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7|回复: 0

中国的神话为何零碎杂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2-5 19: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一部分被历史化,一部分被仙化,其余的多散失。其只存在零星片断的原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归纳为三点,大致如下:
1.地域原因。中华民族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以农耕为主,生活勤苦,所以重实际,轻幻想,不能把往古的传说集合起来加以熔铸。而希腊半岛三面环洋,浩瀚大洋在古人的眼中总能引起无限遐想。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善谈、多方术之士,大概亦缘于濒临大洋。
2.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实用的教训,使上古荒唐的神怪故事,不为后世正统文人所传承。今天所见到的神话故事多零散保存在一些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世本》等以及先秦诸子文中。
3.神鬼不分,使得原始的信仰保存经常更替,以致散失。如伏羲和女娲,有学者认为两人是兄妹,有学者则认为伏羲就是女娲。
除上述原因外,南开大学中文系宁稼雨在《神话传说的社会化走向与六朝小说的生成》中提出了以下观点:

1.因为孔子有过“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样的话,所以长期以来,很多学者把这笔账都记在了孔夫子的头上。但令人不解的是,只要大略翻翻有关孔子的典籍,就可以发现不难找到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完全相反的言论,如他用“凤鸟”、“河图”的神话表达自己的志向 ,他对子路说“吾之祷久矣” ,并感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甚至他最终辍笔不作,也与神话动物“麟”的死去有关? 。可见“不语怪、力、乱、神”并不是孔子贯彻始终的行为准则,而是某些场合回避一些问题的策略。事实上古希腊和古希伯来神话都经历了理性主义的历史化过程,但这并没有改变其神话自身的完整体系,因此把中国神话的零散性和历史化完全归咎于孔子的一句“不语怪、力、乱、神”,恐怕不一定符合事实和逻辑。
2.事实上在孔子之前若干年,中国神话就已经被具有理性精神的历史意识所冲淡。造成这场文化革新运动的原因就是殷周之际的社会政治文化变革。周人不仅在政治上以推行“礼制”与殷代的神权相抗衡,而且在意识形态文化领域推出以“天命”为核心的史官文化,以压制殷人以神为中心的巫文化,神话也因此而逐渐改变了面貌。一方面,他们努力宣扬“天命”观念,其目的是为了从宗教理论上论证周王代替殷王的合理性,并宣布以往的血统继承让位于道德继承的历史必然。 从此,“天命”取代了“上帝”在上层文化中的至尊地位。它对神话的影响则是:神话中宗教色彩浓重的“上帝”观念让位给政治伦理意味更多的“天命”观念,这当然不利于神话向统一于一个神系的方向自然发展,因此也就势必造成神话的零散分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1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