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8|回复: 4

诚征民俗类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4 12: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中国计量学院炎黄民俗协会的会刊《炎黄民俗》正在筹备中,欢迎大家有这方面兴趣爱好的同学,民俗类论文、散文、随笔、游记,调查报告。。。统统欢迎,不吝赐稿。PS:如有采用,我们可能木有润笔,到时会刊样刊可奉上一本。
发表于 2009-12-4 15: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小恶鱼 的帖子

呵呵,都是一样的,华东师大有《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 也是协会刊物  ;我们长江大学的非遗学社也在筹备之中
你还是到海上风民族民间文化论坛的网站上去,在教学团队区里面,已经有四个协会了,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建设自己的版块哦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8: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恩施土家 的帖子

呵呵,不错哈~
发表于 2009-12-12 01: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藏文化

   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的民族。自称“博”、“博巴”或“康巴”、“嘉戎哇”。青海藏族自称“安多哇”。古代汉文史籍称为“吐蕃”。全国解放后统一称为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语言届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安多3个方言,青海藏族大多系安多方言。通用的藏文,是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据藏族史书记载,是七世纪时图弥三菩扎多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横书右行。

    藏族祖源属于古代游牧民族羌人,羌族居住的中心在青海、甘肃的河湟一带。东汉时,由于河湟地区大规模的战乱,迫使这里的烧当羌部和迷唐羌部迁居青藏交界的发羌部落占据的地区。后来他们同雅隆部落、苏毗部落、羊同部落逐步融合。约在公元六

世纪前后,藏族先民由原始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七世纪初,藏王松赞干布在今西藏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征服附近部落后,即向青海湖地区进兵,与吐谷浑争夺牧地。公元636年左右,进抵青海湖东部,迫使吐谷浑退到青海湖以北。在此期间吐蕃还先后击败今柴达木境内的白兰羌和今果洛境内的党项羌。此后吐蕃力量日益强大,逐步向东扩张。公元670年,吐蕃攻陷唐王朝的白州等13个羁縻州,唐派大将军薛仁贵率军迎战,在大非川(今海南州共和地区)的决战中被战败。吐蕃尽得吐谷浑牧地,于是青海草原由吐蕃统治近两百年。九世纪中叶,吐蕃地区爆发了奴隶和属民的联合起义。加之奴隶主内部混战,吐蕃的奴隶主政权遂告崩溃。进入青海的吐蕃人,同青海高原上的土著民族羌人、吐谷浑人交错杂居,共同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步融合,他们的后代,就是现今的藏族。

    藏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化民族,自唐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以后,从中原带来了大批工匠、艺人、文化典籍、医方药材等。以后金城公主又带来了许多丝绸、谷物及乐队等。这些为藏族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藏族文化日益发达,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史料,仅用藏文书写的文学、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文献,即浩如烟海,难以计数。其中,佛经有四千余种。所以,寺院便成了藏族文化艺术荟萃之所。青海藏族聚居的地区约有喇嘛寺院530余座,其中象塔尔寺、瞿坛寺、广惠寺、扎藏寺、德欠寺、隆务寺、夏群寺、结古寺等,都以历史悠久、建筑雄伟、规模宏大、珍宝繁富而闻名于世。寺院里的雕塑、壁画、绒绣,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藏族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游牧为主的畜牧生产,因此有着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加上藏族游牧的地方,大都是地势高寒、水草丰美的高山草原。所以,畜牧业成为他们的主要产业。
   

        藏族素以勤劳、勇敢、强悍而著称。他们居住的地方,大都是海拔3,000—6,000米的高寒地区,所以被人们称为“高原上的强者”。藏族的居住因地而宜,各不相同,以游牧为主的一般住在用牛毛织成的黑色帐篷里,个别地方也有毡做的毡房。帐房结构简单,轻巧方便,中间用一根长而细的木梁,两头支8根短而硬的木杆,四周再架几根小柱,然后将牛毛帐搭在上面,周围用木桩钉在地上即可。这种帐房雨水不渗,风雪难侵,冬暖夏凉,宜于搬迁,是游牧民族的传沓住所。帐内中央是泥巴垒成的锅灶,两侧是住宿的地方,一般是男右、女左,正中供奉佛像及经典,陈以铜、银制成的净水碗和酥油灯。地上多铺牛羊毛织成的毡毯及皮张等。待客时,男客一般坐右上侧,女熗一般坐左上侧,主人坐左、右下侧,便于招待客人。东部农业区的藏族同汉、回、土等民族一样,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聚居在一起,住居同汉族的庄廓相同,只有内部装饰、摆设略有不同,如房顶上、墙头上或院内挂有麻尼经的白、蓝布的幡或小旗,在玉树;果洛、黄南等一些峡


