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3-26 18: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
[1] 顾 潮:《顾颉刚先生小传》,见《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顾颉刚卷》,第2页。
[2] 顾 洪:《探求治学方法的心路历程》,见顾颉刚《我与〈古史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3] 顾颉刚:《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见《古史辨》第一册,第25页。
[4]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
[5]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上册,第182页。
[6] 钱 穆:《师友杂忆》,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42页。
[7]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杨序》,第2页。
[8]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68页。
[9] 同上,第99-100页。
[10] 同上,第99-100页。
[11] 同上,第76页。
[12] 同上,《自序二》,第3页。
[13] 王学典、孙延杰:《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第218页。
[14]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杨序》,第1-2页。
[15]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第124-125页。
[16]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自序二》,第1-3页。
[17]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104页。
[18] 同上,第409-410页。
[19] 同上,第412-413页。
[20]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420页。
[21] 同上,第84页。
[22] 同上,第81页。
[23] 同上,第86页。
[24] 同上,第109页
[25] 同上,第148页。
[26] 同上,第104页。
[27] 同上,第106页。
[28] 同上,《自序二》,第6页。
[29]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第124页。
[30]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213页。
[31] 同上,第251页。
[32] 同上,第353-356页。
[33] 同上,第281页。
[34] 顾颉刚:《答柳翼谋先生》,见《古史辨》第一册,第227页。
[35] 《古史辨》第二册《自序》,第3页。
[36]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292页。
[37] 杨 宽:《顾颉刚先生和〈古史辨〉》,见《光明日报》1982年7月19日。
[38] 王学典、孙延杰:《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第220页。
[39]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纪年钱玄同先生》,第3页。
[40]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66-67页。
[41]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外二种)》(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03-304页。
[42]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291-292页。
[43] 同上,第117页。
[44] 同上,第68页。
[45]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116-117页。
[46] 童书业:《古史辨》第七册上编《自序二》,第2-3页。
[47] 同上,第3页。
[48]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69页。
[49] 同上,第113页。
[50] 同上,第393页。
[51] 同上,第399页。
[52]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403页。
[53] 同上,第396页。
[54] 同上,第396页。
[55] 同上,第396页。
[56] 同上,第209页。
[57] 同上,第207页。
[58]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214页。
[59] 同上,《杨序》,第9页。
[60] 同上,第6-7页。
[61] 同上,第4-5页。
[62] 同上,第4页。
[63]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69页。
[64] 同上,第100页。
[65] 同上,第397页。
[66] 同上,第167页。
[67] 同上,《杨序》,第10页。
[68]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杨序》,第2-3页。
[69] 同上,第13页。
[70]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73页。
[71] 同上,第377页。
[72] 同上,第70页。
[73] 同上,第192页。
[74] 同上,第191-192页。
[75] 同上,第193页。
[76] 同上,第114页。
[77] 同上,第68页。
[78] 同上,第77页。
[79] 同上,第74页。
[80]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281页。
[81] 同上,第240页。
[82] 同上,第70页。
[83] 同上,第401页。
[84] 同上,第404页。
[85] 同上,第120页。
[86] 《古史辨》第七册上编,第68页。
[87] 同上,第403-404页。
[88] 同上,《杨序》,第13-14页。
[89] 王树民:《〈古史辨〉评议》,见《河北师院学报》1997年第2期。 |
|