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76|回复: 3

复旦大学展示周之历任导师篇(含兼任):陈维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4 11: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剪裁后 chenweizhao1.jpg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维昭,1960年11月出生,广东省汕头市人。中山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

研究范围
        主要学术领域是元明清文学,1999年之前,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尤其在《红楼梦》研究方面,出版、发表了一系列论著。1999年之后,重点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20世纪戏曲学术史。主持教育部2005年重大招标项目“明清时期文学评点的整理与研究”,参加过“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等国家级科研课题。

所开课程
        主讲过“元明清文学史”、“明清文学史”、“中国古代小说史”、“红楼梦精读”等课程。

科研成果
专著
《红学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戏曲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
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带血的挽歌――清代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喜剧史(与人合著),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
世情写真金瓶梅,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

论文
        (一)戏曲方面
        王国维戏曲研究与现代学术范式[J] 复旦学报,2001,(2).。
        中国戏曲的双重意义阈[J] 戏曲艺术,2001,(3)。
        “梅齐合璧”与中国戏曲的技艺化倾向[J] 汕头大学学报,2001,(3)。
        20世纪戏曲史述的几大模式[M] 戏曲研究(57),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2。
        元杂剧的演唱体制及其叙事学意义[J] 戏剧艺术,2000,(3)。
        中国戏曲演剧形态与20世纪中西方戏剧思潮[J] 学术研究,2002,(8)。
        名教与风流合一──论李渔喜剧的创作定位[J] 艺术百家,1998,(3)。
        论历史剧创作中作家心理定势[J] 戏剧艺术,1986,(3).
       关于中国古典悲剧的喜剧结局的文化批判[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3)。
        戏曲程式与戏剧观[J] 黑龙江:电视与戏剧,1988,(4)。
         历史剧本体论[J] 黑龙江:电视与戏剧,1990,(2)。
        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论简介[J] 语文辅导,1990,(2)。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意识[J] 汕头大学学报,1991,(1)。
        也谈关汉卿的理想人格与价值取向[J] 广州:剧论,1991,(2)。
        《牡丹亭》之"情"的文化意蕴[J] 艺术百家,1994,(4)。
        论明清杂剧中的主体价值体验[J] 艺术百家,1996,(2)。
        上古先秦之"乐"与戏曲元素[J].求是学刊2007,(6).
       何良俊与明代戏曲学命题[J].戏剧艺术2007(3).

        (二)小说方面
        索隐派红学与互文性理论[J] 红楼梦学刊, 2001,(2)。
        超越模仿,旨在建构[J] 红楼梦学刊, 2000,(2)。
        关于“红学探佚学”的逻辑与感悟问题[J] 红楼梦学刊, 1999,(3)。
        考证与索隐的双向运动──关于两种红学方法的哲学思考[J]。红楼梦学刊,1998,(4)。
        论红学中的社会学诠释维度[J] 红楼梦学刊,1997,(3)。
        红学的本体与红学的消融[J] 红楼梦学刊, 1997年增刊.。
        论历史演义的文体定位[J] 明清小说研究, 2000,(1)。
        金圣叹:一个企望文化主流的边缘狂士[J] 广东社会科学,2001,(2)。
        “红学探佚学”与结构论[J] 山西大学学报, 1998,(2)。
        解读大观园:透视红学与20世纪文化思潮[J] 汕头大学学报, 2000,(4)。
        儒林外史的互文、戏拟和反讽[J] 汕头大学学报, 1999,(6)。
        胡适的“自叙传”说与20世纪红学[J] 汕头大学学报, 1998,(4)。
        红学与20世纪学术思想[J] 汕头大学学报, 1997,(5)。
        胡适的“新红学”与余英时的“红学革命”[A].新解红楼梦[C].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8.
       索隐红学、探佚红学与文学创作[J].南都学坛,2007(5).
       张竹坡小说批评与生命化文论[M].金瓶梅文化研究,2007(5).

[ 本帖最后由 sabrina 于 2010-7-4 11:23 编辑 ]
发表于 2010-7-8 14: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至今還沒見過陳老師。這個帖子太孤單了,我來給擦根火柴~
发表于 2010-7-10 10: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过陈维昭老师的明清文学史,陈老师很儒雅,谈吐不像现代人……
发表于 2010-7-10 1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同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3 14: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