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6|回复: 3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遗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5 18: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遗产

时间:2005年11月25日16:07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中午消息 (记者丁肇文)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对此,今天上午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


  据韩国联合通讯今天报道,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审查委员团21日至24日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审查委员会,并在江陵端午祭等64个申报遗产中选定43个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据悉,“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宣布制度是在认识到无形遗产在人类历史上所占价值和保存必要性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实行的制度。此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宣布无形遗产名单。

  “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刘教授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遗产申报的要求是每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项,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高教授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围绕着端午节申遗之争,从去年开始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5 19: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遗产

应该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第三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个记者的水平真……(想骂人了!)建议以后中国民俗学会不要接受这种“记者”的采访!

不知为什么没提我国申报的木卡姆,难道落选了吗?韩国入选我很高兴,但我更关心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05-11-25 22: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遗产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确实和我们的端午节不太一样,已经带上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祝贺他们,也向他们学习怎么保护自己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6 02: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遗产

Karin 于 2005-11-25 19:04 写道:
应该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第三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个记者的水平真……(想骂人了!)建议以后中国民俗学会不要接受这种“记者”的采访!
不知为什么没提我国申报的木卡姆,难道落选了吗? ......


搜狐讨论中推荐的精华贴:

原贴: 搜狐网友 发表时间:2005年11月25日18时49分 IP地址:61.51.227.*  

首先,报道中说的“人类遗产”应该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必须更正。这位记者太不负责了,短短一篇文字中,相关的概念和术语都一概用得不准确,一点文化理论和文化政策的修养都没有,还能胜任大事件的报道?
第二,这次中国申报的木卡姆呢?难道落选了吗?为什么记者提也不提一下?本国的申报项目难道就不重要吗?

已推荐为精华  
  

搜狐网友 发表时间:2005年11月25日20时47分 IP地址:已隐藏   


是的,严重同意!媒体记者应该到文化部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培训。只要稍加留意,便可以从这则消息中看出以下错误、纰漏,乃至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水准问题:

原文错误一:[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这项遗产的全称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其中Intangible Heritage可以理解为“无形遗产”。但是,全国人大去年10月批准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的中文版)后,在术语使用上就基本统一了。值得注意的是,《公约》中的提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教科文“宣布代表作”的工作框架中则定义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不含“文化”二字)。这些区别是媒体表述时应该加以重视的。

国际评审团于11月21-2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召开评审会议;评审结果由教科文于25日(今天)上午11点(格林威治时间)才正式对外宣布。报道中以24日为结论时间,显然不符合议定及其公布的程序。这里也可以发现记者的工作作风并不严谨。

原文错误二:[据韩国联合通讯今天报道,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审查委员团21日至24日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审查委员会]
“举行……委员会”,明显的语法错误。
“据韩国联合通讯今天报道……”,显然这则消息是从韩国媒体的报道“抄”过来的。估计“关键词”的翻译之所以出问题也缘于此。看来这位记者根本就没有研究或关注过国内对这些概念和术语的翻译和一直使用的汉文表述,这也说明了记者不是知识欠缺,而是工作态度问题。

还有,这篇报道的错误,《北京晚报》的编辑也脱不了干系。

这些都反映出新闻媒体草率从事的工作作风,值得警醒。


搜狐网友 发表时间:2005年11月25日19时20分 IP地址:已隐藏   

辩论之前,应该弄清概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18 09: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