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0|回复: 0

【轉貼】大陸國學熱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0 07: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鵬程隨筆》2005.10.16
  大陸自九十年代起,就出現了所謂的國學熱。北京大學開辦了國學研究單位,並招收了號稱大師班的實驗班。基本設想,是想打通文史哲專業科系的局限,恢復中國古代「通人」甚或通儒式的教育模式,培養國學人才。其他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各名校也多有同類之試驗,成效不一,迄今亦未聞真陶鈞出什麼國學大師來,但但此類試驗不少衰。一方面是仍有許多學校跟進,例如今年北京首都師大就開辦了非師範性的國學實驗班;另一方面是大家覺得這些班沒培養出大師來,並不表示此一方向或理想不可行,而是到大學才開始栽培已嫌太晚,故此等通人大儒之養成還應提前紮根,從更小的孩子做起。因此國學大師教育駸駸乎乃有向下發展之趨勢。
  今年人民大學又開辦了國學院,這個國學的話題自然更加熱鬧了。不少自命通達之士,對此現象並不甚以為然,腹誹謔評,或竟去網上撰文批評,殊不罕見。但十五年來,國學熱不唯未退燒,反而越燒越似具有正當性,早已成為大陸之重要文化現象,弗可漠視,亦非譏議反對所能奏效,卻是反對者必須要認清的。
  大陸現今社會文化領域概可分為三大塊。一塊是「秀」的文化,亦即是時尚、流行、表現自我、敢現愛現。為了要現,化粧、美容、雕塑、健身、華服、轎車、豪宅、首飾、名牌等等自不在話下,吃喝玩樂,亦須盡情表現。第二塊是錢的文化,與前者著重於消費不同,此處重在如何賺錢。於是投資、理財、炒股、買樓、抽獎、上MBA、講人際關係學、看財經企管節目等,亦不在話下。除了這兩大類之外,就是文化的文化,亦即聊文化、侃文化、玩文化、做文化的文化。雖然做文化的,做出來之文化大抵仍是用來秀或用來賺鈔票,但操作著的,畢竟總是文化的內涵的、文化的事務,非流行時尚大眾消費及營銷企管可比,故可獨成一域。
  不過,做文化玩文化談文化的,又有什麼可談可玩的呢?
  馬列毛那一套,不要說在文化界學術界站不住腳,就是現在共黨正如火如荼地推動著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也不再談那一套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亦久矣不復新鮮,且經九十年代中與新左派幾場鏖戰下來,在學界文化界勢力日蹙。社會上又因承平日久,人民貪圖經濟富裕的生活,對民主不民主,並不那麼在意,是以自由主義也無啥可說,至於歐美新思潮,現代化理論,乃是八十年代的熱潮;九十年代以後,流行過一大陣子後現代。如今則是後現代之後,正不知該談什麼的時期。
  在這種情況下,你說,不回來談國學,還能談什麼呢?
  國學,在晚清,具體內涵其實是指經學。因此絕沒有一個弄詩詞戲曲的人會被稱為國學大師。到了五四以後,國學就變成了史學,胡適傅斯年所謂「整理國故」,均是將國故視為史料而整理之,史學家錢穆也寫過一冊《國學概論》。如今呢?國學也者,範圍指涉大異於前,實只是中國學問之概稱。中國固有之學問,如經學、宋明理學、佛教、道教、孫子兵法、詩詞歌賦,固然都可列入國學之林,就是中國學人文化人想要發展成具有「中國性」、「中國特色」的學問,亦都可以號稱為國學。
  如此一來,國學就大可供喜歡玩文化談文化的人馳騁了。社會上與國學相關的文化活動,包括兒童讀經(其實是讀各種文化典籍,甚或包含學古琴琵琶等才藝)、文化講座、書院(其實就是私人文化講座或講會)、禪修、雅集、茶舍、中國風服飾制銷、中國風油畫水墨搖滾等。學界中號稱國學或新國學的刊物裡面,也是什麼都有,敦煌、考古、民俗、現代文學、比較文學……靡不可見。
  這時,若腦子裡仍是晚清那時的國學觀,以為現今講國學就是要恢復那「窮治語言文字以通經學」的學風,可就大錯特錯了。現在大陸上講國學,只是在文化及信仰空虛的情況下,回歸文化母體,想重建文化主體性而已。
  此等文化的心理需求,又是與大陸政治經濟發展相應的,大陸目前整體感覺是自己已經「和平崛起」了,民族自信心及文化自豪感隨之增強不少,人窮時,總是怨天恨地嫌娘醜;一旦發達了,就不免敬宗孝祖、建祠堂、修家譜,大陸目前正是如此。再說,一個自命已然和平崛起的大國,在學術文化上沒有一點自己的貨色,光靠稗販洋人的東西,像話嗎?此所以非講講傳統文化,非昌復國學不可也。
  今年,大規模舉行祭孔。北大、人大及四川大學又都不約而同地在編《儒藏》。四川大學進度最快,但北大最會宣傳,在李敖的演講會上,以精華版《儒藏》送給了李敖。那個畫面,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它的意義。什麼意義?北大原本是以五四新文化運動見重的學府,昔年倡議西化、打倒孔家店、拋開線裝書的這個學校,如今卻以重編《儒藏》來介紹自己。把這套書送給以講「全盤西化」起家的李敖,更是耐人尋味。時代真是不同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2 16: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