谷地带的小块农业区,有一种被称之为“碉房”的房屋。这种房屋的内外墙全部用片石和泥巴衬砌而成,外墙用石,下大上小,十分结实,其厚度都在一米左右,房屋多系上、下两层的平顶建筑,个别也有三层的布局。下层为牛、马、羊等牲畜圈和杂用房,上层则为人的住室。房屋门窗很小,象碉堡的枪口,因而室内光线暗淡,房屋的椽檐、窗户及大门,施以重彩,颜色鲜艳,平时窗户外挂有白底黑边的帘子,富有民族色彩。“碉房”大都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远望犹如层层堡垒,颇为壮观。

    青海藏族的家庭,多数是以夫妻和子女组成的小家庭,农区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在牧区,由于游牧生活的特点,子女长到一定年龄,就可以结婚成家,婚后另住帐篷,一般在父母帐篷附近,或单独成家立业;在农区,子女结婚后,一般前几年跟父母一起生活,等兄弟们都成家立业后,依次分出去另过。在家庭中,男子地位高于女子,女子即便是招赘也要服从丈夫,许多家务活主要由女子承担,如放牧、挤奶、做饭等。藏族人民对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偏不倚的。在财产继承问题上,同样不分薄厚,儿子、女儿均有继承权,男子招婿到别人家,要将自己家中应得的财产分出去带到女方家中。藏族多数实行一夫一妻制,个别地方仍存在一夫多妻制的残余。男女青年婚前社交自由,但婚嫁一般都要经过媒妁之口。



    据说,这是从吐蕃松赞干布托媒向唐朝求婚后遗留下来的风俗,所以沿袭至今。一般都是男家托媒到女家求婚,女家应允后,媒人即回复命,然后从男家拿几瓶酒,到女家同父母以及亲房叔伯等同饮,算是定婚,并当场议定财礼。过去送财礼,都以牛羊为主,男家根据家境情况,送几只或几十只,有的成百只,择吉日,先送一半,临娶时再送一半。女家回送马、氆氇、狐皮帽、牛皮靴、红布腰带、毛巾等礼物。现在大部分聘囫都送布料等生活用品和现金。嫁娶仪式,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是男家派人备马,带上彩礼前去迎娶新娘。男方女眷在半路上迎候。新娘出嫁时,由女家陪送女精心梳妆打扮,在天亮之前,上马出嫁。上马前,由女眷搀扶,还要拜过神明或父母,同迎娶者一道来到男家,由宗教人士或长者鲼持拜天地,至晚成婚。当日,男家备盛大酒宴,招待送亲者及亲朋邻友。席间,有的男家和女家要比赛对歌,有的猜拳行令,有的唱歌跳舞,十椫欢乐。但有的地方还存在不同形式的“抢亲”习俗。在藏族古老的传统中,以为姑娘出嫁不经一番抢夺,说明她相貌不出众或没人要。因此,要经过象征性的“抢亲”,来显示姑娘身价不凡。后来,这种习俗则成了一种公开的硬性的抢劫。比如,青年男女背着父母相爱,但女家父母嫌男方家贫礼薄及其他原因不同意结婚,或者一个姑娘同时有两家、甚至几家求亲,便以先下手为强的办法,抢走姑娘,生米做成熟饭,迫使女家同意。镏在这种习俗由于《婚姻法》的实行而逐渐减少。

  藏族的丧葬是神奇的。藏族人家死了人以后,要在家中停放3—5天,请活佛或喇嘛诵经硨度。安葬方式有天葬、火葬等,以天葬为主。天葬,又叫鸟葬。人咽气后,将其盘腿打座,双手合十,成佛门****坐化的架势,并用绳索捆扎停当,用牲畜或人抬到天葬场,负责天葬的人,将死者尸体迅速用刀、斧分解成八块,又将骨头剁碎,让老鹰、秃鸳等来啄食,直到全部吃完为止。在藏族群众眼中视老鹰为神鸟,尸体被鸟吃了,死者算是升天了?有些地方对凶杀、刑死等罪过严重的人,则实行土葬,意味着让死者的灵魂永在地下受罪,不得再转生。家人在服丧期间,男人帽子翻戴,女人辫上系白羊毛,在49日内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的歌舞旋律明快,节奏显明;舞姿优美,动作豪放。歌舞大都是在地势平坦、水草丰美的草地上进行,不要舞台,也不施帷幕,每逢喜庆佳节,人们在草地上欢聚一堂,有歌有舞,欢乐异常。青海藏族中,以玉树、果洛、海南的歌舞最为有名,歌舞中有优美动人的袖舞,有风趣别致的对舞,有欢乐如狂的群舞,舞蹈动作中踢踏舞最有特色。

  他们也喜爱体育活动,赛马、赛耗牛、射箭、摔跋、登山等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十分普遍。每次比赛时,方圆百里的群众都要骑上骏马,带上帐篷和锅灶,住在赛场附近观看助兴。对于优胜者,人们尊敬非常,献哈达,敬美酒,表示祝贺。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08: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读了一下,感觉挺好的,概述了藏文化民俗,如果采用,可能会请指导老师审阅修改,见谅。非常感谢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4-29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