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2|回复: 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元宵节文化庙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1 14: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了“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的 2009年首府地区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
  据了解,为了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全面和系统地记录、认定,并抢救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 2006年开始,在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普查工作指导组的指导下,我市全面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普查培训阶段,市文化局举办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在田野调查阶段,深入村镇、田间地头全面调查、重点走访;评估验收阶段各旗县区首先完成对本地区普查工作的评估验收,撰写各类普查总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文化局在此基础上汇总各类总结、调查报告,编制《呼和浩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近几年的普查,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呼和浩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确立了呼市申报自治区级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呼市二人台剧种(已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昭君传说、土左旗脑阁、托县双墙秧歌、武川县爬山调、和林县剪纸、清水河县骡驮轿、新城区满族八角鼓、满族婚俗、回民区驼歌、玉泉区查玛舞、赛罕区高跷秧歌等,在保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呼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传承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也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说、传统艺术、民俗活动、节庆礼仪、民间工艺等),这些文化遗产刻录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民族悠久历史的稀世物证,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和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
  这位负责人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因此,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据了解,呼市历史文化资源非常厚重,据史料记载,自古以来众多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在此生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融合与演进,造就了丰厚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据了解,从 2006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截止到去年底,呼和浩特市共复查各类文化遗迹 696处,采集各类文化遗物 469袋,拍摄照片 1600张,征集或收缴各类文物 113件。  
   今年是元宵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第一年,呼和浩特市在元宵节期间,举行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让广大观众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许多社区都派出了阵容强大的表演队伍,扭秧歌、踩高跷、舞狮、跑旱船等传统文化表演吸引各界群众排着长队观看;在呼和浩特大召广场,许多市民前来逛庙会、猜灯谜、“转九曲”,尤其对民间艺人的捏面人、吹糖人、剪纸等现场展示活动感兴趣。
  
   呼和浩特举办元宵节文化庙会,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出来,让更多的观众了解、熟悉、热爱民间文化元宵节期间,呼和浩特市各地陆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联欢、花灯展览、猜灯谜等娱乐活动,重点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节日文化活动,享受节庆乐趣。。

  元宵节期间,呼和浩特市各个旗县区都举办民间社火表演、花灯展览、猜灯谜等娱乐活动,重点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广大群众享受节庆乐趣。市民王敏说:“文化活动越办越有特色,我们观看的兴致也就越来越高。”  

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文化活动更加注重公益性、参与性、趣味性,让广大群众在欣赏民俗文化表演的同时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发展。
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蒙古族长调民歌已经于2005年11月被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申遗工作也进入了冲刺阶段。截至目前,内蒙古已有49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也公布了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0项以及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8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了极大的、有效的保护。近年来,我区加快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步伐,着重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在民族博物馆建设、考古发掘和收集、研究、展览、宣传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逐步加强。从2005年起,自治区政府将每年的9月6日确定为内蒙古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呼和浩特市成为国家文物局在自治区范围内唯一表彰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日活动先进单位。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努力下,我区的呼麦、马头琴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等16个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蒙古国共同申请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蒙古族呼麦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世界级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本段回目录

牧人的天籁之音——长调
国家级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泣如诉的大漠之歌——马头琴
蒙古民族的“远古心声”——呼麦
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
热烈奔放的草原魂——安代舞
迷人独特的鄂尔多斯婚礼
蒙古族传统祭祀——祭敖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格萨尔传承人罗布生
嘎达梅林传承人何巴特尔
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扎格达苏荣、阿拉坦其其格、淖尔吉玛和赛音毕力格,潮尔传承人芒来
蒙古族马头琴传承人布林
二人台传承人武利平
马头琴
鄂温克抢枢传承人哈森其其格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传承人白音查干
地毯织造技艺传承人刘赋国
蒙古族马具制造技艺传承人陶克图白乙拉
烤全羊技艺传承人赵铁锁
蒙医药传承人乌兰和阿古拉。


呼和浩特市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开幕

置身于这热闹的庙会中,身边的舞龙舞狮队伍还在你身边若隐若现,民间的高跷、秧歌、旱船、等社火表演也举行得如火如荼,此时的情景用热闹喜庆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开幕式舞台上两幅大型剪纸凸显了本次庙会的剪纸艺术主题,组委会还特意邀请到和林格尔著名的剪纸传承人段建珺展示了一幅福虎剪纸图,让在场的市民大饱眼福。为了挖掘庙会的文化内涵,突出民俗特色,本届庙会的纪念品在构思设计上把召庙文化与剪纸艺术完美融合,以巧妙的剪纸艺术勾勒丰富的召庙文化,构成一部召庙文化与剪纸艺术相得益彰的珍藏本。同时,在庙会的气氛布置和花灯制作中也大胆采用剪纸元素,玉泉井、大召门楼、跨街彩门、过街彩旗、串旗、刀旗等设计图案中都加入剪纸元素图案,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

    贺新春书画笔会、书画展销、民间社火表演大赛、业余艺术团体展演、绝活绝技表演、民间戏曲茶座、戏曲专场演出、怀旧电影展映、玉泉区城市建设图片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庙会书市、优秀社火表演队伍展示,不同的活动一一亮相,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民俗活动包括:民间艺人才艺展示、古装照相、游九曲、逛庙会猜灯谜、游五塔赏花灯、坐花轿逛庙会。从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五,在大召前街、大召广场、观音庙、九久街、五塔寺等活动区域开展。体育娱乐活动包括:青少年轮滑花样、骑单车、街舞等表演;中老年太极拳、踢毽球、抖箜竹等表演;套圈、投球、射击等娱乐活动。从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五在大召广场、阿拉坦汗广场、九久街等活动区域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安排市、区两级科技局、卫生局、科协等部门,进行科普卫生等知识宣传、讲座。

    走进大召前街很多市民正在参加猜灯谜的活动。据了解,近万条不同颜色的谜条悬挂在大召前街、九久街灯杆之间,供市民逛庙会、猜灯谜,尽享猜灯谜的乐趣。在阿拉坦汗广场上很多市民还参加了套圈、投球、射击等娱乐活动。在观音庙还能绕绕九曲,绕个来年顺,绕出好运气。

    商业活动将划分为文化产品商业区、塞上老街商业区、大召前街民族工艺品商业区、九久街茶叶市场和游商活动等。往返在塞上老街、九久街的二楼,浓郁的商业气息,民族文化底蕴显现了蒙古族的伟大和悠远,蒙古族的服装蒙古族的食品,还有蒙古族的小饰品更是让很多游客爱不释手。很多外地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买小纪念品都是为了把古老的蒙古族文化带回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0 20: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