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26|回复: 1

赣南师范学院展示周——特色篇(海峡两岸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5 21: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_1341-修.jpg
一、活動簡介
由中山大學、贛南師範學院以及台灣暨南國際大學、台灣中央大學、台灣交通大學共同主辦,贛南師範學院客家研究院承辦的“2009年海峽兩岸大學生客家文化尋蹤夏令營”活動于7月9日在客家搖籃贛州開營,至7月14日結束。共有來自台灣、廣州、梅州等地大專院校78名專家教授、碩博士生參加,其中來自台灣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暨南國際大學、台灣聯合大學等高校的營員39名,香港中文大學營員1名,廣州中山大學營員15名,廣州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營員各1名,南昌大學營員2名,贛南師範學院客家研究院營員15名,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營員4名。7月9日上午,夏令營在贛南師院客家研究院門前舉行了簡短而親切的開營儀式。贛南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田延光教授出席歡迎儀式并緻辭,拉開了此次夏令營的序幕。此次夏令營圍繞“客家文化尋蹤”這個主題,采取白天到客家鄉村實地參觀考察,晚上舉辦客家文化學術講座的方式進行。在爲期5天的活動中,營員們深入上猶縣園村、崇義縣上堡鄉、會昌縣筠門嶺鎮、于都縣寒信村及贛州古城區,對贛南客家的門榜文化、梯田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宋城文化等方面進行了考察。在晚上舉行的客家文化學術講座中,贛南師範學院客家研究院專門舉辦了2場學術講座和1場圓桌讨論,爲全體營員專題介紹贛南客家的淵源發展、語言民俗、曆史文化等。整個夏令營行程安排緊湊,内容豐富,對增進兩岸高校師生的交流,加深營員特别是台灣營員的對客家曆史與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對客家研究的熱情與興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091119170103e004e3c3fcab34.jpg
二、參觀考察與交流
本次夏令營是繼2008年海峽兩岸大學生客家文化尋蹤夏令營後第二次來到贛州,爲了與2008年夏令營不重複,本次夏令營重新安排了考察路線和考察點。
7月9日上午,在開營儀式結束後,全體營員參觀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贛南師範學院客家博物館和客家研究院,客家博物館藏品豐富,其藏品涵蓋了客家服飾、客家銀飾、生活用具、客家門匾等方方面面,無異于一部微型的客家生活史。客家研究院藏書豐富,特别是在收集和保存贛南客家地方族譜、契約、縣志等方面成績斐然。
下午,全體營員乘車前往上猶園村參觀考察客家門榜文化。贛南客家盛行門榜風氣,即在廳堂上方,畫一匾額,書之四字,其内容依托各姓氏家族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用來昭示本姓氏家族的淵源;有的用來顯示本姓氏譜系的高貴門第;有的用來反映本姓氏譜系中名人先賢的事迹;是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
7月10日,全體營員乘車轉往崇義縣,先後考察了全國三大梯田之一的崇義縣上堡梯田和崇義陽嶺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态文化。如何将贛南的生态文化開發成旅遊産品,是兩岸師生談論最多的話題。
7月11日上午,夏令營開拔,從崇義出發,趕往會昌進行考察。會昌是貢江的發源地,唐代已設縣,所以當地客家人又有“老客”之稱,崇義會昌兩地的生态和曆史文化明顯不同。會昌縣的翠竹祠是我們考察的第一站,在這裏我們參觀考察了會昌縣最具特色的神明信仰—賴公信仰。下午,考察了享有“贛南名鎮”之譽的筠門嶺鎮和該地的羊角水堡。羊角水堡既是贛南獨有的一處軍事城堡,也是一處古村落,該地保存有完好的客家祠堂、廟宇、碼頭、城牆等明清建築。
