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7|回复: 3

简评《民间文化论坛》2005第4期中的几篇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2 10: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文化论坛》2005第4期又是杰作联翩,看看目录就感到如串珠编贝一般亮丽,打开文本逐一读来,只觉得如燠夏之浴冰河,如寒冬之炙炭火,得我所需,济我所穷,启我心扉,开我茅塞。
  今他文不谈,但说3篇。
  刘俊起《刘老店:一个求雨“神话”的建构》,用一个田野调查的实例告诉我们,那传承千年的求雨风俗为何到了今天还不断有人去重复,难道饥渴的人们真的从神仙那里得到了恩赐?那么,这世界竟是真的有神仙了?刘俊起先生的调查告诉我们:求雨得雨的神话背后,是对神仙的信仰;在宽松的时限内获得了一场降雨,神仙的灵验自不必说;得不到降雨也不影响神仙的灵验,那完全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不是个别的求雨人不够虔诚、犯了忌讳,就是求来的雨来让其他村里的人截走了。反正没有怀疑神仙灵验的。诸多种对求雨仪式失败的辩解加强了一个观念:向神仙求雨是可行的,必然的。刘文最后说:“膜拜神灵的仪式被民众一再重复着,关于膜拜灵验的传说也被一再创造和讲述着,正是这些‘自我证明’式的仪式实践,以及与仪式有关的话语本身,不断地‘生产’着人们对于神灵‘灵验’的信仰,进而推动着神灵信仰的地方传承。”
      年年求雨客,虔诚烧香来;获雨谢神恩,无雨责人怠。

  刘铁梁教授《庙会类型与民俗宗教的实践模式——以安国药王庙会为例》一文,着眼点之高,给人的感觉是作者背负九天、手执长剑、对中国庙会做总体刻画、然后对安国庙会做精细解剖。
  刘教授对庙会的解剖是多角度的,“可以按照庙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和地域边界,即哪些群体在庙会中有‘份’和庙处于哪一块‘地界’来划分庙会的类型。但这并不排斥从其他角度,如神灵符号、活动内容、仪式的目的和手段、参与者的身份和地位等,进行‘能够说明庙会某种本质特征的类型分析’”。在这篇篇幅不长的文章中,作者首先对全国的药王庙做一个类型性总观和特征性概述,把安国药王庙会跟南方的樟树药王庙会做对比,析出安国药王庙会的一大特征:“安国药王庙会上的宗教活动与药商经济活动几近为一体。”安国的药王是东汉大将军邳彤,然正史中邳彤没有一个字的行医记载,此翁何以千年后成为药王?是当地传说重构历史人物的结果。“当地的传说故事将这位原本只是武将的生平给予重构,说他还是一位能够让人起死回生的医生。”一个比一个神奇的传说解释了安国药王庙所祀之神的学艺、医人、未卜先知的经历,这无疑增强了安国药王的包医百病的神性,对庙会传承和壮大起到牵引作用。落实到庙会与“民俗宗教”的关系上,作者认为:庙会作为汉民族民俗宗教的一个集体的实践模式,能够体现出汉民族统一宗教的若干基本特征。
  这篇论文内涵太多了,恕我难以一一介绍。在从田野调查通向理论升华的道路上,我看到二者如此贴近,刘教授雄文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范例。

  叶舒宪研究员的《非物质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他一贯的全球视野对非物质、非物质经济、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概念做了考察。读叶舒宪的宏文我常常不自知地陷入一种神游状态,忽而是中国、东亚,忽而是北美、西欧,忽而澳洲、非洲、印度、阿拉伯……,一个太平洋根本盛不下他无穷无尽的知识,还要加上大西洋、印度洋。
   在当下非物质、非物质经济、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满天飞的时候,炒作名词、滥用概念蔚然风起,作者担心“没有一种更加有效地俯冲性的诠释角度和方略,那么或许会有钻入语词概念牛角尖而不自知的可能”。叶舒宪用他哈勃天文望远镜般的捕捉信息的敏锐和准确,告诉我们这些概念的源头和真意。他探讨的问题远远超出了侠义的民俗、民间文化的域限,在人类文化的先锋者、探索者那里,以及人类经济模式的新动态那里,把握哪些跟我们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息息相关的思想走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资本,他能够给我们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遗产需要保护;而我们同样需要文化遗产的保护才不失我们之为“我们”。“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提升不到珍视生存资源和文化资本的理论自觉高度,仅仅有像对待古董和收藏文物那样的保护意识,是绝对不够的。”“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生存,关键在于如何变文化遗产为文化资本。”
叶舒宪教授不仅厘清了几个概念,还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到关系“我们”生存的高度,指出了保护“我们”的唯一途经还在于我们这些一少部分人的思想觉醒和角色转换,在于我们的积极参与和自觉承担。

   好的文章不一定是华丽的。有营养的食物不一定是爽口的。但是,啃下来一篇就有一大块收获的文章肯定是最美的。
                                                        黄景春  2005.10.22

[ 本帖由 黄景春 于 2005-10-22 15:26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10-22 14: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简评《民间文化论坛》2005第5期中的几篇文章

希望如黄老师这样及时的点评文章,我辈后学将会受益良多!谢谢,希望大侠小侠齐上阵!不过,黄老师列的是否是2005年第4期的文章?
[ 本帖由 guojianxun_71 于 2005-10-22 20:36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2 15: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简评《民间文化论坛》2005第4期中的几篇文章

guojianxun_71 所言是也。是第4期,已经修正了。谢谢!
发表于 2005-11-9 16: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简评《民间文化论坛》2005第4期中的几篇文章

期待看到更多的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9 05: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