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4|回复: 0

温州大学展示周之温州地方民俗文化篇——“百工之乡”(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6 08: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州大学展示周之温州地方民俗文化篇——“百工之乡”(1)

夹缬:
    夹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印染艺术,是使用有花纹图案的夹版入染的一种工艺。它和“扎染”、“蜡染”同属我国古代三大织品印染方法。
    夹缬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唐朝诗人白居易留下过这样的诗句“成都新夹缬,梁喊碎胭脂”。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所穿着的便是夹缬彩装。近代以后由于现代印染的兴起,夹缬染织法逐渐开始消失。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都有少量实物作为“国宝”珍藏。上世纪末,夹缬尚存浙南山区的消息传世后,很快引来国际印染界的关注,2003年,日本专门开辟了一条“中国蓝之旅”文化旅游专线。在温州苍南宜山镇八岱村和乐清中雁村,至今仍保留这种古老的印染技术。“苍南夹缬”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苍南宜山镇八岱村,盛产夹缬印染产品。用药草蓝靛在织物上印花染色,是当地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旧时,温州女儿出嫁时,夹缬百子被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嫁妆。


造纸习俗:
造纸习俗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我国已经出现麻质纤维纸。温州造纸业始于唐代,盛于宋、明,最盛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泽雅(泽雅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境内,相距市区18公里)和瑞安湖屿一带产纸山区一百多平方公里的“纸山”范围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完整的古代造纸作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泽雅四连碓造纸作坊,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中国造纸术活化石”。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泽雅位于温州市区西北部,风景优美,人称“西雁荡”,素有“纸山”美誉。其造纸术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自唐代起,温州的泽雅、瞿溪一带就有生产蠲纸的记载。明朝初年,瓯海泽雅开设造纸局。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温州大守何文渊体恤民情,奏请水质浑浊,不宜再造蠲纸。明朝廷鉴此,遂撤造纸局。自此蠲纸停产,而由福建传入,同样以毛竹为原料的屏纸生产却迅速发展起来。 元末年间,战乱纷纷,一些从福建南屏人逃避战火来到泽雅,见多水多竹,正是造纸之好地方,就留了下来,重操旧业,收入颇丰。南屏本是造纸业发达之地,先民们将造纸技术从闽南带到了温州。当地居民见造纸可以生财,便仿效,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泽雅的古法造纸自宋末元初传入泽雅以来,至今完好地保留下来,是中国目前保留的最原始的、最完整的古法造纸术。日前,泽雅水碓坑村和黄坑村作为最完整保留纸山文化的古村落,通过省文保部门的论证,正式被列入了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温州泽雅地区用竹造纸工艺流程大致有:砍竹做料、腌刷、晒刷、捣刷、捞纸等。
    活字印刷也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北宋毕昇在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基础上发展而来,当时用的是胶泥活字,后来才改进为木活字。
    温州瑞安东源,位于温州第二大水系飞云江的中游,是一个木活字印刷文化村。“瑞安木活字印刷术”是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的木活字印刷主要用于印制宗谱。村中会修谱并能用木活字印谱的有几十个人,大多数分散到温州市各县区做谱。东源木活字印刷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目前,国内只有东源村继续保存并且传承着这种原始而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形式
图片:http://lib.wzu.edu.cn/folklore/museum1.asp
瓯瓷与碗窑:
    温州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今已查明的古窑址达二百多处。晋杜毓《苑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品定茶器东瓯瓷为最好,"东瓯"指的就是浙江温州一带。瓯瓷以其釉色淡雅, 制作精湛和造型装饰丰富多变曾享誉国内外。瓯窑在汉代已能烧造原始瓷器,东汉晚期,瓯窑已能烧制青瓷和黑瓷两类瓷器,窑址分布在今永嘉楠溪江畔的东岸与罗溪等地。两晋南朝,瓯窑产品釉色淡青,晶莹滋润,被称为“缥瓷”,窑址仍在楠溪江畔的东岸、罗溪等地。晚唐、五代、北宋,瓯瓷胎骨细密,釉色光泽如玉,造型新颖活泼,并饰有莲、荷、葵、菊、卷草、牡丹等花卉图案以及褐彩装饰,窑址从楠溪江下游发展至今温州市郊、瑞安、苍南、泰顺、乐清等地,以市郊的西山窑规模最大,窑场蜿蜒数里,产品淡雅晶莹,颇负盛名。至唐宋时期,温州已有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青瓷瓷窑。南宋至元,由于龙泉窑瓷器崛起成为名瓷,瓯窑改生产仿龙泉青瓷,同时又出现青白瓷和黑瓷,窑址分布于永嘉桥头、朱涂以及乐清、泰顺、文成等地。瓯窑青瓷衰微后,明清时还出现青花瓷,窑场分布今苍南、瑞安境内。由于温州人善作陶器,喜欢制作一种盛器,状似小盘,被称之“瓯”,瓯字从“瓦”,因此而得名,被后人称之“瓯人”、“瓯地”,温州话也叫“瓯语”,而后当地生产的瓷器也被“瓯瓷”。
图片:http://lib.wzu.edu.cn/folklore/museum1.asp
瓯塑
    瓯塑俗称油泥塑,它是在泥塑和漆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来主要用于制作家具,这边就是一副“漆塑柜门”的图案,后来也用于制作屏风、壁画等装饰品。
图片:http://lib.wzu.edu.cn/folklore/museum1.asp

[ 本帖最后由 西北狼 于 2010-4-29 09:42 编辑 ]
1.jpg
2.jpg
3.jpg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18 13: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