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爪哇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6 15: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呀,这里还曾讨论过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怎么讨论一下之后就跑调了?
发表于 2003-1-16 21: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本来以为陈版主已经一头扎进田野唱山歌了,没想到还有闲心在这里忧国忧民。保护民间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文化人的自恋,这个意思在下十二分赞同,我认为,时下人对民间文化的态度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
1,大众媒体的态度:拿民间文化作秀,捕捉奇风异俗,吸引老百姓的眼球,最终是为了吸引广告公司老板的钱袋。
2,地方政府的态度: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唱完了戏之后就拆文化的台。平遥古城就是一例,现在的平遥,究竟是旅游公司的平遥,还是平遥土著的平遥?听说平遥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经济,要把居民从古城中迁出去。
3,外国人的态度:wanderful ! 我梦中的香格丽拉,我消失的伊甸园呀。我们给你们美钞,把它好好保存下来,好供我们度假养眼。
此外还有政府的态度,不说大家都知道。
这些态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民间文化当成了观看的东西,当成了消费品。而这种态度也影响了学者们“抢救”的思路。似乎抢救就是把那些即将灭绝的文化保存到博物馆中,印到书本上,出版多少多少民间艺术全集。然后,就撒手不管了。这种态度就像是一个采花贼,见了路边的野花把花朵掐下来带回家,而把花株撇在那里任他自生自灭。
这何尝不是一种破坏,这种思路的厉害在于,它是从审美的观点看待民间文化,而审美的标准则是文化人的标准,把民间文化作品摄取到博物馆或《全集》中,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供文化人欣赏和供学者(包括我们民俗学者)研究,从中发现消失的历史。但民间文化的根不在博物馆和学院,而是在人间,在民间世俗生活,现在实施的抢救工程之所以厉害,就在于只要我们将自认为宝贵的东东抢到了博物馆和书本中,守着这些姹紫嫣红的宝贝,就会幸福地认为我已经把民间文化保存起来,再也不必担心它会流逝了,而会任凭真正的文化被风吹雨打去。
如此以来,保护,也就是破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保护计划则较为可取,它不是给政府机构钱,让他们为文化“立此存照”,而是把资金给民间,让他们自己发展自己的文化。打个比方,文化部的抢救计划是把鱼打上来晒成鱼干,联合国的保护计划是放水养鱼。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民间文化的生命力,我们不可低估,只要生活的土壤在,文化就会生生不息。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土壤不在了,你再给他输送浩荡的春风也没用,文化应该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民俗学上,我们也应避免“原教旨主义。”
对于人间世的事情,知识分子实际上是很无力的,而当知识分子真的想做点事情的时候,弄不好会好心作坏事。文化是民众自己的事体,得相信民众能够管好自己的事体。何况,有时候并非出自好心,谁能肯定,眼下的学者对保护民间文化这么热情,不是因为看好那花花绿绿的票子呢?但愿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肚子。但慈善事业中的一系列丑闻,绝对是前车之鉴!!!
我一直认为正如政府对于社会,应采取消极民主的立场一样,知识分子对于民间文化,也应采取消极的立场,不要自以为是地指手画脚,杞人忧天,扮演一个爱管闲事的管家,而应满足于扮演一个“看家狗”的角色,没事你就躺在门口睡大觉,而一旦有生人上门,就立刻警觉起来,旺旺叫两声,把主人唤来。也就是说,对于民间文化,应该作的不是积极地去有所作为,而是排除那些无谓的作为和干扰(比如禁放鞭炮之类),让民众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我们能做的就是竭力看好这池春水别让那些浑水摸鱼者把水搅浑。
总之,我认为,学者对于民间文化如果能有所作为的话,也是一种无所作为的作为。


