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57|回复: 4

牛郎不洗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5 23: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这样。。。。
假设当时有家政服务,估计牛郎就不必马拉松般跑去了等着织女回来洗碗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23: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视青歌赛原生态唱法决赛上,贵州侗族琵琶歌组合透露了一个地方性知识:当地村寨祖祖辈辈家家户户只生一男一女,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全村700人左右的人口规模,实践证明这是与大自然最为和谐的人口结构。当地人说,生两男,没田分;生两女,没福分。



  如此自觉的计划生育是依靠一种神秘的祖传草药秘方来实现的。至于药方的内容,选手们暂时欠奉,我猜青歌赛之后肯定会火起来,保不定还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仅是侗族文化,汉族老祖宗早在造字的时候就规定了,一儿一女就是“好”字。儿女成对,好事成双,既是最为和美的人口结构,更是最为稳固的生育观念。



  牛郎织女故事里,牛郎织女在人间生育了一儿一女,幸福的小日子不久就被万恶的王母娘娘打断了。织女被天庭召回天界办理了分居手续,每年七月七日才能借着鹊桥,越过天河跟牛郎相会。牛郎牵着一儿一女的手,年年七夕之夜把织女翘首盼,这情形跟秦湘莲拖儿带女千里上京把夫寻,倒是十分相近。所不同的是,此为怨夫,而彼为怨妇也。



  生一个可能是意外,生两个就是有点感情了。一儿一女之家,乃是国人梦想的和谐家庭。因此陈世美狠心将生了一双儿女的秦湘莲给休了,王母娘娘把生了一双儿女的牛郎织女给拆散了,那可是触犯了老百姓的道德底线,千百年来被骂个不停。



  大别更胜新婚,可是那么千百年了,牛郎织女两人怎么就没有更多的爱情结晶了呢?莫非天界早在侗族山寨之前就研制出了探亲丸?



  汉代以来,每年七夕月光之下,当村里城内宫中的讲故事能手们在讲述这一七夕故事之时,大概也常常会被多事的听众诘问这个看似常识的问题。



  福建南安泉州一带有个民间故事试图解答这个千古之谜:牛郎比较大男子主义,从来不洗碗,就等七月七日那一天织女过来洗刷刷洗刷刷。一天三餐,一年365天,算算得有多少个碗要洗!等织女好不容易把碗洗完了,喜鹊也到下班时间了,织女得赶末班车过天河了。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流传的民间故事里,牛郎比福建版的更懒得没谱儿:织女过河来,把牛郎一年所积的三百六十口锅、三百六十只碗洗净,还帮他把衣裳拆洗缝补。



  那织女也是贤惠老实的女子,一看到堆积如山的锅碗就想到了夫君的苦,一边洗一边心疼地哭。洗锅水和泪水从天下落下来就成了人间七月七日的滂沱雨水———烟台、台湾等地就是这么解释七夕雨的,敢情尽下的是织女洗锅水。



  牛郎不洗碗,就没法子洗洗睡了,这倒是一个节育的好办法,比侗族药方更天然更环保。这大概就是民间传说对于中国生育文化“一儿一女就是好”的谐趣表达。为了保证一儿一女的家庭结构,织女的神奇法力在这些民间故事里是失效的,她就得一个碗一个碗地刷到天亮,不能像现代版“家有仙妻”那样,只消挥一挥手,不留下一个脏碗。
发表于 2009-7-9 14: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其实牛郎织女每天在天上见面,凡间的小老百姓弄不清楚,还以为人家是周年夫妻呢!
发表于 2009-8-7 15: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来《非诚勿扰》里的一幕,“一年,一次”……
原来是这么来的。
发表于 2009-8-22 12: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各有千秋

真是各有千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5-4 15: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FolkCulture.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