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3|回复: 0

台灣關公信仰的主要廟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6 09: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北行天宮
  行天宮位於台北市,民眾又多稱之為「恩主公廟」。平時,參拜的信徒就絡繹不絕,香火鼎盛。廟方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關公誕辰時都會舉辦盛大的祭祀典禮。
  行天宮建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是由第一代住持空真子(俗名郭得進)在台北市延平區首建的。廟中奉祀五位「恩主」:關聖帝君關公(主神關恩主)、南宮孚佑帝君呂恩主、九天司命真君張恩主、先天轄落靈官王恩主、精忠王穆王岳飛岳恩主,以及關聖太子關平、周倉、三教聖賢仙佛等神祇。同時有明文規定:「為改除迷信而勸止焚化金紙、演戲、謝金牌,為戒殺生而廢供奉牲醴。」這對於淨化提昇現代的寺廟信仰風氣,起了示範的作用。
  民國五十六年,始將行天宮廟址遷於現址。大門牌匾「行天宮」三字出於當代書法名家于右任手筆;廟內楹聯有二十多對,其中不僅有傅狷夫、還有知名大師的作品。廟方在台北北投以及三峽地區皆設有行天宮的分部;並設立圖書館、獎助學金,積極籌建「恩主醫院」,其熱心公益,造福鄉民,實為關聖帝君仁義之風的具體呈現。

新竹武聖廟
武聖廟位於新竹市關帝里南門街,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武聖廟本名「關帝廟」,是在清乾隆四十一年時,由淡水聽同知王右弼及地方士紳提議捐獻募款興建的;於隔年(乾隆四十二年)二月完工,主祀關聖帝君。其間經過幾次整修擴建,並合祀五文昌帝君,於是香火漸盛。
民國六十五年,正好是岳飛八百七十三歲的誕辰,廟方為遵從民初政府頒定的「關岳合祀」方案、效法民族英雄精忠報國忠義的精神,參考了相關的武廟的書籍,除塑造岳飛神像奉祀外,並配祀成王以後、中國歷代列祀在武廟的神位。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廟方在建廟二百週年慶的同時,正式宣佈將廟名改為「武聖廟」。當時,許多黨國大老、政治官員、社會賢達等,紛紛致贈匾額、對聯,蔚為一時盛事。並舉辦書畫及詩詞作品的徵文活動。
武聖廟年代最古老的匾額,是清咸豐皇帝御賜的「萬世人極」和「孝友文章」。大門「新竹武聖廟」匾額為何應欽將軍親題,對聯由自由鬥士谷正綱先生撰寫。廟內尚建有戲台「忠義台」、聖蹟文物館和部將祠(奉祀關公的神馬赤兔馬及馬童馬使爺)。另設立文教獎學基金會,定期舉辦文教慈善等公益活動。

古奇峰遊樂區--普天宮
  古奇峰遊樂區位於新竹郊區,園內有一尊全國最大的關公油漆彩繪塑像,高達四十五公尺,此地同時具備了民間宗教信仰和休閒娛樂兩種功能。每到假日,遊客絡繹不絕,頗負盛名。關公像採坐姿,手握《春秋》,閉目垂視,裝扮莊嚴肅穆、塑像浩氣凌雲。關公像的底部是供遊客進香拜拜的香殿;內部則建有迴旋樓梯,四周彩繪有關關公的故事圖畫。民眾可扶階而上,由窗戶瞭望山上風景,別具一番情趣。

金門古寧頭關帝廟
金門奉祀關聖帝君的廟宇大概有十餘座,其中又以古寧頭的關帝廟最為著
名。此廟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民國十六年重修,民國七十三年則全部重建。
  寺廟正門有「雙鯉古地」的匾額,在〈修建雙鯉古地關帝宮落成誌〉中說:「古寧頭原名古龍頭,一脈蜿蜒,三江襟翠,望衡對宇,形如雙鯉。……而堪輿家則謂雙鯉迎珠之珠,故廟曰雙鯉古地。」廟內主祀關聖帝君,配祀關平、周倉二位將軍。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三日、五月十三日及六月二十四日,廟方都會舉辦相關祭典,其中以六月二十四日專為慶祝關公聖誕。
  此廟曾出現一些神蹟,為當地民眾所傳誦,較為知名的有:
一、「浮穴」傳說。這是起源於風水地理的觀念,使得關帝廟的特殊地形有了傳奇性的故事。據說,每年廟方在舉行祭典時,請來雙台的戲班演戲酬神,戲台搭建在海邊,民眾就站在廟埕看戲。不管潮水怎樣漲落,都不會淹到這裡來;也不管看戲的人有多少,每個人一定有站的位子。這是因為關帝廟的地基是一塊浮石,能夠隨著潮水起伏變化,所以關帝廟是個「浮穴」。
二、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炮戰」時,南山附近的民房全因中共砲彈的轟炸而倒塌,關帝廟前也落下了六千發的砲彈,甚至有一顆砲彈還射進廟裡,但是卻沒有爆炸,寺廟依然挺立,毫髮無傷,好像沒有發生炮戰一樣。鄉民無不視為神蹟,認為是關公顯聖保護了這裡,於是信奉更加虔誠。
三、關帝廟位在南山和北山的交界。傳說,以前南山和北山兩地的青年,常常互相丟石子嬉戲耍鬧,因此有人不小心受了傷而頭破血流,這時只要用廟前的泥土塗抹在傷口上,就可以立即止血止傷。

台南武廟
台南的武廟有兩處:武廟與開基武廟,都創建於明永曆年間。
由官府所建的祀典廟宇為「武廟」,又稱為「大關帝廟」,位於名勝赤崁樓南側,和原來的寧靖王府邸(即今大天后宮)相鄰,清康熙年間多次重修,是台灣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壯麗的古廟之一,被政府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廟宇的建築採三進三開間,有長達六十六公尺的朱紅色山牆,是建築的主要特色。武廟主祀文衡聖帝關羽,清代列春秋二祭,相傳明鄭時寧靖王曾題匾額「古今一人」,今雖不存,但是廟中尚有許多楹柱對聯,仍是珍貴史蹟。
另外,開基武廟又稱為「小關帝廟」,也和大天后宮相鄰,相傳廟中主祀的文衡大帝金身是鄭成功所部將士自福建晉江縣土門關帝廳恭請來台的,最初稱為龍泉寺。開基武廟的廟址原本是寧靖王府的鐘樓,所以格局較小,但是歷來頗著盛名,廟門有文武聖廟或奉旨祀典的廟宇才准設置的巨大門釘,適足以顯示其地位的崇高。目前開基武廟被政府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據信是台灣地區最早的關帝廟,廟中所存的古匾、古碑、古鐘都甚有歷史價值。

台中聖賢堂
  台中聖賢堂是一個私人的鸞堂,以奉祀關公為主。在民國六、七十年代,聖賢堂的扶鸞活動非常有名,鸞生可以藉由「扶鸞」著書,將自己神遊面見神佛的經驗,寫成善書,以信服民眾;這也是創造神佛神蹟傳說的一種特殊的方法。
  鸞堂是神壇的一種,信奉的神明繁雜,遍及儒、釋、道、耶、回五個教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2 15: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