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8|回复: 2

【转帖】在北京逛過的書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3 08: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國時報    B4/讀物文化           2005/08/28
《開卷隨筆》在北京逛過的書店
【潘二如】

  夜裏睡不著,爬起來看了一張最近買的新碟,《日落之前》。

  這是影片《日出之前》的續篇。片長只有80來分鐘,但有近70分鐘時間都是兩位男女主角的對談。伊森‧霍克飾演的男主角已經是一名作家了,電影一開場,即是他在書店裏舉行新書發表會的鏡頭。書店不大,書架卻很高,已經到了天花板,幾面牆都圍滿了,就剩下一個過道連著門口;書架上滿是書,光線有些暗。這是我對巴黎書店的最新印象。也就是因為這家擁擠的小書店,電影一開場我似乎就喜歡上了它。

  在北京幾年,逛得最多的自然就是書店。1996年,我剛到北京的時候住在西單,去得最多的就是位於民族飯店對面的「三味書屋」。三味書屋在中間擺了個大長桌,放了兩排椅子,讀者可以自由地坐在那裏看書,就像在圖書館一樣。我對北京書店的好印象就是那時候建立的。但比較遺憾的是,三味書屋的書較少,新書也來得慢。每天下了班,我從甘石橋散步前去,在那裏泡上一個小時左右,看得最多的卻是每期《三聯生活周刊》上王小波的「晚生常談」和一本現在已經見不到的雜誌《街道》。

  後來有了「風入松」,在北京大學南門的一個巨大地下室裏。以前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大書店。第一次光顧,我就有一種見識了中國圖書出版的繁榮和世界學術繁榮光輝景象的感覺。我一邊翻書,一邊在心裏一個勁的讚歎,牛啊,這麼大的場地,這麼多書!幾乎我喜歡的書,都可以在這裏找到。書店的過道入口處還掛了一句海德格話:「人,詩意地棲居。」──真是詩意啊!

  一年之後,風入松在王府井大街有了一個大號分店,也是巨大無比。因為離西單近了,逛的次數自然多些。但不知為什麼,才過半年,風入松便很快退出了王府井。據說,從此以後,風入松開始走下坡路。

  海淀圖書城的「國林風書店」,我總覺得是風入松書店的一個翻版,但新書來得似乎比風入松要快些。1998年前後的兩、三年間,海淀圖書城大概是我逛得最勤的地方之一。很多個冬天的傍晚,逛得有點暈頭轉向的我們,提了幾本書和一瓶可樂,就站在路口吃烤紅薯和羊肉串,空氣中瀰漫著北京冬天的味道,還夾雜著從盜版光碟裏傳來的連綿歌聲…,我們突然有一種找不到北京的感覺。

  當年在海淀成府路東口的「萬聖書園」,也是我們常去「朝聖」的地方──那句古詩是怎麼說的,「心遠地自偏」,萬聖好像有點這個味道。躲在一個胡同裏,周圍全是矮矮的平房;半石坡路,白色的,不像北京這灰暗的顏色。書店有一段時間在並不算高的天花板上掛滿了徐冰的《天書》,仰頭而望,陡然間有一種暈眩和神祕之感──這也是萬聖始終給我的感覺。到了萬聖,才知道什麼叫精選圖書。一般的書店,有10%的書我想買就不錯了,而到了那裏,除了10%的書可以暫時不買,其餘我都想買。

  萬聖給我的印象是很「學問」,「三聯書店」則「城市」一點、「休閒」一點、「生活」一點,親切,樸實,又不失時尚。1997年前後,三聯還是一個小門臉,突然間就成了現在的模樣。那幾年,也正是 北京民營書店風起雲湧之時,現在我們常逛的那些書店,大都是那時候開始創辦。三聯書店裏的書自然是沒得說了,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而隨便拿起一本,總可以翻翻的。三聯給我的風景就是樓梯臺階上坐滿的讀者和二樓飄來的咖啡的味道──坐在樓梯或者地板上翻翻書,我想去過三聯的讀者都親身感受過。《三聯生活周刊》我每期必看,但從來不買,就是因為三聯書店有一個可以自由坐在那裏看書的樓梯。

  愛德華‧紐頓有一句關於書的名言:「世界上最有趣的是人,其次就是書了!」如果按這樣的推斷,世界上最值得呆的地方就是書店了,書店有人,又有書,很有趣啊!在這個有點漫無邊際的北方城市,因為有了書店,我們可以把北京劃成很多版塊。我們在書店裏閒逛,我們在書店的地板上打盹,也在書店裏等待前來見面的朋友…。

发表于 2005-12-13 11: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在北京逛過的書店

写的巴错。赞一个。
发表于 2005-12-13 18: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帖】在北京逛過的書店

给我们外地的学生提供了一些选择,有机会俺们去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2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