[ 本帖由 温柔地思想 于 2003-1-16 21:42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1-17 18: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思想温柔的同志,你讲得极好。
当前汹汹的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计划,总是让我想起某些不成功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民俗事象是汪洋大海,如何能连根拔出后存放在博物馆里?在实践中不可操作也。
有什么合适的办法么?可以参考国外的经验——我也不喜欢动辄说国外的事情,不过他们既然觉醒得比我们早一点,又做过许多尝试,我们何妨参考参考——芬兰的民俗学资料库历史悠久,有许多成功经验(相信也是从大量教训中得到的)。他们并没有宣称将所有的民俗事象都作了一网打尽式的调查,然后做**集成式的成果。因为许多活形态的事象,是不可能被穷尽的。
他们所作的,就是精细地做“样本”的调查,精心地收集了“某些”表演文本。这些个收藏,现在看来,不仅符合规范,还是珍贵的遗产。
我们国家,让文化部的艺术研究院来总揽全国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这本身有问题。我们知道艺术研究院总共有不足两百人,还分别属于戏剧、音乐、舞蹈、红楼梦等等研究机构。让他们来承担这样的工作,总是让人觉得蹊跷。个中缘由,明眼人是一看便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初衷,是希望尽可能地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地球上只有共存着多种思想,多种文化,才可能保证人类健康地发展。试想如果只有一个传统,一个声音,一个标准,一个规则,缺少了相互的制约,我们的前景就会极端危险。地方的民间的文化,从大的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再写下去,就成了论文了。招人烦。打住。
发表于 2003-1-17 23: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chaogejin兄借来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民间文化,政府和学者能够做的也许就是保存具有典范性的样本,那种全民动员的民俗大普查,可能往往是拣了一大堆芝麻,而丢了大个儿的西瓜,国人做事动辄就喜欢搞运动,大跃进,看起来壮观,实际效果如何?已有前车之鉴。民间文化浩如烟海,你抢救得了吗?这一方面,我们的祖先就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据说,《诗》本有三千(其实何止三千),是孔子删诗,就留下了现存的《诗三百篇》,留下来的都成了经典,试想,如果当年孔夫子不删诗,那三千首诗的竹简该需要多少辆马车载运?保存不宜,搬运困难,可能根本就留传不到现在。
发表于 2003-1-23 22: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今天静下心来重读这些贴子,发现能讲的,版主、温柔老师、chaogejin大侠、元无有大侠、晓风大侠都已经说全了,各位都是各有自己的观点,深富洞见,令小竹子茅塞顿开。现在,小竹子觉得民间文化的保护应如朝大侠所说——精细地做“样本”的调查,精心地收集“某些”表演文本,有的放矢,保护真正有价值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发表于 2003-2-19 14: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昨天,在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召开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当然,新闻照例没有给与过多响应。
许嘉璐、联合国教科文官员青岛泰之、周巍峙、冯骥才诸位要人出席。
主办单位是“中国民协”。
这个工程,先期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
会议上还发放了“普查手册”。乌丙安等先生策划的。带有两张光盘。手册印制讲究,标价不低。
或许对计划做田野的人有点帮助。


遗产会场.jpg
发表于 2003-2-22 1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chaogejin 于 2003-2-19 14:44 写道:会议上还发放了“普查手册”。乌丙安等先生策划的。带有两张光盘。手册印制讲究,标价不低。
或许对计划做田野的人有点帮助。
请问在哪里可以看到这本手册?
发表于 2003-2-22 12: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在民间文艺家协会。地点在东三环文联大楼。出版者为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表于 2003-2-22 13: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多谢朝大侠指点!大侠什么时候有空,小竹子好将借来已久的《the Singer of  Tales》亲自奉还!希望不耽误大侠使用
发表于 2003-9-24 14: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第一次来这里,我发现这里的人气真旺!
不过,作为一个大学毕业后就长期行走在山间野地中的我,觉得大家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拯救民族文化不是教授们高校课堂里的高头讲章,不是学术上的互相引用和故作高深;不是一些所谓儒官的评头论足和利用文化为什么东西搭台;不是一些旅游者、探险者猎奇窥私的玩物……
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是一种我们本源的东西,它生存于人们中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而进化——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这是长期行走在乡村野寨,与乡人们亲密接触的我的感受!

因此,我相信拯救民族文化,最好的办法是无为而治!

我这里有很多亲眼所见的事例,可以和大家探讨!!!!

另外,10、1大假,我将带一帮摄友出行,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与我同行!

发表于 2003-9-28 17: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能拯救中国民间艺术吗?

有同感。
生活和文化都有自己的规律。
听之任之比较合适。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9 04: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