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83|回复: 12

帮朋友找出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7 11: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朋友问我莫言小说《幽默与趣味》里一个故事的出处:一个小孩子在田野里打死了一条蛇,一群大蛇发现了,便追小孩,小孩子跑回家。他妈妈将他扣在一口大缸底下。蛇群追进家门,围着大缸转了几圈,便爬走了。小孩妈妈揭开大缸一看,孩子已经变成一堆白骨。

我查了手边的故事类型索引,没有找到。特在此请教大家。
发表于 2008-12-17 13: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小时候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从此就留下了怕蛇以及井绳的“病根”。莫言是高密人,我是即墨人,即墨和高密是邻居,看来这个故事在那一带很流行。
我也很想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5: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的这类材料也很少

讲个蛇的故事,大家以后不要招惹蛇啊! (转贴)
发帖时间:2007-08-06 00:43:43

  我姥姥家后面有好多山。有一座山上有快几米长的大石头,石头面像板一样平,放羊的都喜欢去那歇着。说有一个小孩子从小就放羊,整天在山上没什么事做他就喜欢抓小虫子啊什么的祸害着玩。有一天他抓了一条小白蛇,就在地上挖了个洞把小蛇头冲下埋在洞里,肚子露在外面。过了一会小蛇把肚子憋破了。他把小蛇拔出来了看还有口气就把它扔到地上走了。过了两天,有两个小伙伴跟他上山去玩。他们就在大石头上躺着。放羊的这个小孩就看到一条大缸那么粗的蛇在他面前站着,冲他吼:你差点害死了我儿子!你差点害死了我儿子!。。。。别的小孩都没有看到只有他一个人看到了。这个孩子回家后就病了,没过三天就死了。。。。


 还有一个蛇报仇的故事。

以前小孩子自己做弓箭:用一个稍微硬一点的树条儿弯成弓型,用一根绳子捆在两端,把缝衣针扎在高粱杆上作箭。有个小孩子看到了一条小蛇,就把它身上射满了这种箭。那条小蛇带着一身箭爬走了。这个小孩很平静的长到了二十岁,到了结婚那天。晚上好多人在闹洞房,有个人慌慌张张的跑进来了别人问他怎么了,这个人吓的说不出话来用手指着窗外,人们都看到了一条碗口粗的大蛇身上扎面了那种小孩子做的箭。新郎立刻想起来小时候的那条蛇了,就说箭是我扎上去的,它来找我报仇了。屋里人都慌做一团,新娘就说用缸把新郎扣住,它近来找不到也许就走了。大家就这样做了。谁知道那条蛇进来直接就盘到缸上了,过了约一刻钟的时间又慢慢的趴走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可是人们把缸翻过来的时候看见缸里只剩下一具白骨了。

[ 本帖最后由 陈连山 于 2008-12-18 09:3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5: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沪江博客的材料似乎是南方的

沪江博客
<2007年12月>            
                 昨天吃了烛光晚餐!对着烛光,谈着过去,现在,将来感觉很幸福!不过最多的还是很小很小时候!                             
            忘了说:我和室友确实在对着蜡烛吃晚餐哦!浪漫吧?不过要是她是男的就更浪漫了!哈哈!因为租的家突然停电了!又不想去外面了,就和她一起对着蜡烛吃饭!但是自己感觉很幸福!因为勾起了我对以前的哪些岁月的美好的追忆!               
               
            也是一盏煤油灯,爸爸给我讲蚂蚁报恩的故事。说有一个书生有一年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在过河的途中,救了一只快要淹死的蚂蚁!而这年恰好书生考试时,有一个字他少了一个点,而就在主考官阅卷时,却见到在书生少了那点的字上看到了一只蚂蚁,当他拿掉蚂蚁时,蚂蚁却留下了一个点!最终这个书生考上了头名状元!那时我就信以为真:专门救蚂蚁,救一些小虫什么的。我希望我考试的时候,如果错了,希望它也能报恩我。或者给我带来好运,甚至我把我好吃的都撒在有蚂蚁的地方!
         
