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2|回复: 0

千古一‘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4 16: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古一‘气’
也许是文明太灿烂,历史太悠久了,于是对古人的很多说法出现误解误读也就很正常了。如果说对“床前明月光”的“床”字和“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船”字的误解只是影响审美的话,那么对“国”、“家”之类的误解就上升到“历史和文化”层面了……
但目前看来,‘最大历史和文化冤案’莫过于一个“气”字了。
我们显然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过去很多古人都要打坐、练气功的。
我们一直以为古人在发神经!包括许多气功理论家也认为把“气”和“气功”联系在一起是一个误解、笑话,他们以为古人的“气”字也跟我们现在一样指的是“呼吸”、“空气”之类;一些文化学者现在也仍然把民间气功简单地归入“亚文化”,等同于赌、毒、黄、同性恋、小学生下暴……可事实上有多少学者、读书人真正了解古人的“气”字?现在还有多少人在打坐、练气功呢?同时为什么当我们对气功另眼相看的时候,美国每天还有几十、上百万人在打坐、冥想甚至怂恿小学生这样干呢?
他们可是最讲“科学”、最讲“安全”、最讲“效率”、“效益”的啊!?
——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什么奥秘、说法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古人的‘气’;其次,我们必须弄明白‘气’与‘气功’究竟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气”就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原子说”、“场论”——对此学哲学的人其实是很清楚的。翻开“中国古代思想史”看看吧:一个“气”字所占的篇幅是最多的,远远超过其它任何概念如“和”、“仁”、“义”、“忠”、“孝”、“中庸”、“道”、“德”等……古代思想家们辩论最多几乎就是围绕一个“气”字——而不是其它——展开的。‘气’本来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本源性认识,我们最基本的世界观!
早期人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成为眼前这副摸样?光是害怕,光靠鬼神来解释是不够的。于是出现了早期的“五行”说之类。都知道我们有一个“金、木、水、火、土”的说法。不过类似的说法其他民族也有,如公元前600年前后古代希腊人认为物质的“根源”或“元素”是“土、水、气和火”四种。不同的是:他们的“气”跟其它“土”、“水”之类是平级的。希腊甚至一度有人认为“水”(还有人说过“火”)比较高级、本源,后来放弃了。后来在公元前45世纪由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原子说”,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原子”组成。他们甚至认为空气中有大量灵魂的原子,随着人的呼吸与人体交换;不断分出的微小原子向各方面流出,经过空气形成事物的影象,作用于人的感官和灵魂,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五行说、原子说等无疑就是人类早期的唯物论。
但古希腊、西方人无法证明“原子”的存在,结果最终放弃了原子说、唯物主义,选择神和上帝来解释这个世界。还是认为有一个伟大的超然的东西安排、决定了我们眼前的一切。
而我们的老祖宗不同,我们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占上风的。原因就在一个“气”字!
我们的老祖宗似乎很快就觉得五行说有缺陷,于是把“气”放在了首位,认为它比“五行”更高级,更为本源。
为什么要提出“气”呢?不妨简单地假设一下:“火”自然联系着“气”,而“金、木、水、土”一燃烧也都有“气”(而且燃烧的东西变少了、轻了);又如:虽然经验告诉我们“水可以克土”,但为什么同时“土又可挡水”?“火克木”,但是为什么“木又可以生火”呢?铜也许和金有联系,但铁似乎不象是“金”生成的......稍微深入一点,问题就出来了,“五行”说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于是“气”说逐渐成为主流——“气”看不见,摸不着,却虽然又充斥天地之间,无处不在,不可或缺,似乎是更高级的东西。
中国古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是它的运动变化构成了世间万物——这就叫“气化流行”。气分阴、阳,是它们的斗争转化,构成了世界的运动、变化,让我们的世界形成了现在这副模样。这就是所谓的“阴阳二气”。
这个“气”显然跟“五行”一样,来自经验性认识,或者说来自直观的“感觉”,但我们的老祖宗却把它上升到了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与我们现在“气”的概念显然不一样。这个“气”字显然已经脱离了“空气”、“呼吸”之类的具体概念,具有了一种抽象的意义,几乎可以用来解释一切,就象我们现在的原子、基本粒子、磁场等基础理论一样。黄帝内经说了:“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连人也是由“气”构成的。
都知道与孔夫子齐名的朱夫子有个著名的“理气”学说。他硬要把个“气”字和一个“理”字扯在一起,比个先后高低,看看哪一个更为本源。朱熹的这个“理”一方面有点西方的所谓“绝对精神”、“上帝”的味道,另一方面又隐约假设存在着某种道理、规律,而我们的现实世界则按照这个规律在运行。
“气”和“理”列在一起,它的分量和高度——重要性、基础性、本源性再清楚不过了!
