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3|回复: 0

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尔沁博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1 15: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尔沁博舞
科尔沁博舞,属原始宗教舞蹈,是蒙古博(萨满)“行博”(跳神)、祭典的一种形式。以鼓舞结合,载歌载舞为特征,并具有自娱性、竞技性、游戏性等特点,寓教义于欣赏、娱乐之中。
   “萨满”源于通古斯满语的汉译音,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蒙古族称男萨满为“博”,女萨满为“渥都干”。科尔沁博舞主要用于祭祀求福和驱魔治病。祭祀求福一般在室外大场进行,包括祭天地、祭祖、祭火、祭雷、祭桑树、祭敖包、求雨等,驱魔治病则夜间在病人家中进行。
   博跳舞时法裙飘然若鸟展翼、骏马奋蹄。加之铜镜的闪动和响亮的撞击声,鼓且击且摇的“哗哗”声,令人眼花缭乱,使人感到雄武威严。科尔沁博舞主要由博本人表演,有“帮博”参加时出现双人舞、四人舞博。他们的行博过程与表演顺序为准备、设坛、穿法服、供桌摆精灵盒、宝剑。第一段请神拜神舞,舞者情态神圣而虔诚,以唱为主,伴以简单步法和“八拜”动作。第二段神来舞,舞者情绪狂热迷惘,以激烈的旋转和跳跃动作为主,加以对白,开始驱魔治病,占卜吉凶。有的博还根据所来之神跳《精灵舞》。《精灵舞》以其模拟图腾神灵而得名,如《鸟神舞》、《虎神舞》等。多为载歌载舞,动作丰富,形象逼真。第三段为娱神舞,表演以击鼓技巧贯穿整个舞蹈的《鼓技舞》和《精灵舞》。《鼓技舞》动作轻巧自如,技艺高而娴熟,鼓点丰富多变。《精灵舞》则增加游戏性,以吸引观众,达到既娱人又娱神的目的。第四段送神舞,与第一段请神舞基本相同。
   “莱青”是科尔沁博的一个分支,是喇嘛教与萨满教激烈斗争的产物,所以有人称其为“喇嘛博”。莱青坐在凳子上击镲念经治病。莱青的师承关系和出徒仪式与博相同。但它的服饰、法器、舞蹈动作、表演形式、音乐伴奏都与博有区别,舞蹈既不用鼓也不用旋转,以道具不同而分为镲舞、刀舞、徒手舞等。
  科尔沁许多博的舞蹈动作基本相同,但风格各异。其歌舞、鼓技艺术风格被蒙古族新的舞蹈艺术所借鉴并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0 18: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