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7|回复: 1

百姓的民俗时间体验:一则“过年”祭祖习俗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4 15: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年12点前上供的来历

讲述者:杨金英,女,68岁,粗识字,辽宁省辽中县人(河北移民)     
流传地区:河北沧州盐山
记录时间:2001年8月

    谁到过年的时候了,不管多远都奔着回家去过年去。过年这是一个大节,都为了团圆回家过。
    人家没说嘛,这个人就挺远就回家过年。人也是在外头,就和这会儿般的,在外头给人做事做工呗。想回家过年,他就没走到家。走不到家,年五更,他就走到这么个人家。这个人家是个大户人家。到关里,不像这边儿。咱关里像有家谱的人家,都单供一个屋。他走到这家,就上人家这单供家谱的南屋了。那有个供桌,这上头供着他这个祖宗嘛的。他就呆这个桌子底下猫下了。不大一会儿,他就看见这家这些个祖先家人全回来了。他家是哪个仙是穿啥戴啥,哪个仙是咋死的,他都能看着。全各有各位地上这个桌子上了。上桌子上,呆那就等啊、等啊,他家也不弄饺子。得熘饺子,不过十二点、十一点就开熘饺子,咱这边儿不都是那前儿就发子嘛。他家就不熘。
    他家这些个儿子都玩钱儿。他是三个儿子,死一个。小的呀,一年前死了。这老头一看,这些个人们也不熘饺子,不大会儿,快过十二点了,老头就来烧香了。来烧香了,不咋的这人儿的腿一伸乎,这个老头一趋捋 ,这底下有玩意儿呀!这老头说:“怎么,这是个啥?”老头他就不像年轻的说准害怕呀,“它怎么这还有脚呢?”一看,这是哪的人吧?这个人儿就出来。
    这个人说:“回家过年哪,这回我走不到家了,我寻思呆你家这个八仙桌底下猫着,猫一宿,等明天我好回家。”
    他说:“你呆这猫着干啥?出来吧!出来,讲话咧,呆俺家吃饭吧。走不到家里过年,你呆俺家吃吧。”
    他就说了,他说:“你家这仙人哪,早走了。等你呀,也不熘饺子,也不做饭,这些仙人就说了:‘咱不等了,咱快走吧!一会儿就过了时候了。’讲话咧,这些仙人也没吃着饺子,说。你家哪辈儿是当啥官儿,哪辈是咋的。”告诉他。他就说的一点儿不差!他还说:“就有一个年轻的,哭哭啼啼不乐意走。”
    老头说:“今年就是三儿子刚死哩。年轻的是三儿子,他不乐意走。他掂对家里有孩子,有媳妇在家。”他说,“你看,我是三个儿媳妇。这个老儿媳妇,你看穿白戴孝,还有个孩子。”
    用缘啥这个过年12点以前下饺子发子,就呆咱关里这边就这么流传的。到时候供上,叫这祖宗爷娘的迎来过年嘛。下晚,不叫小孩儿瞎说,以过年前儿。


[ 本帖由 宜家 于 2005-1-14 15:37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5 1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百姓的民俗时间体验:一则“过年”祭祖习俗传说

这是我从小常听母亲讲述的一则传说。过年在母亲的叙述中包含着几种体验:
(1)团圆。全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忘记平日的琐事和烦恼,甚至暂时忽略掉一些社会身份角色,只作为平等的家庭成员欢庆节日。记得小时候每次过年那天,父母都不再用我们帮助家务,让我们出去玩耍;爷爷奶奶活着的时候,到了晚上,由哥哥这个长子领着我们一群孩子,挨个给爷爷、奶奶、叔叔、婶子拜年;哥哥姐姐们成家立业带着礼物回来时,家里热闹极了,叔叔婶子挨家请吃饭,他们也总是在牌桌上和父母、叔叔们坐在一起玩几把,开开心。
(2)思乡的牵引力。每逢佳节倍思亲。长大了我才明白这句诗。年和家总是连结在一起,即使远隔关山,年的迫近也让我对家乡、家人牵念不已。冷冷清清地自己度过春节,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身在异乡的人们都会有这种失落感吧,这可能也是每年春运繁忙的主观原因。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传说中的人也是没有赶回家,还意外地发现了年与家的意味,他的行动正昭示着年的文化动力。
(3)祖先信仰。年这个综合性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仪式体现为祭祀祖先。在我家乡和大连地区,只有在除夕那天才把家谱敬重地供奉起来,上墓地请祖先回家过年,到正月15上过供品后才撤下、收好。不同地区的仪式大同小异,含义几乎都是一样的,对家族历史和家族承续观念的仪式性加强。传说中的种种神奇的细节都反映了这一信仰心理,它是重视家庭观念的民族文化传统延续的一个基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1 00: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