               
            也是一盏煤油灯,妈妈做着鞋子,给我们讲五月蛇成龙的故事。记得她说:每年的五月是蛇成龙的时候,这个月一定不要害死蛇。以前有个男孩子,在五月害死了蛇,结果这个死蛇就天天跟着他,他去地里干活蛇就出现在地里,他回家蛇就出现在家里,无论他在哪里蛇一定在哪里出现。有天,他母亲说:把他罩在缸下面两天,蛇就找不到他就不会出现了!结果这个蛇就在罩他的缸子上围了几圈然后消失了,等他母亲掀开缸子的时候,只剩下一堆骨头。所以,从那时候,我就不喜欢哥哥害蛇,因为我怕蛇,他老是用死蛇吓我!而他怕癞蛤蟆,我就捉癞蛤蟆吓他!哈哈!我就怕蛇,其它都不怕!而且只要是每年的五月,如果哥哥捉蛇我就告妈妈!哥哥必被训!            
               
            也是一盏灯,奶奶纺着棉花,我做在奶奶身边,她给我讲鲤鱼精的故事,说鲤鱼成了精而和一个大家的小姐两情相悦,并偷偷幽会使小姐怀了孕!但是这个鲤鱼精却被发现不是人了,而被人把他所在的湖的水抽干而被捉了死了!小姐生下了男孩长大成了状元...................等等,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奶奶喜欢给我们讲水里面的精。说水里很危险很危险,所以尽管我生活在有水的乡村里,也没有能学会游泳,因为我害怕自己被什么精捉去当他的老婆什么的。                       
            一盏灯下,送走了爷爷奶奶,妈妈爸爸的岁月,一盏灯,送走了我幼年的梦想和希望。一盏灯,见证了我的成长的点点滴滴。一盏灯,有多少故事值得回味,一盏灯,如此暗,可在我的心里却是那么的亮!也许,我再也无法感受哪些有煤油灯的岁月,也许,我再也无法像幼时那样,依偎在亲人的身边,在灯下听哪些传奇的故事!太多的回忆,都是一盏灯!              
            发表于 2007-12-14 14:25 Ellen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6: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蛇缠水缸故事

这个故事很少见到发表的。大概是因为太恐怖,又不合科学道理。
目前几种故事类型索引都没有这个类型。如果起个名字,是不是应该叫“蛇缠水缸”?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6: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蛇吸人的观念和故事

我觉得这个故事情节的核心是蛇能够吸人的观念。老家河南的故事说,有小孩子每天上山,家里人发现他越来越瘦。就问他上山干什么。孩子回答:“去升天。”大人不懂是什么意思,就问他。他说不清,就带着父母上山了。他们来到一个悬崖下面,孩子站到他平时玩升天的地方。果然,父母看到他慢慢地双脚离开了地面,晃晃悠悠望上升。父母奇怪得不得了。望悬崖上面一看,一条大蛇从悬崖上的一个洞口伸出脑袋正在用力吸孩子。父母大叫一声,把蛇吓回去了。那个孩子突然落地,还抱怨父母打搅了他升天……
后来,村里人一起来把蛇打死了。
发表于 2008-12-17 17: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听大人讲一个故事,前头部分的印象比较模糊了。大致情节是:一个人小时候打断一条蛇,喜鹊给接上了。到这个人结婚时,这条蛇找他报仇。前两次他都躲过去了,第三次没地方躲,就找到庙里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说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试试,就把他倒扣在庙里的大钟底下过夜。夜里一阵黑风,蛇来到庙里,围着大钟转一圈就走了。第二天白胡子老头打开钟,只看到一堆白骨,就挖个坑埋了。
发表于 2008-12-17 18: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黄景春 的帖子

请问:您家乡是哪里?
发表于 2008-12-17 18: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陈连山 的帖子