7月12日上午,夏令營來到于都縣的寒信村,寒信村是一處風景優美,風水獨特的古村落。這裏每一處祠堂、房屋、墓址都能在風水學上找到合理的解釋。特别是寒信村的楊公壩傳說是贛派風水祖師楊救貧死後歸葬之地。下午,全體營員考察了位于贛州市市郊的七裏鎮。七裏鎮是宋代著名的制瓷業重鎮,民間流傳着“先有七裏鎮,後有景德鎮”的贊語。七裏鎮由盛轉衰的曆史是考察客家商業文化一個典型個案,近年來吸引了衆多專家學者前來探訪考察。
09111917010754c14fb31ba700.jpg
三、學術講座與圓桌讨論
本次夏令營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學術考察,活動安排了2場學術講座和1場圓桌讨論,演講者多爲海峽兩岸資深的客家研究專家,如羅勇、韓振飛、黃志繁、張維安、劉阿榮等,講座的學術水準相當高。
第一場講座由南昌大學黃志繁教授主講,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張維安教授主持。什麽是客家,客家的概念是如何來的,在一連串的問題之後,黃志繁教授以《區域特征與文化構建—贛南客家文化散論》爲題,一步步揭開謎底。在講座中,他從贛南的區域環境出發,歸納出贛南區域環境的三大特征“大、山、雜”,進而推算出贛南人獲得“客家人”身份的經曆,特别是到晚清,受粵東客家人身份認同的影響,贛南人才有了一定的客家認同。最後他認爲客家其實是一個建構的過程,但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存在深厚的曆史淵源和文化根基的。關于什麽是客家,如何界定客家的問題在客家學界一直是争論的熱點,黃志繁教授的大膽假設引起與會者廣泛争議,他的一家之言能否得到學界的認可,我們拭目以待。
第二場講座由贛州市博物館館長韓振飛研究員主講,台灣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劉阿榮教授主持。韓振飛研究員的講座以《贛南的曆史與傳統文化》爲題,共分爲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贛南的地理環境、第二部探究了贛南各縣的曆史沿革、第三部分介紹了大庾嶺開鑿的曆史作用,第四部分爲贛南的客家風情、第五部分爲贛州的宋城文化。五個部分内容豐富,脈絡清晰,涵蓋了贛南客家曆史文化的各個方面。
圓桌讨論由廣州中山大學的黃國信教授和台灣交通大學的黃紹恒教授主持。讨論主要圍繞會昌縣筠門嶺鎮羊角水堡的曆史變遷等問題展開。羊角水堡作爲閩粵贛客家地區一座集防禦、治安、商貿、宗族、民居等融合一體的典型鄉村城堡,自明嘉靖二十三年建成至晚清三百多年間,對于控制和防禦這一帶經常出現的各種土寇流賊劫掠與騷亂,保障閩粵贛邊商道的通暢,溝通江西内地與東南沿海的商貿往來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贛南師範學院客家研究院鄒春生博士對羊角水堡地處會昌卻沒有賴公信仰這一問題尤感興趣,而黃志繁教授認爲賴公信仰不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民間信仰,并不是每個村落都有,這跟村落的發展曆史有關。台灣聯合大學劉煥雲博士根據在羊角水堡的訪談資料認爲當地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地方政府和高校應該加強鄉土教材的開發,促進當地人對客家文化的認同意識。廣州中山大學溫春來博士提出了客家研究的方法論問題,他認爲根據地方志、族譜、契約碑刻、訪談等資料對客家研究的假設和猜想,雖然有可取之處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台灣清華大學張維安教授對客家地區的“二次葬”習俗興趣濃厚,他對風水是如何通過喪葬影響客家人行爲模式的問題存有疑惑。贛南師範學院客家研究院院長羅勇教授對贛南風水文化有過專門的研究,他認爲贛南是江西形勢派風水術的發源地,贛南風水觀念的盛行契合了贛南客家人趨吉避害,繁衍生存的心理需要。圓桌讨論氣氛熱烈,主持人黃國信教授認爲此次圓桌讨論綜合了曆史學、社會學、語言學、建築學、人類學等學科對客家社會與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客家研究的不斷深入,相比較而言,台灣的客家研究比大陸的研究更細緻,兩岸應該加強學術上交流與合作,攜手推進客家研究的發展。
发表于 2012-4-15 00: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太精彩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3 13: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