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8|回复: 0

萨林斯的人类学启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2 18: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萨林斯的人类学启蒙

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03级硕士研究生  伦莹莹


萨林斯在其《何为人类学的启蒙?》一文中开篇先指出了以往人类学的 “不怎么启蒙”之处:首先,“西方人对‘文明’的自觉所引申出来的幻像,事实上已被证明并非那么具有启蒙意义。”帝国主义本意确实并非要减少被启蒙出来的西方与其他地方之间的对立。现代人类学的斗争对象已经转变成一种与欧洲扩张和文明的布道类似的那样一种狭隘的自我意识。现代人类学更多地具备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我服务”的性质。其次,人类学家进入非西方社会,为他们立民族志的意图是帮助他们“产生历史”,把他们带进资本主义社会的视野。表面上这是一种所谓的“文明(化)唤起”的援助,其实只是西方社会用以观照自我,纯洁自我的方式而已。比如“同时,对于作为亚当不完美的以及罪孽深重的子孙的欧洲人来说,又是如此需要这种原住民的纯真无邪。“正如雷纳多·罗萨德所提醒的,没有一个帝国主义者应因他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眷恋而遭到谴责。这也一矢中的地点出了人类学家无法忽略诸如非洲部落之类的非西方社会的原因。再则,现代人类学不怎么具有启蒙意义的观念就是“失望理论”。人类学家对原始部落在受到西方文化(更多地是指技术)突如其来的强烈冲击时,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新的价值观和机遇,传统文化没有随之消失,甚至有更为巩固而传承下来的倾向而感到失望。“失望理论”反映的是西方人类学与殖民者同一立场的“同化”非西方社会的欲望。根据19世纪的“单线进化论”是“理性与进步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未来”这种普遍理性的启蒙观念的一种人类学延续。马克思也同样假定了“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为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展示了他们的未来的形象。”因此,在技术输入没有带来相应的传统文化毁灭的结果时,他们感到相当的震惊与不解。在他们眼中,现代技术的引进等同于传统社会的解体,“经济起飞”应如罗斯托所认为的那样需要以后者为前提。事实上,这种线性的文化进化阶段性被打破。人类学家认为,一种文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接近,必然会得出同化、相同的结果。这是否就是一种必然?最后,萨林斯提出,“不怎么启蒙”的是在资本主义晚期,人类学竟成为了一种赎罪式的“文化批评”。这种反思式的,以非西方部落起反衬作用的做法与上述第二点的观点是一致的。总而言之,现代人类学仅是一种改头换面的文化霸权,人类学者为了使自己得到满足,便以道德政治的意义去解释原始部落的仪式与风俗。人类学家们如此坚定不移地反对区别,坚定认为“技术依赖=文化毁灭”,就是“同化欲望”的体现,如《恐怖》一书认为的“每种事情实际上都是权力”,西方人类学家的做法与不解正是资本主义权力的最好体现与诠释。
当代人类学的启蒙,正是“开始于意识到以往我们对此的看法有多么错误。”认识到以往做法的错误,便是当代人类学启蒙的开端,包括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未必如想象中那样必然导致文化毁灭(传统死亡),在某些非西方地区,技术与传统文化并非是截然对立、非此即彼的两者。同时意识到当代人类学应做到去简单化与统一化,看清技术与文化含义的区分,认同对方的“基本生存”。第二是看到全球化的同质性与地方差异性是同步发展的,后者无非是在土著文化的自主性这样的名义下做出的对前者的反应。第三是“文化自觉”的真正含义:不同的民族要求在世界文化秩序中得到自己的空间。认识到“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的差异性的存在。这种新的定义便是现代性的本土化,即作者在后文中提到的“本土人类学”。原始部落并非没有历史及自己的文化,在诸如中国的国度里,技术与文明的分离并不如西方学者眼中的那般无法想象。本土人类学似乎代表一种更有趣味的人类学,从此改变了以往人类学者的定论式的看法,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不一定是不相容的。“处在结构性位置上的金钱,是与文化整体协调一致的东西。”萨林斯继续提出“没有实体的有限社区”的概念,它是跨文化的并且常常是跨国的。以他为代表的当代人类学家批评了西方研究者“每一个人又都满足利用其中的某个或其他的侧面来描述超地方的文化整体。”的做法。他继而说到,“启蒙很快就来到了。”爱华德·布鲁纳采用“乡村-城市连续体”来阐释这一概念,乡村与城市乃一种结构性互补的关系。萨林斯更肯定地提出,“文化不在消失”。他提出一系列对文化概念的诠释,文化是对世界挑战作出反应的宝藏,不存在有任何价值的模式。
个人启发
萨林斯非常客观地看待现代人类学家对原始部落的研究,清楚认识到充满霸权意识的人类学者的企图与由此而造成的偏见式的定论。他提倡以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去对待非西方地区。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技术与文明”的分离,代表西方文化的先进技术的入侵、引进并不必然导致传统文化的失落乃至毁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生存的模式和对待外界文化的方式,不见得整个世界就只有资本主义学者所提出的“单线进化论”式的发展过程。对中国而言,如今正经受着经济与文化的剥离,令不少学者忧心忡忡。唯西方论者在大声叫嚣,很多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一点一滴的消失、没落。张艺谋电影,以及在各种全球化庆典、活动上的中国国粹的表演只是一种苟延残喘式的回光返照。在全球化的席卷当中,不少学者提出了“全球化下的本土化”一说,呼吁各个民族抵挡住以美国为主的全球化经济、文化的冲击。笔者不认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萨林斯的观点和分析给予我们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本土化的不会流失。只要我们以平常心去对待即可,不必过分张扬,也不必过分迎合世界的潮流,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当今中国文化的生存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9 19: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