为“五通”即“五显”。而且“五通”或“五显”神至少在唐代就开始正式以“五通”或“五显”之名被列入典祀的范围,而宋代则是对其崇信最盛的时期。可见,唐宋之时的“五通”或“五显”确实是正神而非民间“淫祀”。但从元末开始,五通或五显神似乎沦为了民间“淫祀”。因为从元末开始,五通祠不断地遭到禁毁。到了明代,伴随着佛道两教与其他宗教的日益兴盛,私建的寺观祠廊逐渐增多,对国家财政、社会控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进行毁“淫祠”活动以遏制私建、私祭之风,解决“淫祠”存在和兴盛引起的各种问题。所以,就出现了引文中所述的屡次毁、建五通祠的现象。清代康熙朝,更是出现了著名的汤斌毁淫祠事件,他所针对的淫祠主要就是“五通”祠。
    也就是说,从唐代开始,五通神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典祀之神向民间淫祀之神蜕变的过程。到了明清,五通神已经完全沦为民间淫祀的神灵。那么,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在追究五通神演变过程的时候,有一种神灵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佛教中的“五通仙人”。佛教中的“五通”是指修持佛法者所达到的五种神力:“五通者:一神境智通;二天大眼智通;三天耳智通;四他心智通;五宿住随念智证通。此五皆以慧为自性,已说自性当说所以。问:何故名通?答:于自所缘无倒了达,妙用无碍,故名为通。”  神境智通,又名身如意通、神境通、神足通、如意通、神通或身通,谓可点石成金、变火成水、飞行自在、变现自在的能力;天眼智通,又名天眼通,谓超越肉眼的所有障碍,可见常人所不能见者;天耳智通,又名天耳智证通或天耳通,谓超越肉耳的所有障碍,可听闻常人所不能听到的声音;他心智通,又名他心智证通,知他心通或他心通,谓可洞悉他人之心念;宿住随念智证通,又名宿住智通、识宿命通或宿命通,谓能知晓自身他人过去之事。  如果具有这五种神通,即为五通神仙,也叫五通仙人或五通仙。不仅佛教典籍中有五通神仙的记载,事实上佛寺中也曾供奉过这样的神仙。南宋时南康建昌县云居山的一处禅刹中供奉有五通神 ;“僧问:‘如何识古佛道场?’师曰:‘五通庙里没香炉。’”  中唐诗人施肩吾有《寺宿为五通所挠作诗》云:“五通本是佛家奴” 。
    可以肯定的是唐宋之时还列入典祀的五通神并非是佛教中的五通仙。佛教中的五通仙指的是具有五种神通的仙人,而不论其个数。“五通”大约是仙人类型的名称。而五通神则非要凑足五个不可。徽州婺源县有一处五通庙,据说建于唐末。唐光启二年,邑人王瑜者,有园在城北偏。一夕园中红光烛天,见五神人自天而下,导从威仪如王侯状,黄衣皂绦,距胡床呼而言曰:“吾当食此方,福佑斯人。”言讫升天去。明日邑人来相宅,良佳处也,乃为起庙,四远辐辏,祈祷立应。  但佛教在中国流布之广,很难说五通神没有受过五通仙的影响。笔者认为,五通神的确受到了佛教五通仙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实际上就是五通神神格降低、从典祀之神沦为淫祀之神的原因。
    佛教里的五通仙人有好女色的毛病。“五通仙人由女色故退失神通为负荷者,天阿修罗常兴与战伐。”  “世间妄计诸宗族,爱敬适悦唯女人。……智人所说诸烦恼,一切过业由女生。……五通仙人大威德,退失神通因女人。”  佛祖为众弟子讲说本生因缘时说,其前身为具有五通的一角仙人,因淫女扇陀的诱惑而失去了神通。  唐宋时期是佛教在中国传布的重要时期,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促进了佛教和佛经的散播,大量佛教庙宇的修建更是让佛教深入广大的民众中间。我们可以猜想:随着佛教影响的日益深广,佛教中五通仙的某些行为与作为正神的五通神的行为发生了交融,并被添枝加叶地予以改造过。这也就是为何在唐代还品行良好的神灵到了宋代会沦落为邪神的原因。据宋人的描述,“五通”神“尤喜淫,或为士大夫美男子,或随人心所喜慕而化形,或止见本形,至者如猴猱、如虾蟆,体相不一,皆矫捷劲健,冷若冰铁。阳道壮伟,妇女遭之者,率厌苦不堪,羸悴无色,精神奄然。”  因为五通神的神品逐渐恶劣,自然也就被驱逐出正神的行列了。所以到了明清,五通神只能作为民间淫祀之神而屡次遭到禁毁。
所以,现在仍在民间流传的五通神起源于民间的鬼信仰,而定型于唐代。在唐代,五通神是五位能恩泽一方的正神,宋代还曾正式受封。但从宋代开始,五通神的形象与佛教中五通仙的形象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交融。受五通仙的影响,五通神开始沦为邪神。至明清,五通神成为只在民间祭祀中出现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淫祀之神,并屡遭禁毁。

参考文章:
1、《佛教与民间五通神信仰》,贾二强,《佛学研究》2003年
2、《论“五通神”》,马旷源,《楚雄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3、《汤斌毁“淫祠”事件》,吴建华,《清史研究》,1996年第1期

(注:本文发表于2005年《中文自学指导》)
发表于 2007-2-3 00: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五 通 神 小 考

就文献分析看,已经不错,但如果加强田野分析,可能更好一些。
我在江西婺源(古徽州之一县)调查时,对这样的矮屋的五猖神很感兴趣,那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个古村落的人类学项目,因为只能一个人到香港去,我便让耿敬老师去了,他写的也是五猖神。
我有一个感觉,徽州商人很重视五猖信仰,五猖有些淫荡,商人在外,存在着对家庭的忧思。讨好五猖是否有防范其侵害家庭的动机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9 00: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