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5|回复: 3

杨一江教授为“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致开幕词(完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5 12: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盛夏最美好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喜悦地心情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欢迎来自海峡两岸的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们。在这里我代表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特别是对我国民俗学界德高望重的两位学者——乌丙安先生和郝苏民先生亲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予以指导,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并祝愿两位先生身体健康,万事顺安!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民间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在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本次研讨会以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主要议题,着重探讨高校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民间文学理论与实践;少数民族民俗研究与展示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对促进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民俗学学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在短短的几年中得到长足发展。民俗学学科作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而且注重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将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多学科、多视角探讨民俗学如何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文化大区建设服务,如何直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等问题。为此,我们在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的同时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如: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目前重点保护与研究的三个项目中,“科尔沁潮尔史诗”和“蒙古族传统角弓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象棋制作技艺” 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进校园,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和研究人员,使其走进课堂,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建立工作室等方式传承他们的记忆,培养新的传承人。我们的这些具体做法为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今天,国内民俗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云集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这对内蒙古自治区各高校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的时期,这既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又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如:如何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现代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文人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我相信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将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涌现出更多的前沿性研究成果,为我国在新的形势下保护与传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供理论依据、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2010年11月我校承接了“第九届民间文化论坛”和“第六届民间文化论坛奖”活动以来受到了“论坛创始人”和在座的各位专家、学子们多方关注和大力支持,使得我们本次研讨会顺利召开。在此,我代表主办方对大家的到来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对获得“第六届民间文化论坛奖”的各位学子表示热烈的祝贺。
      最后,祝愿本次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祝愿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在呼和浩特期间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我相信宽阔美丽的内蒙古草原定会带给大家夏日的凉爽和美好的记忆!
      谢谢!

[ 本帖最后由 田友丽 于 2011-7-25 12:40 编辑 ]
发表于 2011-7-26 13: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长要把内蒙师大办成民俗学的黄埔军校啊~~~   很佩服!!!  向师大的诸位老师学长学习!!!
发表于 2011-7-26 19: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次会议,自治区领导驾临,校长讲话,副校长主持开幕式,二老(乌,郝)压阵,来自全国几十所院校的青年云集,格调不同凡响。这是我们去年没有办法办到滴。
所以我们民俗学要有一批象敖其教授那样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拓展生存空间的人,来发展我们的民俗学学科。
发表于 2011-7-26 22: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田兆元 的帖子

民俗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可以在各个领域做得很出色的,敖其老师曾是学院的书记,我想其实无论是行政还是在其他岗位民俗学的人才都可以很优秀,而且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为民俗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大小,每个人付出一点,努力一点,学科的进步就会很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3 23: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