同时“气”和“理”列在一起,表明它不仅具有‘实体物质’的意义,还有‘关系’、‘运动规律’、‘法则’的意义。于是我们的‘气’还可以游走与自然、社会之间,同社会秩序、道德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不仅有“阴气”、“阳气”,还有“正气”、“邪气”、“浩然之气”……
气的本源性或曰基础性决定了它必须借助其它事物来显形亮相,显示存在。比如:女属阴,男属阳;山南属阳,山北属阴;怀孕、电闪雷鸣都是“阴阳二气相交”的结果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除了医学中的‘气’以外恐怕就要算‘气功’了。
其实今天我们叫做‘气功’的这个东西在古代有很多说法,有的和“气”字根本不沾边。但是练的“精气”、“元气”则不但是炼气者、医家的共同术语,甚至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常用语。现在我们不也还在“补气”、“补血”吗?“元气”、“精气”在我们的先人看来无疑就是作为万物本源的“气”的某种变化形式,那叫“先天之气”,自然不同凡响——“气”和“气功”就这么扯到了一起。两者相得益彰,蜜月期至少长达两千年以上。
‘气功’让‘气’论成为一种可实践,可感知的东西,让“气”字变得直观、形象;而‘气’又给‘气功’戴上了高级、神秘的光环,具有了某种探索的意味——所以我们今天叫做“气功”(尽管古人不一定都叫‘气功’)的这个东西在古人看来并非只是一种锻炼方法而已——他们是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天地自然、宇宙进行沟通和对话呢!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也是由“气”构成的。所以,对“气”的修炼自然就可以“参天地之造化”!对持有这种观念的古人而言,‘气功’当然也就不仅是一种‘功’,不仅是单纯的健身、锻炼方法了。他们眼中的气功更是一项“修身”、“养性”的功课,甚至有人还要从中“参悟”,体会所谓“天人合一”之“化境”。‘气功’、‘打坐’无疑孕藏着先辈们的哲学、价值观!
气功无疑就是老祖宗们的“高科技”,普及程度与我们现在练字养性或者早起晨跑等相差无几!(至少)从老子到曾国藩,从平民到学者甚至到皇帝,很多古人都是要“打坐”的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还是打坐高手呢……
老子就喜欢“坐忘”,这就是气功的一种,俗称“打坐”。他的《道德经》中的“道”很多显然就是从“打坐”中“悟”出来的。实际上老子的书连不“打坐”的古人也看不懂,如“恍兮惚兮”“玄之又玄”之类,其实讲的就是“气功”感受。而他的《道德经》其实一直被气功家、养身家视为经典。
……直到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不但以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上来解释事物的运动,而且把这种矛盾运动描述为“嘘”、“吸”、“升”、“降”等具体形式——完全就是气功理论、解释用语……
当然,聪明的古人也有对此表示怀疑的,认为静坐冥想的方法只能培养如“柔脆妇人”的,没有实际知识的白面书生(清初学者颜元);而著名的蒲松龄则借他笔下的狐仙之口说只有‘五禽戏’是真的,连‘动功’、‘静功’都不分……
但总体来看,这种否定和怀疑出现的时间很晚,音量也不大;反对派没有同时也不可能提出大家公认的可接受的理论来。于是“气”说依然高级,气功依然神秘。直到民国,普通中国人嘴里还是“气”来“气”去的。现在不还在“补血”、“补气”吗?“气”到底是什么——多少人去问个究竟?
……‘气功’无疑联系着古人的哲学、世界观,可不仅是健身或者“迷信”!如果我们把古人的这个“气”简单地理解等同于“呼吸”、“空气”之类,那就太小看我们的老祖宗了……现在有人从纯技术角度出发,要给‘气功’换名字(如“传统养生”,)也可以——但请不要忽略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必须意识到古人眼中的“气”字跟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气功”最终被称为“气功”不能看成是一种纯粹的、错误的巧合。
……总之,“气”说无疑反映了我们古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气是‘虚无’的,现代人看来甚至是可笑的,但却是‘唯物’而非‘唯心’的。把怀孕、雷电解释为“阴阳二气”相交,总比说“上帝的恩赐”或者“鬼神发怒”稍微聪明些、唯物些吧。
当中世纪上帝的阴影笼罩西欧之时,华夏大地始终照耀着‘人性’而非‘神性’的光芒。我们长期保持着文明领先的步伐!翻开历史查一查:一个“气”字是立了首功的!——不是什么‘仁义’、‘道德’、或者‘秩序’、‘宗族血源’、‘和’、‘中庸之道’之类的东西。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是世界观决定了价值观、方法论,而不是相反!“和”呀“仁”呀“礼”呀“中庸”之类显然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他们显然是以更为基础的、本源性的认识、世界观为基础衍生出来的——这个基本点、‘原点’除了“气”还有什么别的?!
——这就叫‘千古一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6-15 07: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