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9|回复: 1

中国民间文艺学划时代转折的见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2 10: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民间文艺学划时代转折的见证
——荐华中师大版《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2年卷)

凡丁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中心
  
  2002年是中国民间文艺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年份。年初,一代民间文艺学大师、百岁老人钟敬文教授走完了他“吾侪肩负千秋业,无愧前人庇后人”的辉煌人生历程。有研究者用两句话来对比2002年与2001年民间文艺学界的变化与转折,即:如果说2001年的中国民间文艺学界的总体特征是“在困境中寻求突破,迅猛前行中潜伏着危机”的话,那么2002年则可以概括为“巨人逝去为一个时代画上句号,新人辈出学科在反思中悄然成长”。

刘守华、白庚胜主编的《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2年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正是中国民间文艺学划时代历史转折的一个见证。这一卷《年鉴》的第一编“钟敬文先生与中国民间文艺学”,收录了有关钟老生平及学术成就研究的资料和论文、回忆文章10篇,具体包括钟敬文先生的生平、著作年表,钟敬文的民间文艺学思想、民间叙事文学研究、神话学研究、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歌谣学建设,以及钟老与民间文学集成、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等。总结一代大师的学术遗产,有利于启迪未来的民间文艺学健康持续发展,并有所超越。

在2002年所发表的成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新人新论新发现如天边滚动的春雷,预示着民间文艺学新春的来到。这种新气象,首先表现为对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严峻反省,展现出更加历史的、辩证的学术思维,更加自觉的学科意识和更加开放成熟的学术胸怀。其次,在民间文艺学的破中有立、理论建设方面有所进步。比如,提出了关于中国史诗学研究转型的深层问题,引进了国外“口头程式”理论这一民间文学专业方法;歌谣学研究在沉寂多年后出现一些亮点,特别是对当代时政歌谣的关注与研究,显示出民间文艺学也是“当代之学”的学科魅力;而在民间叙事文学研究领域,传统的考据方法仍受到青睐,向更加扎实深入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论文涉及帛书、纬书、波斯文等过去较少利用的文献资料。此外,从多侧面多角度研究民间文学仍然是2002年的主旋律。运用民俗学田野调查方法,一些研究者发现新资料,提出了新问题;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民间艺术研究、台湾民间文艺学研究等等,亦有佳作面世;还有不少学者从考古学、民族学、比较文学等不同角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阐释与解读,对歌手、故事家的传承研究,对民间诗歌、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的艺术分析等,均有不俗的表现。与此同时,2002年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年鉴》2002年卷用5编(第2编—第6编)的篇幅分别载录了中国民间文艺学所取得的可喜成就。第2编“中国民间文艺学综论”收录论文4篇,论文摘要5篇。第3编“神话研究”,则先有一篇《2002年中国神话研究概述》统领全面,然后全文选登论文6篇,论文摘要9篇。第4编“诗史研究”,体例与上一编相同,分为概述、论文选载(4篇)和论文摘要(8篇)三个部分,点面结合,较全面反映了年度诗史研究的状况。第5编“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研究”、第6编“民间诗歌与民间艺术研究”,除了各自的年度研究“概述”外,分别选载论文7篇、6篇,论文摘要6篇、5篇。最后的第7编为“资料信息”,内容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02年大事记》、《全国高校民俗学(含民间文学)历年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索引》、《2002年中国民间文艺学论文索引》。这7编中,关于钟老的研究专栏,关于相关的学位论文索引,都是本卷新增加的,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编者陈建宪教授所言,回首2002年的中国民间文艺学,虽然不能说是百花盛开的春天,但种子已经播下。《年鉴》记载播种,也将记载新的收获。相信新的2002年卷《年鉴》会与第一本《年鉴》(2001年卷)一样,引起中国民间文艺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的更广泛关注。2003年卷《年鉴》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2年卷》,刘守华、白庚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16开本,58万字,定价52.80元。)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引自:http://www.sinobook.com.cn/comment/newsdetail.cfm?iCntno=3173
发表于 2005-11-12 17: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国民间文艺学划时代转折的见证

据悉,《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3卷》即将付梓,而2004卷正在加紧时间编辑,可望年底出稿.

感谢Karin的大力引荐!

希望我们的《年鉴》越来越成熟,能得到更多学人更多关注和批评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2 16: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