这个故事在《太平广记》蛇类中记载过,大概在卷457-459之内。但情节跟您家乡的故事略有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09: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于斯

《太平广记》里的蛇吸人故事
天门山   
天门山,山多峻秀,岩谷逶逦。有大岩壁直上数千仞,草木交连,云雾拥蔽。其下有迳途微细,行人往,忽然上飞而出林表,若升仙,遂绝世。如此者渐不可胜纪,往来南北,号为仙谷。时有乐于道者,不远千里而来,洗浴岩畔,以来升仙,在(“在”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此林下,无不飞去。会一夕,有智能者谓他人曰:“此必妖怪,非是仙道。”因以石自系,而牵一犬入其谷,犬复飞去,然知是妖邪之气以噏之。乃遣近山乡里,募年少者数百人,执兵器,持大棒。而先纵火烧其草,及伐竹木,至山畔观之,遥见一物,长数十丈,高下隐隐,垂头下望。及更渐逼,乃一大蟒蛇。于是命少年鼓跃击射,然后斫刺。而口张尺余,尚欲害人,力不加众,久乃卒。其所吞人骨与他兽之骸,积(“积”原作“稍”,据明抄本改。)在左右如阜焉。又有人出行,坠深泉涧者,无出路。饥饿分死,左右见龟蛇甚多,朝暮引颈向东方,人因伏地学之,遂不复饥。体加轻便,能登岩岸。数年后,试竦身举臂,遂超出涧上,即得还家。颜色悦怿,颇更黠慧胜故。还食谷,啖滋味,百余日中,复其本质。(出《博物志》)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09: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广记》里的蛇吸人故事2

选仙场   
南中有选仙场,场在峭崖之下。其绝顶有洞穴,相传为神仙之窟宅也。每年中元日,拔一人上升。学道者筑坛于下,至时,则远近冠帔,咸萃于斯。备科仪,设斋醮,焚香祝数,七日而后,众推一人道德最高者,严洁至诚,端简立于坛上。余人皆掺袂别而退,遥顶礼顾望之。于时有五色祥云,徐自洞门而下,至于坛场。其道高者,冠衣不动,合双掌,蹑五云而上升。观者靡不涕泗健羡,望洞门而作礼。如是者年一两人。次年有道高者合选,忽有中表间一比丘,自武都山往与诀别。比丘怀雄黄一斤许,赠之曰:“道中唯重此药,请密置于腰腹之间,慎勿(“勿”原作“失”,据明抄本改。)遗失之。”道高者甚喜,遂怀而升坛。至时,果蹑云而上。后旬余,大觉山岩臭秽。数日后,有猎人,自岩旁攀缘造其洞,见有大蟒蛇,腐烂其间,前后上升者骸骨,山积于巨穴之间。盖五色云者,蟒之毒气,常呼吸此无知道士充其腹。哀哉!(出《玉堂闲话》)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0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广记》里的蛇吸狗故事

狗仙山   
巴賨之境,地多岩崖,水怪木怪,无所不有。民居溪壑。以弋猎为生涯。嵌空之所,有一洞穴,居人不能测其所往。猎师纵犬于此,则多呼之不回,瞪目摇尾,瞻其崖穴。于时有彩云垂下,迎猎犬而升洞。如是者年年有之,好道者呼为狗仙山。偶有智者,独不信之,遂絏一犬,挟弦弧往之。至则以粗縆系其犬腰,系于拱木,然后退身而观之。及彩云下,犬萦身而不能随去,嗥叫者数四。旋见有物,头大如瓮,双目如电,(“电”原作“龟”,据明抄本改。)鳞甲光明,冷照溪谷,渐垂身出洞中观其犬,猎师毒其矢而射之。既中,不复再见。顷经旬日,臭秽满山。猎师乃自山顶,缒索下观,见一大蟒,腐烂于岩间。狗仙山之事,永无有之。(出《玉堂闲话》)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09: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黄景春 的帖子

谢谢景春兄。看来,这个故事的流传范围还是颇大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15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